精选 学习《丹溪心法》体会点滴

2022.08.03 859阅读 评论数 6 24

漯河市中医院  刘革命
近期读《丹溪心法》,觉其与与众不同,现就其特点浅谈如下:
1本书首列十二经辨证,可见本书十分重视十二经辨证,这与其他医学著作重视脏腑辨证不同。在十二经见证中所依次序先是足太阳膀胱经,依次到手厥阴别脉经见证,与《黄帝内经》有所不同。书中所列症状、体征各经前后也不一样。有的先列脏腑症状,再列经脉症状;有的先列经脉症状,再列脏腑症状;有的相互交叉。本书最后所列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更具有临床意义,对临床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如病人出现“恐惧、如人将捕之”的症状,可责之于足少阴或足厥阴。可见熟悉十二经见证,对疾病的定位多么重要。这与其他医学著作十分不同,是一种经脉辨证与脏腑辨证兼顾的体现。
2本书十分重视从宏观看问题。其认为疾病的发生与自然界和人自身相关。首先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已病而不治,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明摄生之理。强调养生和早治的道理,治未然之病,无使已病难图。其次,本书论述聊自然界五运六气亢害承制的规律,指出“通天、地、人曰儒。医家者流,岂止治病而已。”不明天地之理,不足以为医工。在诊疗策略上强调审察病机,无失气宜。上明司天之犯,中辨之化,下审南北之宜。要求治病者诊病时先立年气,明天地道路阴阳更胜。提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所起,不可以为工。在诊断方法上,明确提出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实承内经之旨。在原则上,治疗必求其本,确禀岐黄之意。指出疾病之源不离阴阳,穷此而疗之,疾病不愈着鲜。穷原疗疾,各得其法,万兴万全之功。邪气伤人,久而传化,变证不胜其众,不求之本,欲去深感之患,不可得也。
3 《丹溪心法》并非养阴派之著作。书中所列理法方药,均随证而设,随证处方,如中风之血药、痰药,中寒之热药,中湿之化、利之品等等。诸如此类均非养阴之术。虽然丹溪创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但是绝不是说这是丹溪唯一或主要的学术思想。养阴派只不过是后人给予丹溪贴上的标签。这个标签不准确,不全面,甚至误导后世学者。这对丹溪也是极不公平的,不客观的。又说丹溪对杂病的治疗主要是从“气、血、痰、郁”四个方面着手。这也不敢赞同。《丹溪心法》卷一所列五病,说中风、中寒从“气、血、痰、郁”论治,还有所依。而中湿、中暑、瘟疫、火的论治再所从“气、血、痰、郁”论治,难免牵强附会。卷二斑疹明确指出斑属风热挟痰而作,疹属热与痰。疟有风、暑、食、老疟,疟风之分,泄泻有湿、火、气虚、食积、痰积之别。痨瘵为阴虚,吐血为阳盛阴虚,尿血暑热,等等,不能胜举。说明丹溪认识疾病绝不偏执一方。后人一提及丹溪,就认为其为养阴派,难免不尽全面。只有多看其书,才能真正了解其学术思想,才能不人云亦云。听不如一见,可能就是这个意思之一吧。
4 所用方药剂型多种多样,丸散较多。《丹溪心法》所用方剂多种多样。有汤剂、丸剂、散剂、外洗剂、膏剂、熏剂、擦剂、热熨剂、敷贴剂,等等。应有尽有,随病而设。然每种疾病方剂中均有丸散,这与以汤剂为主其他医学专著明显不同。这可能与丸、散服用方便有关。这对我们目前中医剂型应用有很多启示。目前病人看中医后,最大的不便就是煎药服药问题。如果我们的医生、药房能像丹溪一样根据病人的病情为病人制成各种剂型,岂不解决疗病人在服药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啥叫为病人服务,啥叫以病人为中心,我想方便病人就是其中之一。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革命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遗尿症的中药调理 谢江强

    遗尿又称“尿床”“夜尿症”“遗溺”,是指3岁以上小儿在睡眠中自遗小便,醒后才知晓,或在白天不能自行控制排尿的一种疾病。遗尿通常发生在小儿熟睡过程中,时常在梦中排尿。该疾病的病因主要是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

  • 泄泻调理调理总结 谢江强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如水样,或伴见不消化食物,或有黏液为特征的常见小儿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尤为常见。此病大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 抵抗力下降医案整理 谢江强

    医案140曾某,女,23岁。火降则气生,气生则阳气足,阳气温煦机体,则冬季无畏寒怕冷。医案141朱某,女,80岁。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 颈椎病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以上这些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心血管损害,统称为“颈心综合征”。颈心综合征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颈椎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

  • 辩证论治慢性尿路感染 张宝华

    中医认为,慢性尿路感染多与湿热、肾虚、气滞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从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治疗效果。

  • 头晕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陈某,男,53岁。主诉:头晕间歇发作1年。医案109程某,女,31岁。现病史:3个月来头昏间歇发作,昏时恶心,月经先期,20余天1行,量多色红有血块,末次月经于10月17日来潮。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医案55陈某,男,28岁。此案嘈杂,肝胃郁热使然。方中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助柴胡散肝郁解郁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瓦楞子对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有制酸止痛作用。医案56吴某,女,36岁。

  • 经方实验录之痹症 张宝华

    张某某,男66岁。处方:黑顺片25克、细辛10克、麻黄10克、生桂枝15克、麸白芍30克、炒薏苡仁45克、茯苓20克、麸炒白术15克、川牛膝30克、炙甘草15克5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二诊:手脚凉缓解,小腿肚子疼缓解,口干,经常吐痰,面淡暗,舌淡略大苔白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口腔异味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28岁主诉口腔异味三月余,患者自述平时睡醒后及饭后见口腔异味口黏痰多白色平时胃口可无口干口苦胸闷晨起恶心晚上躺时恶心加重睡眠可大便一般小便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