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张锡纯升降汤临证医案一(痤疮案)

2021.05.17 1216阅读 评论数 5 31
本人临证,理法方药均来自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受张锡纯老先生影响极深。前人所写,应当实践于临床而后思之。以后会不定期推出自己临证医案,以飨同道!
 近日网诊一痤疮男性患者,刻下证:面部痤疮,打嗝泛酸,失眠纳差,心情烦躁,口干口苦,平素大便干,不易解,舌淡苔稍黄腻,辨证分析:患者为学生,学业繁杂,自诉平日常起忧思,加之熬夜过多,遂得此证。
 病机:过思伤脾,中焦气化凝滞,脾气不升,无以行津液则口干,大便干,打嗝泛酸,乃胃气不降之证,是故脾胃该升不升,该降不降。脾胃乃心肾相交通路,脾胃受损,心火,胆火无以下潜,阳无以入阴,热扰心神,胆火上冲,故见失眠,口苦,土虚木乘,日久而郁,故见其心情烦躁。
 综上所述,以张锡纯升降汤加减,拟以下方:白术12 党参12 桂枝尖10 陈皮10 厚朴10 川芎10 代赭石30(先煎30)茵陈30 蒲公英30 连翘12 白芍12 知母10。上方连服14剂,并嘱其十一点之前睡觉,饮食清淡。上述症状均明显缓解。
 按:诸内必形于诸外,本人治皮肤病,常抛开皮疹,全在辨证整体上做文章。若问此患者痤疮病机,无非肝脾不升,胆胃不降,既生湿邪,湿邪与体内热邪胶洁不化,上犯颜面所致。方用白术,党参,以升发左路脾气,去原方黄芪,考虑若左路升发太过,不利于右路之降,桂枝尖,川芎疏肝,川芎又可活血,桂枝用尖,川芎性上窜,两者符合肝脏升发之性,其疏肝之用均取二者性之象,陈皮,厚朴,代赭石沉重直降右路,胃以润为降,加以白芍,知母滋胃阴,白芍又可利小便,使湿从小便走,茵陈既清热,又以赭石相配,取镇肝熄风汤之意,降中有升,况有桂枝,川芎,不用担心沉降之弊,蒲公英,连翘为痤疮专药。 
附《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文:
治肝郁脾弱,胸胁胀满,不能饮食。宜与论肝病治法参看。
野台参(二钱) 生黄 (二钱) 白术(二钱) 广陈皮(二钱) 川浓朴(二钱) 生鸡内金(二钱,捣细)知母(三钱) 生杭芍(三钱)桂枝尖(一钱) 川芎(一钱) 生姜(二钱)
世俗医者,动曰平肝,故遇肝郁之证,多用开破肝气之药。至遇木盛侮土,以致不能饮食者,更谓伐肝即可扶脾。不知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凡物之萌芽,皆嫩脆易于伤损,肝既为元气萌芽之脏,而开破之若是,独不虑损伤元气之萌芽乎?《内经》曰"厥阴(肝经)不治,求之阳明(胃经)",《金匮》曰"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故此方,惟少用桂枝、川芎以舒肝气,其余诸药,无非升脾降胃,培养中土,俾中宫气化敦浓,以听肝气之自理。实窃师《内经》求之阳明,与《金匮》当先实脾之奥旨耳。
按:"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二句,从来解者,谓肝病当传脾,实之所以防其相传,如此解法固是,而实不知实脾,即所以理肝也。兼此二义,始能尽此二句之妙。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陈荡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杨兵 资质认证

    土虚木乘,没有写胃口和脉象。可以用归芍六君子吗?

    2021-05-17 05:30 评论数 2 0
    1. 陈荡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杨兵

      开篇已说明网诊,并无脉象。。。胃口好坏只是表象,临床大多患者,中焦气化凝滞,但未必胃口差。。。

      2021-05-17 05:35 评论数 0 0
    2. 陈荡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杨兵

      应该是可以的,如果加上些专药,疏肝之品,中医包容性很强。。。大方向没问题就行

      2021-05-17 05:39 评论数 0 0
  • 陈荡 资质认证

    如果是经方,可能走大柴胡思路,时方可能走丹栀逍遥散思路,各位同仁,您们觉得呢?

    2021-05-17 06:39 评论数 0 0
  • 陈荡 资质认证

    此患者就诊前已服用一个多月中药,方子大多为清热解毒,滋阴凉血之品,初期获效,后期无效。寒凉之品不宜久服。本病病机看似复杂,心肝脾,胆胃均有涉及,但其主要矛盾,还是在脾胃升降功能,因此本人将升降汤活用于治疗痤疮,疗效满意。

    2021-05-17 06:35 评论数 0 2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汤 张宝华

    四、总结身痛逐瘀汤是一种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

  •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 夏耀飞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郭某某,女,82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9月22日初诊。主诉:腹泻3天。现症见:便溏,一日2次,大便急迫,痛泻,神疲乏力较甚,纳可,肝郁舌,呃逆。

  • 流感治验分享及临床感悟 尹传礼

    案例一:王适金,男,57岁,2023.12.06就诊,患者于2023.12.04晚发病,自感咽部不适,伴轻度乏力,测体温38℃,当晚给予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等药,服药后汗出热退,次日仍感乏力,但体温正常。其子为其在当地中医拿中药口服一日,白天体温正常。嘱药

  • 甘草泻心汤小记 张宝华

    组成炙甘草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4枚(擘)、黄连3克方中炙甘草起到和中缓急、补虚益气的作用;黄芩清肺热,干姜温中散寒,半夏降逆止呕,大枣则补脾和胃;黄连则清热燥湿。适用人群与禁忌甘草泻心汤适用于脾胃不和、心火旺盛、肠道湿热等症状的人群。

  • 痛经小记 张宝华

    若肝肾亏损,则疏泄与封藏失职,导致胞宫内的经血运行紊乱,从而引起痛经。

  • 浅谈中医止咳第一方止嗽散 王飞

    浅谈中医止咳第一方止嗽散止嗽散出自清代医家程国彭之手,本方是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七味药物组成,载于《医学心悟》。

  • 中医临床分科方案研究 焦一鸣

    此项目旨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医临床以证分科的方案,以期替代目前的中医内科临床用西医的病分科的现象。1.临床应用方案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可用于县级以上中医院内科的临床分科。

  • 医案一则 李华歆

    ——佚名小编今天与大家分享一则针药并举治疗头痛验案一则。效:2023年10月14日复诊:患者自诉经针灸及服用中药一剂后自觉头痛症状完全消失!

  • 黄芪建中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学习中医中风 谢江强

    中风是以来势凶猛,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的病证。中风之后常留有后遗症。中风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风对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忧思悲恐,情绪紧张亦为中风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