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在临床中的应用

2021.06.30 39阅读 评论数 2 2
麻黄辛温,入肺和膀胱经。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尿消肿的功效。一般方书均列在解表散寒药之首。其实,麻黄的作用十分广泛,除用于外感风寒外,《本经》言其“破癥坚积聚”;《日华子本草》谓“通九窍,调血脉”;《现代实用中药》认为“对关节疼痛有效”……据此,我们在临床上用于多种杂病,取得了良好效果。兹介绍如下: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多为居处湿地,感受寒湿所致,沿足太阳经脉发病。因此和太阳经气的不通有密切关系。麻黄能疏通太阳经气。张锡纯谓麻黄“于全身脏腑经络,莫不透达,而又以逐发太阳风寒为主治之大纲”。但一般用量作用甚微,不足以除此沉疴,常须用至15~30克。






病人甄某,女,35岁。右下肢后侧窜痛连及腰背,难以行走,兼头身困重、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缓。前医以化瘀止痛、温阳通络方10余剂无效,且增纳呆腹胀。综合脉证,考虑为寒湿痹阻,经络不通。方予麻黄20克、附子15克、薏苡仁50克、白芍50克、木通15克、党参30克、甘草10克。水煎1小时,分服。2剂后病减大半,复进3剂,疼痛即止。






后以麻黄15~30克、附子15~30克、白芍30~60克,薏苡仁30~60克、地鳖虫10克、甘草10克为基础方。年高体弱者,加党参;腰膝沉重者,加防己、木通;咳则痛剧者,加桑白皮、杏仁。久煎1小时。治愈本病患者不下数十人。但患者见舌红无苔、脉细数等阴虚之象,则宜慎用。






五更泄






五更泄见于黎明气升发之时,发则腹鸣泄泻,虽与阳气不足有关,但和阳气当升不升,郁而不发亦密切相关。“麻黄轻清上泛,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本草正义》),对病久而阳虚不升者甚为切当。






病人张某,男,45岁。每日凌晨三四点钟时腹痛泄泻,为时2年。饮食正常,无肢冷。多次应用补脾温肾、收敛止泻等药无效。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处方:麻黄8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薏苡仁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8克,水煎服。2剂后,泄泻反剧,但腹痛不明显。此即麻黄疏通气机后,阳升阴降所致。“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伤寒论》》复进2剂,果然病愈,至今未发。






此后,凡遇体壮之人五更腹泻,皆麻黄5~8克,奏效颇捷。






臌胀






臌胀多因积聚日久,阻塞经络,水毒气结聚于体内而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不得排泻,则腹胀如鼓。病人常苦于小便不利。攻逐虽能见效,但大伤正气,且不久即发,为人所不道。温阳利水又缓不济急,颇费心思。实际上,肺为水之上源,主一身之气,肝升肺降才能维持正常气机活动。膀胱为太阳之府,太阳不舒则膀胱失去气化功能。故臌胀与肺及太阳经脉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以麻黄5~8克,加全蝎5~10克,水煎服后,上通则下达,每每汗出周身,随即尿如泉涌,诸症得以缓解。再以麻黄8克加入健脾益气、利湿化浊剂中,标本兼治,可使病不复发。此提壶揭盖之法,屡用屡效,颇感得心应手。






恶性肿瘤






此类疾病多由阴凝之邪聚结而成,故常见舌暗苔腻,堪称顽疾。麻黄破癥坚积聚,能使阴凝之邪“从阴出阳,则癥坚积聚自散”,堪称对证之品。历年以麻黄5~10克,伍白芥子10克、薏苡仁15克、半枝莲15克、茯苓15克;正气大虚者,加人参5克、银耳8克;阳虚者,加附子8克、鹿茸2克;阴虚者,加山萸肉15克。所治数例,皆使症状缓解,生命延长。






遗尿症






麻黄通利九窍,宣肺利小便,若伍以石菖蒲,又能治疗遗尿症。因肺为人体的相傅之官,主司治节,关系于一身的功能协调,肺失肃降,则小便不通,发生癃闭;肺失治节,则膀胱当闭不闭,发生遗尿。麻黄、菖蒲既能助肺通调下达,又能助肺宣发疏散,使肺升降得宜,癃者得通,不约者得闭,此法于临症中多为人所不解,但疗效确切,不可忽视。若在辨证基础上加入麻黄,效果更佳。






总之,麻黄在临床上用途广泛,人们见仲景用麻黄汤治疗伤寒无汗,便以为麻黄性暴力猛,不敢轻用。不知麻黄汤发汗乃麻桂相伍,温覆而致。实际上麻黄性轻味淡,毫无燥烈之性。笔者曾单用30克煎服,未见汗出,也无心悸等反应。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鹏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唐国庆 资质认证

    《神农本草经》讲麻黄性苦温

    2021-06-30 09:30 评论数 0 0
  • 赵景州 资质认证

    黄芪临床应用广泛,总结详细

    2021-06-30 05:01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温习一下吴茱萸汤 张宝华

    五、未来研究方向目前,吴茱萸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

  • 咳嗽诸药乏效一月余,经方七剂病几无 张宝华

    于2023年11月27日13:36初诊症状简述(刻诊):咳嗽一月余,咽痛两月,曾服用双黄连、头孢类,罗红霉素以及其他止咳药物等均乏效,延诊于余。病已月余,且夫旧恙缠身,非一诊可全功耳。

  • 方剂中的“洗肠草”:缓解腹胀有奇效 谢江强

    方剂中的“洗肠草”:缓解腹胀有奇效患者郑女士是名厨师,由于手艺很好,是店里的一宝,老板一直舍不得让她退休,而她也热爱做菜这一行,便一直做到了现在。

  • 麻杏石甘汤 李华歆

    ——德谟克里特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成!

  • 浅谈古方退热剂之小柴胡汤 王飞

    张仲景后来在编写《伤寒杂病论》时收录了这两个方子,其中给大儿子的为大柴胡汤,给小儿子的为小柴胡汤。"中医认为,小柴胡汤具有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和解少阳的功效。

  • 浅谈经方之葛根汤 王飞

    我们一谈到葛根汤,就自然而然的想到这是经典的太阳病方,具有解肌散寒,发汗、松项背、利头目、治腹泻、促月经的功效,出自《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俗话说"百草之中,葛根为贵,葛根上下,柴葛为尊。

  • 孩子的小便也不容忽视 谢江强

    孩子的小便也不容忽视:小便清长的根源在于肾气虚一天,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来看门诊。她妈妈说孩子的食欲也不是太好,问我能不能再加点什么开胃的药。此为三周左右的膏滋量。

  • 中药调理小儿尿床 谢江强

    小小药方来帮忙:学会用中药调理小儿尿床小儿尿床,指小儿不自主地于夜间熟睡时排尿,尿床后并不一定发觉并未醒来。情绪管理不当是小孩子尿床的原因之一。小便的管理取决于肾和膀胱的功能,倘若孩子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就会影响肾和膀胱功能,引起尿频、尿急、尿痛、遗尿等。

  • 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侯氏黑散 李华歆

    ——佚名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侯氏黑散!本方名曰侯氏黑散,可能并非出自仲景之手,然以其疗效颇佳,故收录于仲景方中!大风者,其人苦于四肢关节疼痛重浊,心中有虚寒者,可用侯氏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