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脉”走行的“下半部分”

2021.06.20 74阅读 评论数 3 8
  

  今日读书偶有一得,特与大家分享如下
 《内经》所载黄帝问曰:足少阴因而动?歧伯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腘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入足下,其别者,邪入踝,出属附上,入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
  说实话再这之前我一直认为冲脉的走行是:起于气冲,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就是说“冲脉”的走行应该是开始于“气冲穴”这个位置,然后与足少阴并行,从肚脐往上走,最后到胸中而散,基本就是这么个过程。殊不知这段其实只是冲脉走行上半部分开篇那段经文才是更为关键“下半部分”


   题外话昨天遇到一个患者说自己脚心热的跟开水烫的一样,几十年喽,特别遭罪很多医生都不行,大家都觉得症状很奇怪无从下手而研究过这冲脉的“下半部分”也许会有所感悟!
   首先这段经文是以黄帝问“足少阴何因而动”开始的?我们知道足少阴是肾经,其脉动处大概位置“太溪穴”附近,古代的时候诊脉为“三部九候”,《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都有对“少阴脉”描述,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我们知道“冲脉”有一身“气血之海”之称,人体各处无处不布气血,所以这里说它是“十二经之海”是没任何问题的,它与足少阴肾经关系非常密切,而它的“下半部分”就是起于“肾下”的,从“气街”(气冲穴)而出,循着大腿内侧走行,再偏入腘窝处,在从胫骨的内侧于足少阴肾经并行,下入足内踝的后面,此时,一部分经络走至足下的位置,另一部分则进入内踝,再从足背出来,走到足大指,再灌注小络,如此走行的目的是为了温煦“足胫”(脚、小腿),这就是“冲脉”下半部分的游行!
  研究完“冲脉”的“下半部”走行后顿时“脑洞大开”,联系到之前说的那个多年脚热的患者是不是有些灵感了,我们说这“下半部分”的冲脉与肾经关系十分密切,事实上压根就是从肾分出的,所以说肾的功能与冲脉关系颇大,我们知道肾藏“水火”,其中水火盛虚关系一定会影响到“冲脉”的功能,那这个患者脚心一直热的问题是不是可以从肾和冲脉上入手呢?


  再回到《伤寒论》里其实也有很多内容似乎可以通过这个冲脉走行下半部分来解释的,如第29条的“厥愈足温”者,第110条的“足心必热”等等,这里就不一一探讨,总之研究空间颇大!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诊病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切不可身试药!)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崩漏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崩漏是阴道异常出血的总称,是指妇女非行经期间,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沥不尽,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故对于本病的虚证及虚中夹实之证,皆可使用膏方进行调治,多可取得良好效果。

  • 体质调理用膏方 谢江强

    体质调理用膏方1.气虚体质指元气不足,以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少气懒言等为主要表现。

  • 遗尿症的中药调理 谢江强

    遗尿又称“尿床”“夜尿症”“遗溺”,是指3岁以上小儿在睡眠中自遗小便,醒后才知晓,或在白天不能自行控制排尿的一种疾病。遗尿通常发生在小儿熟睡过程中,时常在梦中排尿。该疾病的病因主要是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

  • 中医十二大消炎药 潘洪波

    中医认为,炎症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亢盛有关。因此,中医治疗炎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消炎的目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医里的12个消炎药。

  • “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中药一剂见效案 宗琪

    患者:司某某性别:男年龄:82岁初诊日期:2024年2月18日主诉:持续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最高血压不详,长期口服药物,控制尚可,"心功能不全”,本次脑梗后确认“心房颤动”,结肠癌病史7年余。

  • 少阳阳明合病伤阴证病例诊疗分享 郭文龙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胁肋部胀满不适,逐渐加重。少阳阳明合病火热伤阴,津液亏虚出现自觉发热,两颧潮红,小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是阳明证的象,脉细数是阴虚证的象。此病例分享与同僚们共同学习讨论,并批评指正,感谢

  • 中医面瘫证法方药 李新明

    外感风邪,如遇风雨、阴寒、饥饿、疲劳等诱因,卫外功能减弱,邪气乘虚而入,痹阻脉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失去濡养,筋脉弛缓不收,进而引发面瘫。

  • 经方治疗感冒后全身不自主痉挛一例。 袁振兴

    李某某,女82岁。一周前感冒,后出现乏力,纳差,眠差,近两天出现不自主全身痉挛,阵发性。病人不愿麻烦子女,拒绝住院治疗,考虑到这种外感后出现的西医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就门诊用中药治疗了。

  • 医生,我是右侧前胸痛,你为什么要摸我肚子? 于军

    今天上午,一位男性患者,右侧前胸疼痛一周。而在日本,日本医家早在600年前就开始提倡腹诊。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