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养阴清热

2022.10.03 835阅读 评论数 0 0
养阴清热法是中医师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以滋养阴精为
主兼以清热降火,所以又称为滋阴降火法。此法始于刘河间的清热寒
凉派,而完善于滋阴派鼻祖朱丹溪1。阴虚内热之证,朱丹溪称之为“阴
不足,而阳有余”,即阴虚火旺的根源,这种火旺是阴不足为本,为“不
足”之病,并提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临证宜“常养其阴,阴
与阳齐”则水能制火,……。临床创制:大补阴丸以使阴盛阳潜,虚火降而虚
热自清,是为“阴平阳秘”之精髓。而早于朱丹溪一二百年的儿科医
圣钱乙,其针对小儿肾精不足创制的地黄圆,是为滋养肾精之维形,
被后世发挥成为千古名方六味地黄丸,并有都气、麦味、杞菊等地黄
丸之属,更有虎潜、一阴、二至、左归等一系列疗数显著的滋阴派代
表方剂。
笔者临床选方多用六味地黄丸及傅山的青海丸(2,特别喜用张景
的一阴煎加减治疗各科阴虚内热之证。其临证注意养阴治形、填补精血,因临证多用熟地,故后人称其为张熟地[3],其创立的一阴、
二阴、三阴、五阴等滋阴名方,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笔者临证乗持“医不持方,是谓医必有方”原则,运用上述各方或加减或配合,治
疗各种阴虚之证,特别是各种妇科疾病,都能取得满意疗效。………………。体会:
1218年中国出了个朱丹溪,是我国金元时期极富创新精种并颇有学
术成就的医学大家1)。因“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其倡导滋阴降火,被
后人称滋阴派鼻祖,位列金元四大家之一。其从理学观点结合【黄帝
内经】运用“天人相应”理论,指出自然界存在“阳常有余,阴常不
足”。在人体内同样也是阳有余阴不足,其认为人受天地之气生,
天之阳为气,地之阴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故阴精难成易亏,
相火易于妄动,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著名论断。养生重视保
养阴气精血,以却病延年,谆谆告诚人们要勿妄动相水,保护阴精,
治疗倡导滋阴降火,主张补阴即火自降,用药特点是补阴必兼泻火、泻火亦即补阴,并创大补阴丸等代表方剂[13],流传至今为人所称道,
开后世养阴之先河。相对于妇科而言,妇人经孕胎产都以血为用,二
七之年行经之后,尤其育龄期妇女常处于血分不足,气偏有余的状态。
正如《灵枢五音五味篇》所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久其
数脱血也[14。随着现代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
大,情志不顺,人心浮躁,更加耗气伤阴,正如朱丹溪所云“人之疾
病,亦生于动,其动之极也,病而死矣”,“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
亏之阴气,若之何而可以供给也。”其认为人之所以生病,就是想的
太多,心眼活动太多,所以思虑过度,杂念过度,欲念不遂等,情志
过极,及饮食起居失常,而伤身伤阴!           所谓时势造英雄,朱丹溪的补阴理论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而这个背景在当下现实社会中又重新上演,且有愈演愈烈之势(1l。和那个时候
相比,现代人的动心伤阴程度要大得多,这也就使我们再次进入一个阴
虚很常见,急需补阴的阶段。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郑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痰湿祖方 张宝华

    对于痰湿阻滞引起的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二陈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总之,二陈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降逆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湿痰咳嗽、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病症。

  • 中医临床治疗雷诺病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本文将总结中医在临床治疗雷诺病中的用药经验,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然而,中医治疗雷诺病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和验证,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中医临床治疗白塞病经验总结 崔国宁

    本文旨在总结中医临床治疗白塞病的经验,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和参考。中医临床治疗白塞病的用药经验主要包括辨证施治、中药治疗、中药外治和针灸疗法等方面。

  • 你也吃完午饭就想躺着休息吗? 王晨阳

    脾还主升清降浊,脾附着在胃上,为水谷精微和水液的转运枢纽。因为脾气虚了就在饭后特别想躺着或者靠着,因为刚吃完饭,全身的气血会大量集中在胃去消磨它,导致身体的其他地方就没劲儿。

  • 咳嗽 罗沿印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通常有声无痰叫咳,有痰无声谓嗽,但临床上往往痰声并见,所以多以咳嗽并称。后随访,未再咳嗽。

  • 中药消炎 韦毓安

    其临床以发热、咳嗽,或伴气急、胸痛等为主症,是肺部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 中医治疗盗汗的临床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本文将总结中医治疗盗汗的临床用药经验,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治疗效果:经过2个疗程的中医治疗,患者的盗汗症状明显减轻。六、总结与展望中医治疗盗汗的临床用药经验丰富,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等手段,可以有效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缓解盗汗症状。

  • 中医视角下的类风湿 张宝华

    现代医学的类风湿归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体质虚弱、外邪侵袭、痰浊瘀血有关。

  • 中药煎法 陈鹏

  • 别让饮食侵袭了你的健康 谢江强

    别让饮食侵袭了你的健康:胃溃疡患者要靠养白小姐经常靠着喝咖啡及浓茶来提神,以加班加点工作。对于人体而言,体温的冷热度适中,脏腑就能维持正常的机体工作,保证人体内环境的健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