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云医案:咳喘病

2021.06.26 396阅读 评论数 13 12
    王某,女,65岁,退休干部。平素患咳喘病20余年,每至冬春季节外感则易出现咳嗽喘促,胸部胀闷,严重时气急,服用中西药无数,病延持久,很是苦闷。2020年12月6日,老病复发,经其儿媳推荐,来我处就诊。
    患者此次发病因外感风寒引起咳嗽,稍恶寒,无发热,无出汗,背部怕冷,晚上咳嗽严重,以至不能平卧,需倚床而卧,痛苦难言。
    刻诊:患者体质壮实,声语粗响,面色青灰,略有浮肿,动则喘促气急,胸部胀满,咳嗽声重,痰多清稀,口不渴,双肺可闻及干性哮鸣音,舌质淡苔白,脉浮紧。胸部X线报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在县医院治疗一周无改善。


    该病应属外感风寒,寒饮内停证。予以小青龙汤4剂。
    处方:麻黄10g、白芍15g、干姜10g、五味子6g、桂枝10g、半夏9g、细辛6g、甘草6g、大枣10g颗粒剂,日1剂2次冲服。
    1周后本人带其孙就诊,说服1剂后则咳喘减轻,睡眠即安,4剂服完病愈。
纵观此病案,为何前期治疗无效,而后期治疗4剂而愈如此轻松?
    俗话说,病对方一口汤,就是运用了病证与方证相应诊治模式,而现代诊治模式中,特别是许多临床中医受西医影响,在诊治疾病时,往往以现代诊断手段如拍胸片,做CT、彩超、磁共振,抽血液化验等报告结果,来指导治疗,而忽视客观实在的病症,丢失了中医最根本的望、闻、问、切手段和中医思维模式,以及整体观念,以至抽象的使用处方。
    然本病案咳与喘如何辨别,临证时确有些难度。一难主诉不清楚。患者往往以诉咳嗽为主症,不言喘;二难寒热不明。查体模糊不明;三难症状错杂。均因反复治疗,已服各种药物,以致舌苔脉象难辨。
    吾以为要掌握好辨小青龙汤证的几个环节:辨气色、辨脉、辨舌、辨痰涎、辨咳喘外,还应注意:一要整体识体质。该证多实,多反复的过敏体质;二要以方测证,快速建立方证对应思维,抓主证,抓住临床的主要指征。
    经方小青龙汤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咳喘的常用方。临床以恶寒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胸闷气急,舌苔白滑,脉浮紧为辨证要点,对于反复咳嗽者,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用之,效如桴鼓。而对他症如虚人、痰湿、风热咳嗽,应慎用。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于云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邢培营 资质认证

    👍👍👍

    2022-02-13 10:16 评论数 0 0
  • 谭海灯 资质认证

    这个比较典型,一般同行都会想到!

    2021-06-27 09:55 评论数 1 3
    1. 于云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谭海灯

      经方就是经典,共学之。

      2021-06-27 10:06 评论数 0 0
  • 李超鹏 资质认证

    主要是看准病机,有些病人属寒证,即使再多的药物也不能散掉,这是西药的弊端,中医却可以发汗驱寒解表

    2021-06-27 02:23 评论数 1 2
    1. 于云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李超鹏

      说的中肯,倡导中医就得用实效说话。

      2021-06-27 09:58 评论数 1 0
    2. 李超鹏 资质认证 回复    于云

      确实如此,中医方法更灵活

      2021-06-27 10:00 评论数 0 0
  • 郭步田 资质认证

    抓主症用药,效如桴鼓,值得学习!

    2021-06-27 07:47 评论数 1 3
    1. 于云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郭步田

      共同学习,探知经方。

      2021-06-27 09:59 评论数 0 0
  • 唐国庆 资质认证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021-06-26 06:57 评论数 1 5
    1. 于云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唐国庆

      羡慕你呀,见方能诵经,学中医就得象你,经典随口而出。

      2021-06-27 10:02 评论数 1 0
    2. 唐国庆 资质认证 回复    于云

      于老师才是讲经典运用实践的高手,后学晚辈哪敢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不过是照本宣科罢了😁

      2021-06-27 10:05 评论数 0 0
  • 赵景州 资质认证

    讲解详细,加深了对小青龙汤的认识

    2021-06-26 04:51 评论数 1 3
    1. 于云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赵景州

      学中医学经方,加深很重要,可临证在胸。

      2021-06-27 10:04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小柴胡汤(2) 李华歆

    以上“加减法”完全是根据患者服用“小柴胡汤”后可能引发的各种病情变化来对应处理的,它提现了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 你也吃完午饭就想躺着休息吗? 王晨阳

    脾还主升清降浊,脾附着在胃上,为水谷精微和水液的转运枢纽。因为脾气虚了就在饭后特别想躺着或者靠着,因为刚吃完饭,全身的气血会大量集中在胃去消磨它,导致身体的其他地方就没劲儿。

  • 产后失血过多,补益肝肾为要 谢江强

    产后失血过多,补益肝肾为要小刘三周前产下了一个胖娃娃,但是由于当时失血过多,整个人昏睡了一天一夜,醒来后才看到了她的小宝贝。我告诉小刘的丈夫,她的症状都是因为生产时候失血过多,出院后也没有补血养血,阴血不足,体内化燥化热所造成的。

  • 乌梅丸医案二则 孙亮

    乌梅丸医案二则医案一:患者汪某某,女,54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气短3年,加重1月余"由门诊收住院。入院诊断:1.不稳定型心绞痛2.胃-食管返流病伴有食管炎处方:乌梅丸合小柴胡汤、百合地黄汤、三物黄芩汤加减。

  • 茯苓饮 李华歆

    ——赫尔岑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外台茯苓饮!外台茯苓饮茯苓三两人参三两白术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而外台茯苓饮的方证就可以理解为针对那种里虚痰饮内盛,并伴气滞的患者!

  • 中医靠传承,才能生生不息 朱强伟

    中医的传承,靠的是一辈一辈人的不断接力,才能绵延至今。在中医几千年的传承中,出现过很多的医家,虽然他们的名字不是很响亮,也许你也从未听过他。

  • 治愈率99%的全效鼻炎方 谢江强

    治愈率99%的全效鼻炎方24岁的韩小姐,平时由于工作忙碌而疏于照顾自己,也不怎么会照顾自己,经常感冒。她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症状可能是由鼻炎引起的,所以也没往过敏性鼻炎方面想。因此我认为只要对症治疗,坚持锻炼身体,科学饮食,您的过敏性鼻炎也一定会被治愈。

  • 针药结合在内科病房中的临床应用 宗琪

    10月4日治疗述:下肢灵活有力,未在想跌倒,眼部干涩好转,今日只滴了2次眼药水,手指胀略减,稍觉咽干,往来寒热减,右下肢悬钟穴区域凉,药方续服,针方加小腿处豪火,手指关节处豪火。

  • 快速找回黑发 谢江强

    快速找回黑发的营养方白发早生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学者、教师以及各种脑力劳动工作者身上,孙女士就是一个例子。2个月后,孙女士回来复诊告诉我,头发变黑了,发质好像比以前还好呢。按道理说马女士刚进入更年期,应该不会有如此快速衰老的反应才对,一家三口因此很是困扰。

  • 土生万物(脾胃) 陈鹏

    中医常说一句话,“火往上走,寒往下沉”中焦不通,就会出现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中焦有瘀。👉这类人大多舌尖发红,舌根发白或者厚腻,这是上火下寒的典型表现。调理——脾胃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