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柴胡桂枝干姜汤

2025.08.31 9阅读 评论数 3 5
一、柴胡桂枝干姜汤解析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是和解少阳、温化水饮的经典方剂,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一)方剂组成与功效
 
该方剂由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黄芩、牡蛎、炙甘草七味药组成,各味药材功效及在方中作用如下:
 
-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能疏肝解郁、和解少阳,为君药,可清解少阳之邪,疏畅气机郁滞,解决“往来寒热”“胸胁满”等少阳病核心症状。
- 黄芩:味苦,性寒,清少阳郁热,与柴胡配伍,一散一清,共奏和解少阳之效,针对“心烦”等热象;桂枝味辛、甘,性温,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干姜味辛,性热,温中散寒、温化水饮,二者共为臣药,可温化体内水饮,改善“小便不利”;栝楼根(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清热生津止渴,缓解“渴”的症状。
- 牡蛎:味咸,性微寒,软坚散结,能消散“胸胁满微结”;炙甘草味甘,性平,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可平衡方中寒热药性,避免寒药伤胃、温药助热。
 
整体而言,方剂具有和解少阳、温化水饮、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少阳病兼水饮内停证,病机核心为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停、兼有郁热。
 
(二)适应症与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时,需紧扣以下辨证要点:
 
1. 少阳病主症:往来寒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胸胁满闷或疼痛、心烦、口苦、脉弦。
2. 水饮内停表现:小便不利、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影响水液代谢及肠道功能)。
3. 津液损伤兼症:口渴(少阳郁热伤津,或水饮内停导致津液不能上承)。
4. 舌脉特征:舌苔白腻或黄腻(白腻提示水饮,黄腻提示水饮兼郁热),脉弦细或弦滑(弦脉为少阳病主脉,细脉提示津液不足,滑脉提示水饮)。
 
二、柴胡桂枝干姜汤医案
 
(一)病例资料
 
患者张某,女,45岁,2023年10月就诊。主诉“反复往来寒热、胸胁胀闷1月余,加重伴口渴、小便不利3天”。
 
患者1月前因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自行服用感冒药后症状缓解,但随后反复出现往来寒热,上午自觉怕冷,午后发热(体温37.5-38℃),伴胸胁胀闷,情绪烦躁,曾在社区医院就诊,查血常规、胸片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布洛芬”退热、“多潘立酮”改善腹胀,症状暂缓解,停药后复发。3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同时出现口渴(饮水后仍不能缓解),小便量减少(每日约800ml),大便偏溏(每日2次),遂来我院就诊。
 
(二)四诊信息
 
- 望诊:精神尚可,面色略黄,舌苔白腻,舌尖偏红。
- 闻诊:无特殊异味,语声正常。
- 问诊:往来寒热(上午寒、午后热),胸胁胀闷,心烦,口渴,小便不利,大便溏薄,无呕吐,纳食尚可,睡眠差(因寒热交替影响入睡)。
- 切诊:脉弦细,左胁下轻压痛。
 
(三)诊断与治法
 
1. 中医诊断:少阳病(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停,兼津液损伤)。
2. 治法:和解少阳,温化水饮,生津止渴。
3.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具体药物:柴胡15g,桂枝10g,干姜6g,栝楼根12g,黄芩10g,牡蛎15g(先煎),炙甘草6g,茯苓12g(加强利水),炒白术10g(健脾利水)。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四)疗效观察
 
- 服药3天后:患者复诊诉往来寒热减轻,午后体温降至37.2℃左右,胸胁胀闷缓解,口渴减轻,小便量增多(每日约1200ml),大便仍偏溏,舌苔白腻变薄,脉弦细。守方不变,继续服用4剂。
- 服药7天后:患者往来寒热消失,胸胁无胀闷,口渴、小便不利症状完全缓解,大便成形(每日1次),睡眠改善,舌苔薄白,脉弦。为巩固疗效,原方去茯苓、白术,减柴胡至12g,续服3剂,随访1月未见复发。
 
三、医案学习心得
 
通过对该医案的学习,我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及中医辨证思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主要心得如下:
 
(一)紧扣病机是方剂应用的核心
 
该医案中,患者的核心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停、兼津液损伤”,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适应症高度契合。患者因受凉后邪入少阳,初期治疗不当(单纯退热、对症处理),导致少阳枢机未通,气机郁滞,故见往来寒热、胸胁胀闷、心烦;少阳郁滞日久,影响水液代谢,水饮内停,则小便不利、大便溏薄;郁热伤津,或水饮阻碍津液上承,故见口渴。此时若单纯使用清热药(如黄芩、连翘),会加重水饮内停;若仅用温化水饮药(如附子、茯苓),则会助长少阳郁热;若只生津止渴(如麦冬、玉竹),则不能解决少阳枢机不利的根本问题。而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解决病机根本;桂枝、干姜温化水饮,改善水液代谢;栝楼根生津止渴,缓解津液损伤,全方兼顾“少阳、水饮、津伤”三个关键,故能取得良好疗效。这提示我,临床用药需“方证对应”,而“方证对应”的本质是“病机对应”,只有精准把握病机,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实现辨证论治的核心目标。
 
(二)细节辨证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该医案中,患者曾在社区医院就诊,因血常规、胸片无异常,被诊断为“功能性低热”,仅给予对症治疗,导致症状反复。从中医视角看,患者的“往来寒热”“胸胁胀闷”是少阳病的典型症状,“小便不利”“大便溏薄”提示水饮内停,“口渴”提示津伤,这些症状虽不剧烈,但组合起来正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密码”。若忽略“往来寒热”的节律(上午寒、午后热)、“胸胁胀闷”的部位(左胁下压痛),或误将“口渴”归为“阴虚”,“小便不利”归为“湿热”,则可能选用青蒿鳖甲汤(阴虚发热)、八正散(湿热淋证)等方剂,导致治疗方向偏差。这让我意识到,中医辨证需注重“细节”:既要关注症状的有无,更要关注症状的特征(如寒热的节律、疼痛的部位、口渴的性质);既要结合宏观表现(如面色、精神),也要重视微观体征(如舌苔的厚薄、脉象的粗细)。只有将这些细节串联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病机链条”,避免因片面辨证导致误诊。
 
(三)灵活加减体现中医个体化治疗思维
 
该医案中,医师在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基础上加入茯苓、炒白术,并非随意加减,而是基于患者“小便不利、大便溏薄”的症状,考虑到水饮内停与脾运化功能相关——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难化,故加茯苓、白术健脾利水,增强温化水饮的功效;服药7天后,患者水饮症状缓解,故去茯苓、白术,减柴胡用量(从15g降至12g),避免柴胡过于辛散耗伤津液。这种“随证加减”的思路,体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核心优势:方剂是“模板”,但患者的病情是“动态变化”的,需根据症状轻重、病机演变调整药物及剂量,做到“病万变,药亦万变”。例如,若患者郁热较重(舌苔黄腻、口苦明显),可加栀子、淡豆豉清泄郁热;若津伤明显(口渴甚、舌干),可加麦冬、玉竹增强生津;若水饮偏重(小便不利、腹胀甚),可加泽泻、猪苓加强利水。这种灵活加减,既遵循了方剂的核心功效,又适应了患者的个体差异,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四)重视“治未病”与疗效巩固
 
该医案中,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后,医师并未立即停药,而是原方调整后续服3剂,随访1月确认无复发。这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疾病缓解后,病机虽去,但机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如少阳枢机可能仍有轻微不畅,脾运化功能未完全强健),此时巩固治疗可防止病情“死灰复燃”。在临床中,很多患者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导致疾病反复,这与忽视“巩固治疗”密切相关。通过该医案,我认识到,中医治疗不仅要“治病”,还要“愈后防复”,需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巩固方案,同时嘱咐患者调整生活习惯(如该患者需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凉;保持情绪舒畅,避免少阳郁滞加重),从“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两方面入手,才能实现疾病的彻底治愈。
 
总之,柴胡桂枝干姜汤作为《伤寒论》的经典方剂,其应用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停”的病机,而该医案则生动展示了如何将理论与临床结合——通过细节辨证明确病机,通过灵活加减适应个体差异,通过巩固治疗防止复发。这不仅加深了我对该方剂的理解,更让我体会到中医辨证论治的严谨性与灵活性,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赵功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治疗胃癌用药经验总结分析 崔国宁

    中医治疗胃癌在辨证论治、对症用药、抗癌中药应用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用药经验,通过合理的用药方案,既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癌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 伤寒论第七十条(二) 张宝华

    得调和胃气,可以给与调胃承气汤。病变为虚寒的,先生在上面举了两个例子,芍药甘草加附子汤、茯苓四逆汤,病变为实的,这个调胃承气汤则是。因此调胃承气汤你不能见到“不恶寒但热”就给人家用吧!

  • 伤寒论第六十六条(一) 张宝华

    六十六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这个“发汗后,腹胀满者”,肯定是外感了,那么发汗也是合理的治疗,发汗后出现了腹胀满,这种情况可不是治疗有误,伤寒发汗解表对证治疗嘛!我们先看看这个方回来再说发汗后现腹胀满的缘故就一目了然了。

  • 伤寒论六十一条(三) 张宝华

    而阳明病身大热呢,它不恶寒但恶热,蒸蒸发热,是里热,从里向外蒸腾的一种热。那么这是纯阴寒,等三阴篇时详细的说。正不胜邪,人的脏器整个的衰败,无力胜邪,故而烦躁。那个躁烦假象,因此主之以干姜附子汤,振奋其沉衰的机能,纯阳的方。

  • 荷兰小公主的癫痫 谢江强

    荷兰小公主的癫痫今天,老师网站中提到的“荷兰小公主”小妹妹寄来了照片,老师和之前接触过这位小妹妹的同学都相当惊喜。老师在治症之外顺便替她下了美容针,加上了中药的帮助,大家一看她果然神清气爽、面色红润,仿佛脱胎换骨。

  • 九味羌活汤治疗小儿感冒一则 黄阁

    外感风寒湿内有郁热用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最大特色就是提出了分经论治,并且在原文中便有体现。在用药剂量上,九味羌活汤未标注,但应该与大羌活汤相似,一钱应约为现在的3g。大青龙汤较之九味羌活汤宣肺止咳之力更强。

  • 减肥方 陈鹏

    ♟呵呵,三斤盐,一两花椒♟每天加热后外用1①可以用。微波炉中高火,打180秒1②可以用。干锅炒三分钟,中高火2弄好之后放入一个布口袋里面,热敷患处,凉为止3勿烫伤

  • 闲诗其二 张宝华

    娇阳拂袖近孟秋,陌上菊雏傲青书;无眠总是月西楼,三两点外酒空壶。去日厌饮樽溢涩,尔来方知乐中苦;男儿丈夫非八尺,顶天立地行健甫。且看当年刘季子,放浪江湖日不惑;时来运转号天命,大风歌彻沛里故。张宝华甲辰年壬申月壬戌日午时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4—卯时(大肠经当令) 张训景

    卯时:大肠经当令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大肠经最旺,是手阳明大肠经活跃的最佳时段。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手阳明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四)儿童腸系膜淋巴结肿大腹痛 钱开达

    儿童腹痛患者,B超检查常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善持堂近日接诊的腹痛患儿男7岁即属此例。西医一般配服抗生素治疗肠系膜淋巴肿大。善持堂认为该病本虚标实,其治本当健脾补肾,其治标当化痰散结。淋巴结肿大为痰凝。半月后复诊,腹痛大为减轻;续服半月,腹痛基本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