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眩晕医案分享两则

2021.10.29 409阅读 评论数 0 0
眩晕(一)(美尼乐氏综合征)

李XX,男,57岁,已婚,干部,1961年4月17日初诊。
从1952年起头晕,当时头晕较剧,如立舟车,感觉周围环境转动,呕吐、血压低,耳鸣如蝉声,于1953年、1957年均同样发作过,西医检查有耳内平衡失调,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近二月来头昏头晕,不能久看书,稍久则头痛头晕加重,胃部不适,有欲吐之感,并有摇晃欲倒,食纳减退,体重亦减,常嗳气,矢气多,大便正常,晚间皮肤发痒,西医认为荨麻疹,影响睡眠,恶梦多,小便稍频,有少许痰,有时脱肛,脉弦细无力,舌淡无苔。
根据脉证认为属中虚脾弱挟痰,兼心气不足,治宜先益中气,调脾胃,佐以宁心理痰,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
  炙黄芪四钱  党参二钱  柴胡八分  升麻八分  白术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茯神二钱  炒远志一钱   法半夏二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服五剂,隔天一剂
  5月12日二诊:服药后诸症均见轻,由于看报稍久,六天前又失眠严重,经某医院诊治,给予镇静剂后稍好,但大便有时燥,近日二便尚调,脉迟滑,舌正中心苔薄黄腻,似有食滞之象,仍宜调和脾胃,健强中气兼消胃滞,原方黄芪改为二钱,加枣仁二钱、焦山楂一钱,服三剂。
  5月31日三诊:服上药后自觉很见效,食欲及睡眠好转,二便调,精神佳,看书写字能较前久些,但超过二小时就觉得烦躁及头部发紧,小便正常,脉虚,舌正无苔,改用心脾肝并调,以丸剂缓治。
  补中益气丸八两,每早服二钱,归脾丸八两,每晚服二钱,感冒时停服。药后头晕失眠等症基本消失。
 按:本例西医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时发时止,多用脑后易发,而且呕吐欲倒,并有脱肛等症,中医系眩晕为病。
     其病因较多,古人分析有:一、风眩:始见《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孙思邈、沈芊绿等均认为肝风引起眩晕。
                          二、痰眩:始见于《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朱丹溪亦认为:“无痰不作眩”。《济生方》等亦主张胖人停饮而眩。
                          三、火眩:刘河间认为由风火引起。王肯堂以为由火致眩。张三锡主张痰火成眩。
                          四、虚眩:《灵枢》谓:“上虚则眩”。张仲景、徐春甫等亦同意此说。张景岳认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但虞摶等则主张下虚上实而眩。
                          五、七情内伤、过劳、失眠等均可引起眩晕,亦是临床常见到的。
     虽病况繁多,只要详为辨证施治,即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如本例既非风、火、痰的实证,亦非肝肾不足之虚候,其脉弦细无力,其证纳差、脱肛、不能用脑等,系中虚劳伤兼心气不足,所以用补中益气汤,加茯神、远志安神宁心,法半夏、生姜降逆止哎,诸症均减,以后又加枣仁安神、宁心、养肝、补血,焦山楂助胃健脾而更好转,最后用补中、归脾丸而善其后。倘偏执无痰不作眩,而重于袪痰,或拘泥肝风成眩,用平肝熄风,抑或清火而泄热,则恐本病非但不效,并且不无虚虚之弊。


眩晕(二)(高血压)

陈XX,女,48岁,1964年3月24日初诊。
1960年起经常有头晕,血压不稳定,波动在190~140/120~90毫米汞柱之间。心慌,虚烦懊,胸膺有时发闷,形体逐渐发胖,四肢自觉发胀,腿软沉重。腰部酸痛,睡眠欠佳,入睡困难多梦,小便频而短,大便正常,据某医院检查为:1.高血压,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以脏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脉沉迟、舌质正常,后根苔薄黄腻、血压168/98毫米汞柱。
病由阳虚湿胜,治宜温阳利湿。

处方:
  党参二钱  生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白芍二钱 川熟附子(打)一钱五分 桑寄生三钱 狗脊(炮)三钱 杜仲三钱 龙骨(打)三钱  牡蛎(打)四钱
 
 1964年4月6日复诊:服药后腰已不痛,上午头晕已微,下午尚晕,晚间少腹隐痛,脉沉细迟,舌暗红无苔,虽阳虚湿胜,阴亦不足,治宜阴阳兼顾,温阳益阴法。
处方:
  党参二钱  连皮茯苓三钱 白芍二钱 川熟附子(先煎)六钱 龙骨(打)三钱 牡蛎(打)四钱 熟地二钱 桑寄生三钱 狗脊三钱 杜仲三钱 川楝子(炮)一钱五分 五剂。
 
 1964年4月14日三诊:服药后头晕又减,虚烦懊,脐下腹痛俱见好转,纳谷尚可,睡眠仍不佳,血压118/78毫米汞柱,脉弦缓,舌正常无苔,病势已减,仍宜温阳益阴。
处方:
  党参二钱 生白术二钱  连皮茯苓三钱 白芍二钱 川熟附子(先煎)一钱五分 熟地二钱 枸杞子二钱 桑寄生三钱 杜仲三钱 川楝子(炮)一钱五分 龙骨(打)三钱 牡蛎四钱  五剂。
  
  1964年5月11日四诊:服上药后头晕心烦未作,血压稳定而正常,最近胸膺憋闷不舒,睡眠欠佳,有时因憋气而惊醒,饮食尚好,大便正常,小便次数多,脉左沉微弦滑,右沉迟,舌质正常无苔,服温阳益阴之剂,头晕心烦虽解,而胸中阳不足以致湿痰阻滞,心气不宁,治宜调心气,温化痰湿。
处方:
  茯苓二钱  法半夏二钱 枳实(炒)一钱 竹茹一钱 远志(炙)一钱 九菖蒲一钱 枣仁三钱 党参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五分 生姜二片 小麦(炒)三钱 大枣(劈)三枚  五剂(隔日),随访诸证皆愈。
 
 按:患者头晕血压高,然而脉沉迟、沉细迟皆阳虚阴盛之象,舌质不红,形体发胖,四肢自觉发胀沉重,困倦乏力,小便频数,综合脉证又为阳虚湿盛之征,法宜温阳理湿,若误用苦寒清热之剂,则更损真阳,致使阴阳更失平衡,病情必因此而增变。蒲老用附子汤温阳益气利湿,龙骨、牡蛎养阴潜镇虚阳,佐以桑寄生、狗脊、杜仲、枸杞子补益肝肾,此方略予增减共服十五剂而头晕心中虚烦皆除,血压降至正常。但胸膺憋闷,睡眠欠佳,改以十味温胆加减,调心气,化痰湿善其后。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1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1医案40王某,男,56岁。心下痞即胃部痞塞不通,痞证的特点是中焦脾胃痞塞不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腹部憋闷,同时还有上热下寒的特点。医案41骆某,男,60岁。方中黄芪有托疮生肌之效,于胃复合性溃疡疗效确切。

  • 减肥茶饮方 陈鹏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汤 张宝华

    同时需注意孕妇禁用,如有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皮肤泻心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 夏耀飞

    皮肤泻心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病案一:界某某,女,50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庄元村,2023年8月10日初诊。干者用皮肤泻心汤加地肤子、蝉蜕,湿者再加苍白术,若合用皮肤解毒汤则更佳。

  • 月经量少中医教你怎么办? 白成振

    月经量少是指女性在月经周期中,经血量较正常情况明显减少的现象。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月经量少,中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在治疗月经量少时,除了考虑中医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缓解精神压力、避免滥用药物等。

  • 柴桔汤1 李华歆

    小编在既往文章中曾经说过很多感冒先是从咽喉不舒服开始其实各种病机应该就是个少阳病证候,为什么呢?小编觉得“柴桔汤”在治疗“感冒”初期咽喉不适时是有很大用处!目前公众号粉丝4120人!

  • 补足气血百病消 谢江强

    所以,对女性而言养血是至关重要的,养血不光要补血,还要行血。因为只有血行才会推动气行,这样气血才会调和,阴阳才会平衡。叶女士吃了一个多月的膏药后,面色明显变得红润有光泽,而且面斑也少了。调味药:桂圆肉100克、荆花蜜100克、黄酒300毫升。

  • 情志在调不在治:心理障碍一扫光 谢江强

    情志在调不在治:心理障碍一扫光小张生性内向,话不多,参与团体活动也不积极。小张欣然接受,并承诺回家后就会熬药吃。成膏药:阿胶100克、鹿角胶60克、龟板胶60克。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胃脘痛小记 张宝华

    胃脘痛一、症状胃脘痛通常以中上腹部的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恶心、呕吐、胃酸过多、胃胀、嗳气等症状。

  • 黄连肉桂养心神 谢江强

    黄连肉桂养心神,安眠好觉到天明所谓的失眠,不只是睡不着觉,也包括睡眠质量的下降,诸如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做梦多等情况。不过,王女士的失眠,应算是心肾阳虚、心肾不交导致的神志不宁,加上肝郁气滞使得原有症候产生的症状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