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症的中医治疗与食疗
耳鸣是指耳内鸣响,或如潮声,或如蝉鸣,或细或暴,妨碍听觉;耳聋是指听力减弱,妨碍交谈,甚至听觉丧失,二者常合兼,耳聋又可由耳鸣发展而来,且其发病机制基本一致。凡肾气不足,脾胃虚弱,情志失调,脾胃湿热,风热外乘均能引起耳鸣、耳聋。

西医学中的外耳病变、鼓膜病变、中耳病变,内科方面的急性传染病、中枢性病变、药物中毒、烟酒中毒以及贫血、高血压、内耳眩晕等疾病,出现耳鸣、耳聋症状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
1.实证
(1)风邪外袭
风邪侵袭,搏于经络,随其血脉上入于耳,正气与邪气相搏,故猝发耳鸣、耳聋。
(2)肝胆火盛
情志失调,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或暴怒气逆,肝胆之火循经上扰,蒙闭清窍而发为耳鸣、耳聋。
(3)痰火郁结
酒食不节,聚生痰热,郁久化火,痰火上升,壅塞清窍,以致耳鸣,甚则气闭,成为耳聋。
(4)瘀阻宗脉
十二经脉均上络于耳,耳为宗脉之所系,经脉瘀阻,阻塞耳道而致耳聋。

2.虚证
(1)中气不足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血生化之源亏乏,经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而发为耳鸣、耳聋。
(2)阴血亏损
阴血素亏,耳失濡养或劳伤气血,宗脉空虚,不能滋养耳窍而致耳鸣、耳聋。
(3)肝肾亏虚
肝肾不足,精血衰少,或恣情纵欲,耗伤肾精,不能上充于清窍而致耳鸣、耳聋。
二、辨证施治:
1.实证
(1)风邪外袭
猝然耳鸣、耳聋,恶风发热、头痛、骨节酸楚,或耳内作痒,或耳聋,牙根、牙龈肿痛,或寒热往来、咳嗽、口干、耳中疼痛、出血、流脓等。苔薄白,脉浮数。
(2) 肝胆火盛
猝然耳鸣、耳聋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怒则病甚或夜寐不安,胸胁胀闷,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3)痰火郁结
耳鸣如蝉,时轻时重,时或闭塞如聋,胸闷胁痛,痰多口苦,耳后胀痛,二便不畅。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滑。
(4)瘀阻宗脉
耳鸣、耳聋如塞,耳流败血,或见耵聍与陈血胶结。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2.虚证
(1)中气不足
耳鸣、耳聋,时轻时重,烦劳则加重,休息暂减,倦怠乏力,神疲食少,大便溏薄。苔薄白腻,脉细弱。
(2)阴血亏损
耳鸣嘈嘈,甚则耳聋,面色无华,唇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大无力。
(3)肝肾亏虚
耳鸣或耳聋,多兼眩晕,腰膝酸软,手足心热,遗精等。舌红,脉细弱或尺脉虚大。2、治疗
1.针灸疗法
(1)刺灸法
①实证
治法:清肝泻火,豁痰开窍。取手足阳明、少阳经穴为主。
选穴:翳风、听会、中渚、侠溪、行间、丰隆、劳宫。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听会用张口进针法,不留针,其余穴位用捻转泻法,留针30~40分钟,每日1~2次。
②虚证治法:补益肾精,健脾益气。取手少阳、足少阳、足少阴、足太阴经穴为主。

选穴:翳风、听宫、肾俞、脾俞、太溪、关元、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并可加灸,每日1~2次,每次留针30~40分钟。
(2)耳针法
选穴:皮质下、内分泌、肝、肾、神门、耳尖、内耳。
操作:用强刺激,或用电针,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30~40分钟。
(3)水针法
选穴:翳风、听会、听宫、风池。
操作:每次选1穴,注入维生素B12或辅酶A,每次注射0.5ml,各穴交替,每日1次。
2.方药疗法
(1)实证
①风邪外袭
治法:解表祛风。
方药:清神散加减。
组成:荆芥25g,防风20g,羌活15g,菊花15g,石菖蒲20g,木通20g,甘草15g,川芎15g,木香15g。
加减:若风热上袭,可用银翘散加减;耳中疼痛流脓或出血水,用蛇蜕烧灰吹入耳中;项背强急不舒,加葛根、芍药。

②肝胆火盛
治法:清肝泻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20g,木通15g,泽泻15g,黄芩20g,栀子20g,黄连10g,柴胡20g,生地黄15g,当归20g,甘草10g,车前子15g。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下焦湿热不甚,酌减木通、泽泻、车前子;肝火伤及肾水者,酌加牡丹皮、女贞子、旱莲草。
③痰火郁结
治法:化痰清火,和胃降浊。方药:温胆汤加减。
组成:陈皮15g,半夏20g,茯苓20g,竹茹20g,枳壳20g,炙甘草20g。
加减:痰多者,加胆南星、海浮石;郁结甚者,加浙贝母、天花粉;膈上烦热,加桔梗、栀子、豆豉;热甚者,加黄连、黄芩。

④瘀阻宗脉
治法:通窍活血。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组成:赤芍25g,当归2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5g,丹参20g,葱白20g,生姜15g,麝香3g,大枣5枚。
加减:因临床常见痰瘀互结,故常加海藻、昆布、贝母等化痰软坚之品。
(2) 虚证
①中气不足
治法:益气升清。
方药:益气聪明汤加减。
组成:人参25g,黄芪35g,升麻25g,葛根20g,蔓荆子25g,黄柏15g,芍药20g,石菖蒲25g,茯神25g,炙甘草20g。
加减:兼肾气不足者,加熟地、杜仲、山药、菟丝子;兼心气不足者,加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

②阴血亏损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人参养营汤加减。
组成:黄芪20g,当归25g,肉桂15g,甘草20g,橘皮20g,白术20g,人参25g,白芍25g,熟地黄20g,五味子20g,茯苓15g,远志20g,鹿角胶20g,龟板20g。
加减:心血不足者,加龙眼肉、益智仁、酸枣仁;血虚有热者,加柴胡、牡丹皮。
③肝肾亏虚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耳聋左慈丸加减。
组成:熟地黄25g,山茱萸20g,山药25g,泽泻20g,茯苓20g,牡丹皮25g,五味子15g,磁石20g,阿胶25g,女贞子25g,牛膝25g,杜仲25g。
加减:兼风邪外袭者,加防风、细辛;兼见火热实邪,加黄连、黄柏;兼痰瘀阻滞者,加半夏、陈皮、桃仁、红花化痰祛瘀。

三、食疗方法:
1、山茱萸菊花粥:山莱萸、菊花(纱布包),粳米,各适量,先把前两味入锅,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出菊花纱布包,然后再加入梗米,煮成粥后服食即可,一天一次,对于肾虚耳鸣耳聋有效。
2、黄芪粥:取适量的黄芪、粳米,先加适量的清水煎黄芪半小时,然后滤取药汁加入粳米,煮成粥食用即可,一天一剂,对于气虚引起的耳鸣耳聋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3、石菖蒲汤:猪肚、葱、食盐、石菖蒲,各适量,先把猪肚冲洗干净,再把葱切碎,然后与石菖蒲和食盐一起放入猪肚内,用棉线缝好,然后放到砂锅内,加适量的清水,用小火慢慢炖到烂熟即可吃肉喝汤。可治神经性耳鸣耳聋。除了食疗方调治外,很多食物对于改善耳聋耳鸣也有帮助,建议耳聋耳鸣患者平时可以多吃一些鱼类食物,还有含铁丰富的食物以及豆制品,对改善耳聋耳鸣有帮助,另外要养成喝牛奶的习惯,对听力也是有利的。

耳聋耳鸣患者也可以选择其他的食谱来调治,以更好的改善症状,另外耳聋耳鸣患者平时在饮食当中还要注意忌口,要注意限制脂肪的摄入,并注意多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多吃一些含锌高的食物,如果是老年性耳聋耳鸣者的话,建议可以多吃青鱼,对耳砻耳鸣症状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四、外治方法:
A,用中药吴茱萸200克(共为极细末,装入封闭罐子里,每天晚上取0.5克分别放在胶布中间后贴在双侧足底涌泉穴各一片,24小时更换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贵在坚持,具有温阳补肾之功效,内经云:“肾开窍于耳”肾精充盛,耳鸣耳聋,尿频尿急逐渐缓解与改善,同时对前列腺炎,肾虚腰酸也有同病异治,异症同方的保建作用,长期使用无副作用。
B,每天早晚用双手按摩双侧耳部内外,上下各100次,见至皮肤发红发热为止,对改善耳垂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良好的作用,贵在坚持半年以上。
杨家强主任供稿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闲词其一 张宝华
危楼昨夜又西风,落叶知多少。春蝉丝网好过冬,人已四十上老下有小。浊酒清月相顾,悠悠秋千索支影。身客梦里谁为主?山水程程惟天地容平。甲辰年壬申月乙丑日张宝华于客居。 -
根据治疗医案对“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提出一点理解! 黄阁
《黄帝内经素问》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根据“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我构想出一个故事:冬天北方寒冷,在人还能接受的范围内大家居家不出(表)。 -
想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抓住两个要点 谢江强
想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抓住两个要点《医学三字经》里有一章讲的是小儿疾病,原文如下:小儿病,多伤寒。《医学三字经》的作者陈修园认为,孩子在患外感的时候,只要抓住足太阳膀胱经的问题就可以了;对于小儿的内伤证,只要抓住足太阴脾经的问题就行。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在熟悉条文的基础上就要开始对某些条文进行比照研究,逐字逐句分析理解,逐步领回仲景经方思想的精神!接下来的几天,小编会利用自己薄弱的理论基础为大家试着介绍自己发现《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几个具有对照意义的经典条文…… -
劳动者最光荣—经方实验录五一无阻 张宝华
张某某,男41岁。向来痰湿,今劳累过度,戕及脾肺,正气虚馁,触寒凉则作斯疾。《名医别录》曰桔梗:味苦,有小毒。《名医别录》曰黄芩:大寒,无毒。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
叶间 陈鹏
叶间文/陈鹏2024.4.30暮春适雨天空在哀鸣如同我想你的心落下的眼泪我曾穿过大漠走过江南走进你心事重重的叶间曾经有一束光透过密密的叶间自从有了丁达尔效应光便有了形状自从心中有了你我便迷失在温柔乡斑驳了许多记忆把它交给回忆我曾如一缕风撞满你的胸怀银光点燃 -
降尿酸经方之五苓散 郭文龙
陶某,男,74岁。现病史:患者20天前进行老年健康体检时,发现检验结果尿酸值达到525.6,无其他不适。遂用五苓散以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检验结果尿酸值467.9。再进五剂后复查尿酸值414.4已达正常值范围。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
伤寒论 李华歆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1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2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目前公众号粉丝525人!)扫描二维码加入经方苑粉丝交流群专心专注专业 -
手指麻木半年余,中药治疗基本痊愈 宗琪
患者:刘某某性别:女年龄:56岁初诊日期:2024年3月23日主诉:右手拇食中三指麻木半年余。 -
《黄帝内经》十三方1汤液醪醴 张训景
《黄帝内经》以“宇宙生命整体观、天人合一”全面论述了保健养生之道,主张“治未病”。对方药的运用,仅提出了十三首方剂,通称“内经十三方”。汤液和醪醴,都是以五谷作为原料,经过酿制面成。
最新文章
-
中老年人适合服用膏方吗? 谢江强
中老年人尤适于服用膏方。中老年人长期使用膏方,不但可以多病兼顾,还可以全面调理以延年益寿。中老年人的膏方调理一、衰老衰老又称老化,是指机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和心理行为上的退行性改变,即所谓生理性老化。
-
胃脘胀闷打嗝,2剂大效5剂愈。 李高勤
[主诉]:胃脘胀闷不适伴打嗝1年。口服硬的、甜的、冷的、辣的后胃脘不适和打嗝加重。前额头疼,针刺样疼痛。小便黄也是热,阳明热。黄连6姜半夏15瓜蒌15柴胡24黄芩9炮姜5桂枝12天花粉12厚朴18茯苓15酒大黄5当归12苍术12紫苏子125剂,饭后服用。
-
旋覆花汤 李华歆
“旋覆花汤”是记载于《金匮要略》中一首经典方剂,其方药物组成仅仅三味,而其所蕴道理却非同一般,非常值得研究!旋覆花汤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
服用膏方时出现状况的解决建议 谢江强
服用膏方时出现状况的解决建议尽管服用膏方的对象不同,又有体质、病情的差别,但膏方的总体要求是以平和为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切合个体,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若继续服用膏方不仅令人难受,反而使感冒咳嗽之症经久难愈。因此只有当新病痊愈,才能继续服用膏方。
-
中药的配伍宜忌 谢江强
中药的配伍宜忌中药的七种配伍关系历代医家将中药材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称为“七情”。相须将药性功效相似的药物配伍,可增强疗效。中药用药之忌目前,中医学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为“十八反”和“十九畏”。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腹泻 夏耀飞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腹泻杨某某,女,66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丈北村,2023年7月10日初诊。
-
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脘腹发胀 夏耀飞
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脘腹发胀杨某,男,3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8月25日初诊。方证辨证:此为“小承气汤证”,宜小承气汤加减治疗,其方如下:厚朴10枳实10当归15菊花10生麦芽30莱菔子10玉片10大腹皮10结果:2023年8月28日,
-
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后头灼热刺痛 夏耀飞
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后头灼热刺痛辛某某,女,66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富村窑村,2023年9月11日初诊。没有;张仲景有没有告诉葛根芩连汤可以治疗目赤?
-
常备归母消瘿膏 谢江强
常备归母消瘿膏,防治甲亢有奇效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主要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是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简称甲亢,俗称“大脖子病”。
-
梅核春解膏 谢江强
梅核气主要是因为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郁气循经上逆,结于咽喉造成肺气不畅,或乘犯脾胃导致运化失调,津液输布异常而凝结成痰,痰气凝结于咽喉所致。于是我给张女士开了梅核春解膏,以期疏肝解郁、理气通便、化痰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