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肺结核的临床辨证治疗思路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在中医中,肺结核属于“肺痨”范畴,对其有着独特的辨证治疗思路。
一、病因病机
1. 感染痨虫
- 痨虫侵袭人体,是肺痨发病的直接原因。痨虫经口鼻而入,首先犯肺,侵蚀肺脏,耗伤肺气,进而累及脾肾等脏。
2. 正气虚弱
- 禀赋不足:先天禀赋薄弱,体质虚弱,易受痨虫侵袭而发病。
- 酒色过度:酒色过度,损伤脾肾,耗损阴精,正气亏虚,痨虫乘虚而入。
- 忧思劳倦:过度忧思、劳累,损伤心脾,耗伤气血,正气不足,易染痨虫。
- 病后失调:大病久病之后,正气未复,调养失宜,痨虫易侵。
3. 病理因素
- 肺痨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痨虫、阴虚、火旺、气虚、阳虚等。痨虫蚀肺,肺阴受损,阴虚火旺;病久则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两虚之证。
二、辨证要点
1. 辨病位
- 主要在肺,但可累及脾肾等脏。病位在肺者,多见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症状;病及脾肾者,可出现纳差、腹胀、便溏、腰膝酸软等症状。
2. 辨病性
- 分为阴虚、火旺、气虚、阳虚等不同证型。阴虚者,多见干咳少痰、咽干口燥、潮热盗汗等症状;火旺者,可见咳嗽气急、咯血鲜红、心烦失眠等症状;气虚者,表现为咳嗽无力、气短声低、自汗等症状;阳虚者,常有畏寒肢冷、咳喘无力、咯痰清稀等症状。
3. 辨病情轻重
- 病情轻者,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体质较好;病情重者,症状较重,病程较长,体质虚弱。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病情轻重。
三、治疗原则
1. 抗痨杀虫
- 是治疗肺痨的根本原则。应选用具有抗痨杀虫作用的中药,如百部、白及、黄连、黄芩等,以杀灭痨虫。
2. 补虚培元
- 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滋阴、降火、益气、温阳等方法,以扶正固本,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 辨证论治
-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综合运用抗痨杀虫、补虚培元等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分证论治
1. 肺阴亏损
-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黏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
- 治法:滋阴润肺。
- 方剂:月华丸加减。
- 药物:沙参、麦冬、天冬、生地、熟地、百部、川贝母、三七、阿胶、茯苓、山药等。
2. 阴虚火旺
- 症状: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颧红,五心烦热,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舌红而干,苔薄黄或剥,脉细数。
- 治法:滋阴降火。
- 方剂: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 药物:百合、生地、熟地、麦冬、玄参、贝母、桔梗、甘草、当归、白芍、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等。
3. 气阴两虚
- 症状: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㿠白,颧红,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 治法:益气养阴。
- 方剂:保真汤加减。
- 药物: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五味子、柴胡、地骨皮、黄柏等。
4. 阴阳两虚
- 症状: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有沫,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经闭,苔黄而剥,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 治法:滋阴补阳。
- 方剂:补天大造丸加减。
- 药物: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枸杞子、紫河车、龟板、鹿角胶等。
五、其他疗法
1. 针灸疗法
- 可选取肺俞、膏肓俞、太渊、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以扶正祛邪,调理肺气。
- 对于阴虚火旺者,可加刺太溪、三阴交等穴位,以滋阴降火。
2. 饮食疗法
- 肺阴亏损者,可多吃百合、银耳、雪梨等滋阴润肺的食物。
- 阴虚火旺者,宜食甲鱼、海参、黑木耳等滋阴降火之品。
- 气阴两虚者,可食用山药、大枣、莲子等益气养阴的食物。
- 阴阳两虚者,可适当食用羊肉、核桃、桂圆等温补之品。
六、预防与调护
1. 控制传染源
- 对肺结核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传染他人。
2. 切断传播途径
-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勤洗手,不随地吐痰。
3. 提高机体免疫力
-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 注意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
4. 定期体检
- 对高危人群,如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免疫力低下者等,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肺结核有着独特的辨证治疗思路,通过抗痨杀虫、补虚培元、辨证论治等方法,结合针灸、饮食等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加强预防与调护,对于控制肺结核的传播和复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六十五条(一) 张宝华
六十五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认为奔豚病皆从惊恐得之。 -
伤寒论第六十二条 张宝华
《伤寒论》第六十二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伤寒论》第五十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之我见(二) 张宝华
从这个手足冷,微恶寒,大便硬来看,这是寒实结的反应。 -
伤寒论 李华歆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
失眠伴胃胀心情不畅3月余,5剂中药大减 宗琪
患者:吴某某性别:女年龄:52岁初诊日期:2024年7月20日主诉:睡眠差3月余。 -
经方加减辩治—“布氏杆菌阳性”案 宗琪
患者:李某性别:男年龄:63岁初诊日期:2022年10月27日主诉:干呕,下午至夜间发热,饭后胃里胀满不适半月余。左脉浮滑有力略数略弦,右寸浮而有力,右关弦浮数有力,右尺略弦数有力,舌质略暗,苔黄厚腻。 -
条文解释 李华歆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小编既往文章《经方解说之五苓散汤》! -
肺脓肿案一则 宁松云
按现代医学治疗,急性肺脓肿的治疗周期一般为4-6周,但该患者在中医的介入下,1周不到诸症明显改善,肺脓肿吸收大半,可见祖国医学之魅力! -
桑叶性寒,明目清肝,又兼凉血 李家合
桑叶的第三个作用在于其能够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功,所以能够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等症,常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合用,例如羚角钩藤汤。现代研究表明,桑叶能够对链球菌、金葡菌等细菌具有拮抗作用,同时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血糖的作用。 -
《伤寒论》 李华歆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小编既往文章《经方解说之桂枝去芍药汤》!
最新文章
-
冒风流涕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02日夏某,男,60岁,初诊。主诉:春秋冬季受风后打喷嚏流清涕10年现病史:胃纳正常,头晕,二便正常,有饮茶习惯,夜寐佳。高血压每日服缬沙坦一粒。故而虽服用降压药但血压仍居高不下。服药后受风时打喷嚏流清涕情况改善。
-
脉法新悟(八) 陈玉佳
案30:农民潘左,耕作弯腰,致腰椎间盘突出,右侧腰臀及下肢酸痛,服独活寄生汤,寡效。后经整脊推拿,症状加重,右下肢刺痛麻木,为火烧样刺痛,已不能屈膝行走,小便短黄。医案来自《六指擒龙脉法》,经删减。
-
骨质疏松症常用有效中成药 张宝华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常用于治疗的中成药包括骨疏康颗粒、仙灵骨葆胶囊、金天格胶囊等。
-
诊脉—比类奇恒 张训景
《素问;疏五过论》云:“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比类即比较,奇恒意为不同于平常。若能细心察脉,对比辨析,即可早期测知,把握先机,防患于未然。善诊脉者,需对六部脉象详查并仔细推敲,对比各部脉象,辨出病证本质。
-
虽药姜草仅两味,然虚寒中焦可为祖 张宝华
在甘草干姜汤中,甘草主要用于调和药性,使干姜的温热之性变得缓和,同时增强脾胃的功能,有助于缓解脾胃虚寒的症状。在甘草干姜汤中,干姜主要用于温中散寒,帮助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腹泻等症状。
-
现代人认为的麻杏石甘汤 张宝华
麻杏石甘汤一、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
颈肩疼痛难忍,经方治疗效佳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60岁初诊日期:2023年11月24日主诉:颈肩皱紧不适多年,怕凉,双膝凉。
-
桂枝汤小记 张宝华
自此之后,桂枝汤便成为了中医治疗感冒和发热的经典方剂之一,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在服用桂枝汤时,应注意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时间。
-
肾气丸 李华歆
患者因虚致劳,且见腰痛,少腹拘紧,小便不畅,为精虚阳亏,可与肾气丸补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
蛇串疮小记 张宝华
蛇串疮一、概念蛇串疮,中医又称“缠腰火丹”,西医称为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通常在儿童时期感染,引发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