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金匮“气分”探秘

提到“气分”一词,很多人可能马上想到的就是后世温病理论中的“气分”,温病理论的“气分”是指卫气营血辩证中的一个层次,而《金匮要略》里“气分”却又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第30条提到:师曰 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这条条文从篇幅上来说是很大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但是为了从根本上理解什么是“气分”,我们只有硬着头皮从开头一点点的去解释了。
首先,“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寸口是一身阳气所居,是心肺所在,心主“营血”,肺主“卫气”,寸口脉象可以反映出身体“荣卫”的基本情况。现在我们见寸口脉为迟而涩,迟为寒,涩为血滞(血不足),此时可能提示此时患者的胸中有寒进而造成了气血运行不顺,从荣卫关系角度考虑,就是在脉内的荣血因为受到“寒”的因素影响运行比较缓慢,而行于脉外的卫气此时也一定会因为荣血的异常运行而产生一定的变化,具体是什么改变,我们先暂且不论,接着研究下段!
后面提到: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

这段条文可以说是上段的延伸,只不过我们一定要发挥自己的相像能力才能很好的理解。首先“趺阳脉”的位置大概在足背的位置上,它的意义是检查身体内“胃气”的功能,在伤寒、金匮里都有相应的条文,这里就不再赘述。
脉微是虚,迟是有寒,趺阳脉微迟说明胃中阳气衰微的同时也有了寒证的表现,下面紧跟着说“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这段联系上下文后发现于情于理都解释不通,我个人认为这个“寒”应该去掉,很可能是抄录过程中多出来的字,把“寒”字去掉后条文变成了“气不足,则手足逆冷”,这就通顺了,上文刚刚提到趺阳脉见微迟脉,提示的是里阳不足且有了寒证,胃属于土类,位于中焦,现在阳气不足,寒气四布,流于四肢后出现手足逆冷的表现似乎是说的通的,而下面的“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这个就要跟最前面那段条文联系起来了,首先,我们要理清一个逻辑关系,那就是“手足逆冷”是个症状,它并不是引发“荣卫不利”的因素,而引发“手足逆冷”的中阳虚寒,寒气内生才是产生这个症状的罪魁祸首,那么这个“里阳”跟“荣卫”到底是怎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就要回到内经的相关解释中去,首先,我们都知道人体的“血”(荣)是吃进去食物化生而来,而身体化谷为血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里阳”充足,上文描述的“里阳”的不足会导致脾胃将“食物”转化成“荣血”的能力下降,这也就是“荣血不足”。
再说“卫气”,我们知道“卫气”为“水谷之悍气”,它是产生下焦,《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已。“膀胱”沟通三焦、腠理、膜元,且蕴藏“津液”,被“气化”后的“津液”变转化为一种能行于周身且具有保护、温煦、司开阖毛孔等作用的“气“,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卫气”,而卫气的充沛和正常运行正好依赖“荣血”的制约,现在荣血不足,卫气运行也会出现大问题,这就是仲景告诉我们的“荣卫不利”,而“荣卫不利”产生的结果就是后面说的“腹满肠鸣相逐。那么“腹满肠鸣相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接着让我们继续探索!
我们看金匮里同样提到“气分”二字的另外一天,仲景把这两个条文安排在前后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这条非常有趣,我反复琢磨了很多次都没搞懂,现在只能把自己所谓的设想跟大家分享,当我就是一种假设吧,研究学问,如果假设都不大胆,那么什么时候才大胆呢?
“气分”二字我们先放过不解释,“心下”也就是胸之下,腹之上的部位,胸为阳,腹为阴,所以也可以说“心下”是阴阳交汇的部分出了问题,坚硬的好像个硬盘,而周边却又很是规整,后面仲景告诉了你想要的答案,那就是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水饮”引发的?

这个时候我们离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就差一点了,让我们继续研究,这到底怎么回事呢?“水饮所作”这四个大字的横空出世,似乎意味着结束,但又好像夏然而止,给人留以意犹未尽的感觉。我们这个时候不妨采取逆向思维的研究方式,“以方测证”去研究后面用到的“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这样或许会找到答案,
首先,这个方子是“桂枝去芍药汤”(21条)和“麻黄细辛附子汤”(301条)的合体,《伤寒论》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患了太阳病的患者从治法上应该选用“表解”,使“邪气”得“正汗而出”,但是这个时候大夫并反而用了下法去攻,这就犯了原则性的错误,结果患者出现了“脉促胸满”,这个“促”脉是提示阳气正有向外、向上的一种趋势,而下法伤里阳之后会产生水饮,水饮上冲去会出现类似“胸满”的症状,这个时候表邪未罢所以仍然可以用桂枝汤解表,而因为芍药具有滋润的补性,可能会不利去水饮的消散,所以仲景特意去掉了它。
我们再看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这条冠以少阴病就说明了本质问题,我们知道少阴的脉是微细,应该属于阳气不足的体现,于症状上应该出现诸如怕冷、畏寒等情况,而这个时候出现了“反发热”,“反”说明它有悖常理,而后面的脉确又是“沉”,沉脉一般主里主水,而这个时候出现的“发热”并不是因为有了表证,而是一种由于内在阳气散发不出来引发的“郁热”,我翻了《神农本草经》研究“麻黄”、“细辛”、“附子”这三个药的药性时,惊奇的发现这三个药都有类似“去积”的功能,所以因为体内阴性物质太多,我们体内阳气无法散布而产生郁热的时候,就可以考虑用这个“麻黄细辛附子汤”来治疗!
我们再看把两个方子合起来看,它就成了“桂枝去芍药麻黄附子细辛汤”,从理论上来说因为“气分”的影响,人体的“卫气”不能正常循表反而退入体内,与荣气分离,“卫气”的离散引发的直接效果就是表邪入侵,好比前方正好打仗了,而原本部署在前线的士兵都望风而逃,敌人长驱直入,而“荣血”不能受到“卫气”的温煦作用保护,就因寒而成运行不畅继而产生郁滞,我们知道“血不利则为水”,正好是“水饮”出现的原因所在引发的,这也是出现“腹满肠鸣相逐”根本原因,从治疗方法上就是用“桂枝去芍药汤”去恢复“卫气”的护卫功能,而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则是为了帮助阳气驱除水饮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至此我们终于真相大白,这个“气分”的意思是“卫气”和“荣血”的分离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前面说因为“水饮”的产生正好引发了“腹满肠鸣相逐”,接着让我们继续看下文,“气转膀胱;荣卫俱劳”说的就是“卫气”的异常输布产生的后果就是“荣卫分散”,事实上这段话也是对上文的一种总结。
“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
“卫气”不能正常输布周身继而发挥温煦作用后则出现身体发冷,“荣血”得不到“卫气”的保护也会郁滞作水继而产生骨节疼痛。
男生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小便完了之后会不自觉的觉得身体发冷抖一下,事实上这就是津液虚引发的短暂的卫气不通,而如果是血从下面出来则会因为血虚不能滋润出现麻木不仁的感觉。
“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这段话也是对全文的一种总结,说阴阳相得,其气乃行,这个“气”是什么,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宗气”,因为只有“宗气”具有助心行血,司呼吸的作用,而这个又正好跟“荣卫”运行相关,只有“宗气”充足,“荣卫”才能各安其位,行使各自的功能,而如果“宗气”不足,这就会“荣卫”分离的表现,这个时候为什么偏偏提到“宗气”呢,其实“宗气”也是胃阳的一种格外体现,大家可以研究内经上的相关章节。“宗气”就不能行使正常功能,如果是腑实就会出现类似便秘、排气的症状,如果是脏虚就是精气亏少遗尿,这段话似乎也是错简,不过不妨碍理解,最后仲景总结了一下,这就是“气分”,所谓的气分其实就是“荣卫”分离!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情批评指正!)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脖颈湿疹一周,中药五天肤如常 李娟
2024.8.27患者微信联系,说脖颈处湿疹又痒又扎,有什么好办法没?去医院拿西药内服加外涂,效不佳。2024.8.28患者来诊,颈部较前一天红疹甚5天,加重2天。略肿,面积大,脖颈不敢扭转,说一动就痒的厉害,我的同事们见了都说:咋过敏这么严重呢。遂依消风 -
闲诗其三 张宝华
清风予我览山河,悠然低首梦是昨。半江渭渭半江泾,月朗星稀移时觉。甲辰年壬申月丙寅日张宝华于药所。 -
经方之脾虚腹胀 郭文龙
主诉:腹胀满不适6个月。治疗方药:厚姜半甘参汤具体方药如下:厚朴40清半夏20生姜40人参5炙甘草107剂颗粒剂每日2次辩证分析:老年患者体型偏胖,素体脾虚,痰湿体质。又因情绪波动“肝郁乘脾”导致脾气进一步虚衰,运化无力,痰湿内生,有形痰湿阻滞气机故见腹胀 -
舒肝明目汤 潘洪波
舒肝明目汤出自《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和解表里,为君药。牡丹皮活血散瘀,桑椹、决明子、桑寄生、首乌藤养肝明目,共为佐助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明目之功。 -
养肝护肝 谢江强
养肝护肝中医认为“肝主藏血”,即肝脏具有贮藏、收摄血液,调节血量之功能。应多食强肝养血、排毒护肝的食物,如鸡肝、党参、花生、红枣、枸杞子、红豆、黑豆、猪肝、天麻、柴胡、菊花、车前草等。 -
小柴胡 李华歆
而简单来说“小柴胡汤”的组方思想其实在于调和“木”与“土”的关系!以上“加减法”完全是根据患者服用“小柴胡汤”后可能引发的各种病情变化来对应处理的,它提现了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
扭伤后肩痛两月余 张宝华
张某某,男42岁。于2024年05月03日13:26初诊症状简述(刻诊):主诉:左肩疼痛两月余。素有慢疾,若咽痛,耳鸣等,俩月前劳作不慎扭伤左肩后现疼痛,不以为意,续作如前,亦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随便聊聊中医 李华歆
而经方是“辨证论治”的经典体系,所以让大家了解经方、学习经方才能推广经方,这样才可能让更多人愿意相信中医,这才是发展中医的底气! -
医案 李华歆
医案网诊患者女年四十余,现居广东珠海2024年05月10日初诊以“大便干硬1个月”为主诉求诊!患者自诉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干硬,大便多呈粪球样,自觉排便困难,上述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为求中医治疗故来诊求治! -
腰突 潘洪波
服用1周,腰背肿胀疼痛大有缓解。
最新文章
-
浅谈经方之小青龙汤 王飞
小青龙汤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小青龙汤主治太阳表里俱寒,名曰青龙,取东方木神伏邪之义。小青龙所治疗的咳嗽肯定是有表证。
-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扁桃体化脓 夏耀飞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扁桃体化脓马某某,女,46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11月14日初诊。综合以上二点,故本案当属“甘草泻心汤证”无疑,故宜甘草泻心汤加减。
-
这个不起眼的蔬菜一定多吃 李娟
首先,把三分之一白萝卜切片,不宜过厚,然后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5分钟,将水控出,晾温,加一小勺蜂蜜,饮用。今天也顺带普及一下蜂蜜的功效及性味归经。所以,白萝卜蜂蜜水,是平日里少不了的饮品呐。
-
风疹医案分享 李娟
女,35岁,身痒一月,加重一周来诊。予以消风散加减,嘱忌生冷油腻辛辣及发物食物,适当多饮温开水,勿劳累熬夜。2023.11.19,二诊,今日饮酒,右上肢及右下肢有小片状瘙痒处,大便不通畅。上方适当调整,继服一周。
-
五苓散 李华歆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汗出后津液虚,内有水饮,可与五苓散!水湿内聚,表证未罢,饮后则吐,是为水逆,可与五苓散!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
脉法新悟(八) 陈玉佳
案30:农民潘左,耕作弯腰,致腰椎间盘突出,右侧腰臀及下肢酸痛,服独活寄生汤,寡效。后经整脊推拿,症状加重,右下肢刺痛麻木,为火烧样刺痛,已不能屈膝行走,小便短黄。医案来自《六指擒龙脉法》,经删减。
-
六味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 夏耀飞
六味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杜某某,女,57岁,家住蒋村镇王坊村,2023年3月9日初诊。主要针对的是寒饮咳嗽,可见这个六味小柴胡汤主要治疗的是少阳与太阴合病的咳嗽。
-
病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女性20余岁主诉头左侧率谷附近酸胀一年余,头两侧率谷部及风池夹脊两侧涨困不适遇冷加重饭后咀嚼加重既往慢性咽炎食饱欲吐食欲不佳口渴欲饮口苦严重眠差多梦腰以下常觉冷例假有血块二便可纳一般舌红舌尖前红无苔中后黄偏腻有芒刺舌中边齿痕脉象:双寸沉细右关浮弦重按
-
杨宇飞教授中西并重治疗肺恶性肿瘤举偶 张训景
众所周知,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配合中医扶正祛邪综合治疗抗肿瘤转移复发。未见疾病进展及复发转移,生活治疗良好。中医学认为,机体失调,正气不足,外邪客体,是诱发结直肠癌的重要原因。
-
一味麦芽,催乳回奶两相宜 谢江强
一味麦芽,催乳回奶两相宜惊蛰过后的一日上午,患者小徐走进我的诊室。小徐说她还坚持母乳喂养,毕竟对孩子有好处,但是母乳好像不够吃。小徐吃了一个月的膏药后,脾气也缓和了,腹胀也消失了,奶水也充足了,没事的时候她自己还会做做瑜伽,身材也渐渐恢复了。
学习了
嗯,每个时代不同医家对气分的理解都会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