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痛经

2021.08.10 1672阅读 评论数 3 45

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广证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等引起的痛经,中医痛经寒凝血淤症最常见。


临床痛经治疗经验分享:小腹胀痛,月经不调,13年痛苦难忍。


案例分析:杨某某,字数月经来时到现在月经不调,有血块色黑,小腹胀痛,白带色暗,大便干,口干舌燥胸闷,舌淡白,苔白,脉浮紧。


中医,诊断,痛经寒凝血淤症,患者体寒导致气血运化不畅,从而,瘀阻胞宫,导致疼痛,给予温经汤加减,用药如下,吴茱萸9g,川芎12g,生姜9g,牡丹皮10g,当归12g,甘草12,赤芍12g,麦冬9g,阿胶9g,人参6g,桂枝12g,水煎服,五剂,早晚分服。


二诊,自述有少量血块儿,色黑小腹微疼,白带正常,大便通,胸闷症状消失,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用药如下,干姜小茴香3g,延胡索12g,没药6g,当归12g,赤芍12g,川芎12g,肉桂9g,蒲黄9g,五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三诊,月经经期好转,色黑血块减少,疼痛减轻,给予,通经汤加减,用药如下,牛膝60g,麦芽60g,桂枝12g,吴茱萸30g,益母草30,桃仁9g,红花9g,赤芍6g,川芎9g五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配合针刺三阴交穴可以保养女性卵巢,对女性多多益善。太冲穴也是用于治疗妇科病的常用穴位之一,可调节经期血量,缓解痛经,治疗闭经,同时太冲穴对治疗面瘫,泌尿系统疾病,肝脏问题等有一定的疗效。子宫穴调经止血,缓解痛经有效果。合谷穴与三阴交穴配合具有补益气血功效,针刺地机穴主治痛经、崩漏、月经不调,合谷、三阴交配合地机对月经病有一定的疗效!

三诊过后,回访患者情况,症状基本完全消失。




请各位同仁朋友提出你们宝贵的意见!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周杰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刘敏 资质认证

    已经学习好了!

    2022-07-22 08:08 评论数 0 0
  • 廖贵华 资质认证

    请问每次都是月经前服用的五剂吗?

    2021-08-12 12:26 评论数 1 0
    1. 周杰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廖贵华

      月经前一到两周服用,服用付数我习惯用五剂,主要还要看患者自身体质,病程长短,以及临床症状为主!

      2021-08-13 11:13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痛经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痛经痛经又称为“经行腹痛”,是指女子行经期间或经行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或连及腰骶部酸痛,疼痛剧烈时甚至出现晕厥现象,为妇科常见病,好发于各年龄阶段。本章介绍的是痛经常见证型的有效治疗膏方,分别是气滞血瘀型、阳虚寒凝型及气血不足型。连续服用6个经期。

  • 枳术汤 李华歆

    ——培根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枳术汤!条文说的是位于“胸”之下,“腹”之上的“心下”位置,可以说的上跟“少阳”一样是“半表半里”的,此处有水饮的异常停留,水停气滞,患者表现为“心下”的不适,此时可以考虑使用“枳术汤”!

  •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属于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主要症状体现在运动障碍,具体表现为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以及运动迟缓等,部分也可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

  • 中医小儿多动症病程分析 李新明

    中医认为,小儿多动症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不当有关。

  • 中医辩证论治头痛 张宝华

    中医认为,头痛与人体内气血、脏腑功能的失调有密切关系。通过中医辩证论治的方法,可以深入了解头痛的病因,进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金银花重剂治疗下肢静脉炎:病因、病机与治疗》 白成振

    重用金银花可以清热解毒、通络止痛,对于下肢静脉炎的治疗有显著效果。同时,预防与保健也是防治下肢静脉炎的重要手段。通过综合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下肢静脉炎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3 谢江强

    医案28朱某,女,78岁。以归脾汤益气养心敛汗,药证合拍,服药两剂汗止,结代脉亦减。时隔1年,汗证又现,且心悸,大便干燥,再从归脾汤加减图之。医案29冉某,女,28岁。故以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天麻钩藤饮滋水平肝,肝火降,心火减,汗可止。

  • 风湿性心脏病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引起心脏炎后,累及心脏瓣膜,遗留下来并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每年新增50万人患急性风湿热。

  • 旋覆花汤 李华歆

    “旋覆花汤”是记载于《金匮要略》中一首经典方剂,其方药物组成仅仅三味,而其所蕴道理却非同一般,非常值得研究!旋覆花汤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