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高脂此方宜——山楂降脂饮

2022.04.07 268阅读 评论数 0 2

组成:山楂30克,泽泻15克,荷叶15克,竹叶10克,薏苡仁30克,茯苓15克,生麦芽15克,稻芽15克,六神曲10克,鸡内金1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赤芍15克,生甘草6克。

加减

  • 大便干结,加生白术15克、火麻仁15克、郁李仁15克;
  • 手足心热,加地骨皮15克、牡丹皮15克、霜桑叶15克;
  • 心烦易躁,加焦栀子10克、莲子心5克、夜交藤15克;
  • 气虚,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
  • 阴虚,加干生地15克、天门冬30克。
  • 功用:健脾疏肝,清热利湿,佐以化瘀凉血。

    主治:形体肥胖,血脂增高,肢体活动不利,或兼有脂肪肝、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或沉细无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服用;或选用几味水煎后,当茶饮之(如麦芽、山楂、荷叶、竹叶、茯苓等)。

    方解:此方是余在临床上摸索出来的一张方子,开始只是用“焦三仙”治疗,因为“焦三仙”中的山楂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后来又从传统用药与现代药理研究方面入手,加入荷叶、泽泻、茯苓几味,效果要比“焦三仙”好,这样逐渐摸索,一步一步地增损,形成了今天这样一张降脂方子。

    方中以焦三仙合鸡内金,共为主药,具有健脾消脂的独特作用,麦芽消果积,神曲消面积,山楂消肉积,而鸡内金消积降脂作用更明显;泽泻、荷叶、竹叶、茯苓、薏苡仁五味,为臣药,具有淡渗利湿之功用,有利于过多脂肪的消散;稻芽芳香化湿,柴胡、黄芩清肝利胆,具有防止脂肪肝和胆结石的形成的作用,共为佐药;赤芍、生甘草解痉缓急,有疏解肝胆之郁的作用,为使药。

    全方药味平和,无特殊功用的药,但它符合健脾利湿、消积化食的原则,非常有利于体内脂肪的消散与分解,故用之临床,两个月为一疗程,加上体育锻炼,高血脂与脂肪肝,都会得到改善。

    病案:魏某,男,38岁,商人,于2011年8月就诊。

    患者形体肥胖,自述:近两个月有气短、乏力,胸背沉闷,做事力不从心,如有微风在背,淅淅然不舒,排尿不畅,大便略干结,经休息半月症状未好转。

    经查: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血糖6.5mmol/L,胆固醇8.6mmol/L,甘油三酯7.2mmol/L,高密度脂蛋白1.4mmol/L,低密度脂蛋白4.6mmol/L。重度脂肪肝,胆囊内有胆固醇结晶。血压几次检测,均正常;其身高170cm,体重90kg,显系肥胖症。其舌体肥大,舌质淡暗,舌苔白腻浮黄,脉象沉细而数。平时有少量烟酒嗜好。

    综合分析,为痰湿体质,脾肾气虚,湿浊不化,使饮食中的膏粱肥厚积于体内,久而久之,生痰化热,不但会阻塞气道,亦会阻塞血道,形成脑梗死或心肌梗死,或肝硬化等疾患。经余分析,患者说“这么厉害!”开始那种不在乎的面容不见了,显得有点紧张。余云:只要你能与医生配合,积极治疗,就能有大的改观。

    第一,服用药物治疗;第二,控制饮食量,禁烟酒,远离膏粱肥厚之物;第三,加强形体锻炼,坚持每天走步1个小时(约7000米)。他说,这我都能做到。遂拟山楂降脂饮加减。方药:

    生山楂30克,生麦芽30克,六神曲15克,稻芽15克,鸡内金15克,荷叶30克,竹叶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薏苡仁30克,生白术30克,赤芍30克,丹参15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14剂。

    二诊:自述已按医嘱改变生活方式,坚持锻炼,每日食用低盐、低糖、低脂肪饮食。准备请体育老师指导进行身体锻炼。继服上方21剂,并加服中成药“血脂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早晚各服1次,3周后复查。

    三诊:服药3周后,经查:体重85kg,血糖6.1mmol/L,胆固醇6.6mmol/L,甘油三酯2.7mmol/L。高密度脂蛋白1.5mmol/L,低密度脂蛋白3.8mmol/L。各项检查指标有所好转,患者表情大悦,要求继服中药,遂于上方加黄芪、桃仁、红花、郁金等。继续服用两月余,后改为丸剂(水丸)服用。基本方药同上,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半年后,体重减为80kg,血脂指标趋于正常。

    按语:形体肥胖不应看作是美,而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这种体质早在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被认作是“尊荣人”,原文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数,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张仲景开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之,这是益气护卫祛风法。篇内还有温阳法、健中法、补肾法、安神法、祛瘀法等,独缺少健脾利湿法,但在“痰饮咳嗽篇”内,却有苓桂术甘汤等诸多健脾化痰利湿方,弥补了前者的不足。

    此例与脾失健运有着密切关联,所以用山楂降脂饮加减,取得良好效果。再诊时所加药物,多为益气化瘀之品,如黄芪之补气化湿,桃仁、红花之通脉利湿。

    所用“血脂康胶囊”,为红曲制剂。红曲,由白粳米所制,甘温,无毒,有消食活血,健脾健胃之功用。李时珍云:“人之水谷入于胃,受中焦湿热熏蒸,游溢精气,日化为红,散布脏腑经络,是为营血,此造化自然之微妙也。”“故红曲有治脾胃营血之功,得同气相求之理。”临床常用于消化不良、赤白痢、头疮,以及制酒等。近年来用于高脂血症有较好效果。胶囊剂服用比较方便,很受患者欢迎。

    |作者简介|

    毛德西(1940年10月- ),河南省巩义市人。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有《消渴病中医防治》、《疑难病证名验方辑要》、《中国医学诊疗法大全》、《老中医话说灵丹妙药》、《老中医话说中药养生》等。

    来源:摘自《毛德西方药心悟》,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毛德西。转自“天医堂”公众号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从“黄芪桂枝五物汤”谈“半身麻木”治疗 张训景

      安*,男,52岁,2023.08.18主诉:手足麻木、脸麻5个月。半身麻木(血痹)概述麻木仅见于半侧肢体者为半身麻木。在古代医籍中,半身麻木与四肢麻木均属“痹”、“中风”等病证范畴,金代以后始麻木症名。半身麻木一症较四肢麻木为重。其中肝风内动所致者尤易发生

    • 骨质增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宝华

      X线检查是诊断骨质增生的常用方法,可显示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骨质增生的程度。六、预防与保健1.保持适当的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负担,加速关节退行性变,进而诱发骨质增生。

    • 生理性梦遗只是精力 谢江强

      生理性梦遗只是精力无法用在正处小韦是一名大学生,最近早起偶尔会发现自己梦遗,同寝室的哥们都笑他是不是梦到了不该梦的,可是他确实是无原因的梦遗,因此十分困扰。

    • 肾气丸 李华歆

      患者因虚致劳,且见腰痛,少腹拘紧,小便不畅,为精虚阳亏,可与肾气丸补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 咳嗽一月,喝中药五天愈 李娟

      女,35岁,咽痛,咳嗽一月来诊。予以麻黄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五副,嘱忌生冷油腻辛辣及甜食水果,适当多饮温开水,勿劳累熬夜。2023.11.14复诊,告知,服药第二天即不咳嗽,眼稍红,上方稍作加减,继服五天,可停药。

    • 郁症非为肝所属 缴秀珍

      综合以上四诊情况对该患者辨证为眩晕之脾肾气虚夹瘀证。方用我科协定处方升阳益智汤为主方,并结合患者病情进行了合理化裁。

    • 浅谈中医止咳第一方止嗽散 王飞

      浅谈中医止咳第一方止嗽散止嗽散出自清代医家程国彭之手,本方是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七味药物组成,载于《医学心悟》。

    • 自汗,眩晕,腰痛案 张宝华

      李某,女,68岁。汗出,体倦乏力多年,伴有腰酸痛,下肢怕风,酸胀。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 秋之韵 陈鹏

      秋之韵文/陈鹏医生没有夏日的狂暴也没有冬日的苦寒秋天是一个十分静美的季节不冷不热有点允执阙中的意思很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那田野里弯腰的稻梁满山红彤彤的柿子金黄色的小菊花还有那小巧精致的秋海棠秋天像一个穿着麻衣的少妇褪去了小姑娘

    • 黄芪建中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