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医学之桂枝法的应用
何谓火立极,可观后天坎离二卦,坎卦为水,位居正北,五藏属肾;离卦为火,位居正南,五藏属心。这里指的是后天三爻八卦,—为奇谓之阳爻,— —为偶谓之阴爻。象术数之理产于河图洛书,而后继于易学,河图成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对应五行生克,洛书九宫被用于八卦方位和奇门遁甲等数术模型。奇数有一三五七九,偶数有二四六八十,《素问·三部九候论》提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通过“一(天)、二(地)、三(人)”的组合,形成三三为九的结构,以应天地阴阳之变,这里如果不是很懂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道之源,法之通,理之全,明白了这些便悟了《伤寒论》中“病于阳者七日愈,病于阴者六日愈”之缘由。好了,我们言归正传,☵此象为坎卦,不难看出上下皆成偶数为阴爻,中间为奇数成阳爻,这便是天一生水的一,即是坎中真阳耳。而坎中真阳,也可称之为真火,此火为君火之根,出于水,水为阴之极,遇极则化,从五行角度来看,就是水生木生火的变化过程,也是由阴转阳的阶段。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此图很清楚的看出,坎中一阳爻的运行路径。坎中真阳出于少阴之后,由左路拨阴而起而升,待到群阴散去,方人木气之中,木气积温生而化火,火为☲(离卦),处于阳之极,遇极则化,此时离火顺右路乾金而降于坎中,生成天水相生之泰。而于中轴,坎火升于离,离火降坎,形成坎离既济之卦,亦是水火相交之势。总体而言,坎中一气,自北向南,从南向北,由下而上循环运行,而南北或者坎离处于立极之点,而遇极则化,阴可转阳,阳可转阴,生命运作,以火立极。(这里和黄元御讲的脾土左旋胃土右转有不谋而合之理,但又有所不同,扶阳医学讲一气周流乃坎中一气,而黄元御说的一气为中气。虽各有异同,但真理只有一个,救生命于水火,挽健康于沉疴。)
为何要强调上述内容,接下来要讲的桂枝法,重在调畅左路之气的运行调畅。看中医相关内容,脑袋里面一定要想象,很多东西都可以图解,并且一定一定不能太死板,这些都是动态的,所以想象力特别重要,有人说学习中医需要悟性,我觉得想象的时候其实就是开悟过程。

干货来了:如果中医基础够牢靠,单纯靠上面这张图就可以治疗很多常见病了。结合上述火立极的观点,可以了解到少阴肾为气之根,也就是坎中一气,坎中一气出于少阴里而外达太阳表,这个过程需要厥阴的参与才可以正常进行。气可以想象成成千上万条光纤,并且每条光纤赋予的能量有所差别,弱的可以被邪所伤(弱就是虚,非正气虚,邪不可独伤人)。症状的体现就是光纤所阻滞的多少(正气的虚损多少),也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可以再看看上图,如果处于湿阻阶段,可用五苓散法解决(这里指的的右路的问题),若处于寒阻,则可用桂枝汤法、麻黄汤法解决。有人可能会想不通,少阴气为何会出于阴而达于太阳表,可以再看下面这个图,看这些图的时候一定要想象这是动态性的。相比看到这张图大家自会明白,不用多讲。

由阴转阳的阶段,也是是开太阳的阶段,其根本还是在火立极。扶阳医学治疗阴病采取扶阳抑阴,桂枝法,附子法,桂附法,少阳桂枝法等等,而病在阳者,采取用阳化阴法,什么是用阳化阴,下次再说。可以现看看下面这张图,也可能会明白什么是用阳化阴。

好了,用阳化阴暂时跳过,回到主题,病在左路,气机不畅皆可用桂枝法化裁解决。
何谓桂枝法:桂枝法通过拨通气化道路(如三焦、太阳经),使郁滞的阳气恢复运行,从而消除虚热、痰湿等病理产物,为最终实现“一气归位”的第一步。桂枝法结合《易经》阴阳理论,将桂枝定位为后天八卦的“山水蒙卦”,象征通达内外、开启气机;术(白术/苍术)对应坤土,山楂肉对应艮卦,共同调和五行运行。所以重于法理而非药物,所以命桂枝法而非汤。
核心药物:桂枝尖、术(贡术或苍术)、南山楂、炙甘草、生姜,辅以淫羊藿。
开太阳可分为桂枝法、麻黄汤法,这里可以类比仲景桂枝汤和麻黄汤,故而分为两类。
桂枝汤法:用贡术代替大枣,适用于伤风有汗、脉浮缓者,类比仲景桂枝汤但不用白芍,而用山楂代替,以防白芍阴寒伤阳。
麻黄汤法:用苍术加生陈皮代替麻黄,以防麻黄发汗太过,适用于伤寒无汗、脉浮紧者,通过透达太阳经气化寒为汗。
衍生变法
建中汤法:加炒麦芽、砂仁,强化健运中焦,解决纳差、腹胀;
桂苓术甘汤法:加茯苓/茯神,化气行水,治痰饮水肿;
祛痰洁重楼法:加法半夏、石菖蒲,针对痰湿阻滞。
桂枝法的核心法门:
拨通气化道路:桂枝尖引坎中阳气出阴,透达太阳经,配合山楂消积、生姜通阳,使气机内外通达。例如,外感风寒时,桂枝法能宣通太阳,使邪从汗解;内伤杂病中,则通过健运中焦恢复气化。
奠安中宫:术、甘草、生姜等药固护脾胃,促进纳运功能。如建中汤法中,炒麦芽疏肝理脾,砂仁纳气归肾,形成“中轴运转-四维调和”的格局。
为四逆法奠基:桂枝法被视为四逆法(回阳救逆)的前奏,先通道路再纳气归根。例如,桂枝法清除表邪后,四逆法可进一步温补命门,实现“阳行阴令”,也是次第治疗的开始。什么是次第治疗,可以看看张仲景在《伤寒论·伤寒例》曰: “伤寒之病,逐日浅深,以施方治。今世人伤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对病,或日数久淹,困乃告医,医人又不依次第而治之,则不中病,皆宜临时消息制方,无不效也”。
桂枝法脉法说明
脉象特点:浮脉(或紧、滞)为桂枝法主脉;若左手尺脉弱、短、紧,则需转用附子法。
症状适应症:外感风寒、中焦虚寒、痰湿阻滞、气血瘀滞等,涵盖感冒、胃痛、心悸、水肿、痹症等。
书写至此,那就举个小栗子吧
患者咽痛较甚,周身酸困,微有汗出,素神疲乏力,纳寐尚可,寸脉浮紧稍滞,尺细沉,舌质淡嫩,舌根苔白腻,中下略有黑苔。

诊疗思路:患者素神疲乏力,结合尺脉细沉,舌根白腻,说明本质上是少阴肾气不足,无力鼓动阳气外出御邪。又因外感寒邪所阻太阳之气难以升发,表现出周身酸困,微有汗出,脉浮紧稍滞之象。那么咽痛较甚,则是因为本气不足,且舌色已显露肾色,这里需要注意黑苔不一定是热象,此为少阴咽痛。故予桂枝法合半夏散及汤加减。

了解伤寒论的人,应该已经看出来了,这个方子里其实内含有葛根汤,患者虽有微汗,但有葛根汤证在,所以我用浮萍代替了麻黄,防止其发汗太过。淫羊藿用于鼓舞肾气,也是沟通阴阳用,使坎中一阳更快拨开云雾。余药上述已经提及,不过多作解。患者喝完一付后,患者症状大减。
其实中医并不是慢郎中,还有很多我的有效案例,比如皮肤病、冠心病、高血压、腹痛、慢性胃炎等等后续有时间了在和大家分享。培养中医思维的时候一定要有动态的想象力,我只是写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思路,学习一定要举一隅而反三隅也。如有对扶阳医学感兴趣的朋友可加我微信共同探讨。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三十八条(四) 张宝华
我看是大青龙汤证,可我没用过呀!但这个事我印象深刻,其实这个就是大青龙汤证,但我刚当大夫,这么危及的病证,我真不敢给用,诸葛一生惟谨慎嘛! -
腰痛伴活动受限3天,4剂中药痊愈。 宗琪
患者:王某性别:男年龄:39岁初诊日期:2025年2月3日主诉:腰痛伴活动受限3天。2月10日回访:家属代述腰痛已愈。 -
哪些食物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谢江强
免疫力也需要后天完善,孩子出生后接触各种微生物,免疫系统在和各种病原体接种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因子等,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除了母乳之外,对于健康的孩子,没有特别的食物能提高免疫力。 -
热熨技术 谢江强
热熨技术一、热熨技术分类按中药热熨操作方法分类,可分为中药干热熨法和中药湿热熨法。中药干热熨法是使用热水袋熨于中药袋上,或将炒热的固体如盐、米、沙子、花椒、小茴香趁热放入布袋中在体表等进行热熨。 -
热熨技术发展史 谢江强
热熨技术发展史中药热熨技术是指根据所患疾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药证相符的中药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后,以布包后趁热熨体表或腧穴,或将药物粗末、泥糊、药饼、药膏直接放置患处或腧穴,然后用器具在药上加热,使药物透达治疗内病的一种方法。 -
诊余杂谈:鼻炎,能不能治好?能。附:鼻敏感,容易鼻子痒、打喷 马钟涛
寒湿主要在鼻部,热主要在胃肠。二诊网诊:2024.12.11已无鼻子敏感和不舒服,但闻到别人抽烟,鼻子会不舒服。牙周炎,牙龈萎缩很严重。 -
中医治疗痔疮的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本文通过对中医治疗痔疮的临床辨证用药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诊断为痔疮,湿热下注证。六、结论中医治疗痔疮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选用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
伤寒论第十五条(二) 张宝华
要是良能不济了,未现气上冲,说明生理机能不足以保持原有的抗病机制了,这个病变了,这个不合法的“下”变证多端呀,这里他没具体说现什么病证,后面有,届时咱们一一来看。 -
寒湿痹之风湿痹痛医案 吴春水
患者张某,52岁,男性。遂诊断为风湿痹痛之风寒湿痹证。其舌苔白腻、脉濡缓,此乃风寒湿痹之象。独活寄生汤具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效。全方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对风寒湿痹证疗效颇佳。 -
伤寒论第九十四条(三) 张宝华
要不能说是招摇撞骗,但岂不是占巧取奇,广而告之就是个噱头,迎合这个大众的心理,我这水平肯定有限了,这个能四诊合参后能把病,给人家解决一些痛苦就难能可贵了,这三根手指头我是用来帮助诊断的,可真没达到那指下心明的境界。那么这一段就是解释前一段。
最新文章
-
医学笔记:胡希恕讲述“痹证”的经方思路 陈升王
类似感冒而急性发作的关节痛,初起用柴胡桂枝汤加生石膏,或合桂枝茯苓丸。身无力,有时低热,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但痹证若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严重者,的确不容易治愈。本笔记摘自《胡希怒医案医论精华》。
-
经方实验录之胸痛,肺结节。 张宝华
否认过敏史,既往有肺结节病史。胸痛时作不愈,一度疑为心脏病,小小年纪岂不愁来日方长何以凭乎?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玉屏风散治过敏性鼻炎医案 张训景
食用馒头后未出现过敏症状。今反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显然非里有湿热,而是伤寒有热,拂郁在表,失于清透,汗不出,困闭于内,黄毒泛于肌表所致。方投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退热,祛风止痒。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解表散邪,清热除湿。
-
舒肝明目汤 潘洪波
舒肝明目汤出自《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和解表里,为君药。牡丹皮活血散瘀,桑椹、决明子、桑寄生、首乌藤养肝明目,共为佐助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明目之功。
-
再谈谈我理解的痹证 张宝华
痹证,为中医病名,主要指关节、肌肉的疼痛。痹症在《伤寒杂病论》看来,其病位主要在表,其病性有阴阳,即表阳证和表阴证。故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两解太少,合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对长期慢性痹证,尤其是老年人出现的血虚水盛证,疗效显著。
-
大汗淋漓的宝贝 谢江强
大汗淋漓的宝贝小翠是外省来的打工妹,十多岁就离开了父母自己孤身一人在城市里闯荡。后来经人介绍,和同一家工厂里打工的小伙子结了婚,婚后不久就有了宝贝儿子琪琪。像琪琪这种无论睡觉还是清醒时都会无故出汗的,称为自汗。
-
中医条文 李华歆
最近背到《伤寒论》中这条感悟颇深!(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
经方实验录之感冒 张宝华
既往有便秘,腰脱,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病史。归入心、肺、膀胱经。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风。阴虚阳必凑之,故皆用桂枝发其汗。昧者不知出汗、闭汗之意,遇伤寒无汗者亦用桂枝,误之甚矣。
-
经方实验录之感冒 张宝华
既往有便秘,腰脱,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病史。柴胡30克、生黄芩15克、葛根20克、麻黄10克、生桂枝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15克、大枣15克、生白芍15克、生党参15克、姜半夏15克5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药后反馈曰:感冒诸症几无,遗关节不适,大便不调,
-
《黄帝内经》十三方1汤液醪醴 张训景
《黄帝内经》以“宇宙生命整体观、天人合一”全面论述了保健养生之道,主张“治未病”。对方药的运用,仅提出了十三首方剂,通称“内经十三方”。汤液和醪醴,都是以五谷作为原料,经过酿制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