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湿浅识
经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流湿,火就燥”。据此,燥湿两者,阴阳属性泾渭自明,故《医门法律》说:“燥之与湿,有霄壤之殊……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并强调“燥气终属于热”。但进而言之,燥有温燥与凉燥之分,如《医醇剩义》认为:“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则燥而凉,以燥为全体,而以热与凉为之用,兼此二义,方见燥字圆通。”说明燥邪为病,具有从寒、从热双重病理特性,不能“专主一边,遗漏一边”,如(《医原》)“寒搏则燥生,热搏则燥成”,而吴鞠通亦有“燥属次寒”之说。
湿为阴邪,多与寒热复合为病,“热蒸则湿动,寒郁则湿凝”(《医原》)。可随五气而从化,故燥之与湿,亦可因果杂合同病,如《医原》说:“往往始也病湿,继则湿又化燥……往往始也病燥,继则燥又夹湿”,呈现“燥中有湿,湿中有燥”(《读医随笔》)的错杂局面。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燥湿有如水火互济的关系,保持不干不润的动态平衡,病则盈亏失调,互为影响,燥湿同病,转化相兼。其病理特点为“燥胜则干”,表现为阴血津液的亏耗不足;湿性濡润,为津液的潴留不能输化,故治燥需润之,治湿应燥之。对燥湿同病的机理,《医原》解释为“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又化燥”。简约说明燥湿转化相兼之理。并指出“燥为湿郁者,辛润之中,参苦辛淡以化湿;湿为燥郁者,辛淡之中,参辛润以解燥”。并基于燥湿同病同治,提出“故治法有发汗、利水以通津液者,有养阴滋水以祛痰涎者”。证诸临床,如“湿胜则濡泄”,泻利必伤津,津伤则燥成,是湿从燥化之理也。肿胀,肝肾阴伤,燥郁不能行水,津液失于输布,水湿停聚,是燥从湿化之变也。由此可见燥湿杂合治疗的必要性。
从燥湿与脏腑的关系而言,湿盛病在脾,燥则涉及胃、肺、肝、肾,互为交叉复合,表现为脾湿胃燥、脾湿肺燥、脾湿肝燥、脾湿肾燥等多类证候。
脾湿胃燥
脾为湿土,喜燥恶湿,脾之湿赖胃阳以运之;胃为燥土,喜润恶燥,胃之阴赖脾湿以濡之。脾升胃降,燥湿互济,共同承担运纳之职。脾为湿困,阳气不运,固不能腐熟水谷,但胃有燥火,津液不能濡养,釜中无水,又何能熟物,若脾湿与胃燥并见,则脘宇痞胀如堵,饥不能食,胃中灼热嘈杂,口干苦而黏,大便干结,舌苔底白罩黄,边尖红,脉濡滑。治当润燥并治,相制相成,可选麦冬配半夏,石斛配厚朴,芦根配厚朴等,临床多见于胃胆等消化系统疾病。
脾湿肺燥
若属脾湿肺燥,痰湿上干于肺,而见咳喘痰多,质黏色白,胸闷脘痞,纳差;肺燥津伤,又见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口干。苔腻边尖红,脉小滑者,则当辛宣凉润,可用杏仁、苏子、紫苑、款冬、百部、法半夏,伍沙参、麦冬等。若燥郁不能行水,而又成湿,湿郁不能布津,而又化燥,以致肺燥津伤,水停胁下者,可配大量桑白皮、冬瓜皮、泽泻、白术、茯苓等。他如肺肾阴虚,水泛为痰,咳嗽痰多,用熟地、当归合二陈汤,亦属同义。临床可见于肺痨合并慢支、渗出性胸膜炎等病证。
脾湿肝燥
肝脾同病者,多为湿困脾运、土壅木郁、木少滋荣,而致脾湿肝燥。脾之水湿留聚,而为鼓为胀,腹部青筋显露,面黄目黄肤黄,因湿郁化热耗伤肝之阴血,以致血燥瘀结成癥,形瘦色苍,齿鼻衄血,手掌红赤,苔黄质红,脉小弦滑。甚则肝虚及肾,下汲肾液,耗劫真阴。治当滋阴利水,用生地、麦冬、楮实子合茵陈、猪苓、泽泻等,滋阴不碍湿,利湿不伤阴。临床可见于多种肝性腹水、癌性腹水之类的病证。
脾湿肾燥
脾湿肾燥者,既可源于肝,亦可本于肾。肝肾乙癸同源,精血转化相生,故脾湿肝燥,久必及肾,而致肾燥阴伤,脾湿有余。此即“脾恶湿、肾恶燥”之理也。由于水湿内聚,影响三焦的气化,津液不能正常敷布,成为有害的“邪水”,以致面目浮肿,身肿,腹满,水毒上逆,则呕恶不食,烦躁不安,喘咳气促;肾燥津伤,化源涸竭,则小便赤涩量少,欲解不得,甚则尿闭不通,大便多秘,口渴索饮,苔黄质红或少苔,脉小数。治当滋阴润燥,助肾化水,淡渗利湿,必要时还当下其水毒。药用生地、麦冬、玄参合猪苓、茯苓、泽泻、白茅根等,若兼湿热瘀结,腑气不通者酌配大黄、桃仁、川牛膝。临证适用于肝病之阴虚臌胀及肾功能衰竭之湿热阴伤病证。
总之,燥之与湿,虽如水火之对立,但又若水火之既济,两者盈亏失调则病,治当视其主次消长以调之,务必注意做到:润燥不助湿,燥湿不伤津,“以平为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大黄牡丹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右下腹痛案 张训景
2024.07.23三诊腹痛进一步好转,要求住院配合中医理疗系统治疗。大黄牡丹皮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不仅对急性阑尾炎有效,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阑尾炎亦有不错的效果。 -
痰湿体质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调理 谢江强
痰湿体质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调理a.用温胆汤给孩子泡脚温胆汤是一个著名的中药方子,里面有茯苓、法半夏、陈皮和炙甘草四味药。d.给孩子吃五谷杂粮调理身体在给孩子用温胆汤和焦三仙,清理掉体内的痰湿和积食之后,家长就要通过饮食给他调理身体,帮助他恢复脾胃的健康。 -
孩子的“五行”缺什么? 谢江强
过去算命的人总说一个人五行缺什么,我认为这个孩子最缺的是玩。我对孩子的父亲说:“孩子放假时你能不能带他到农村去玩一次,像这样的孩子,到农村疯玩两个月,身体绝对会有变化。”您给孩子这么大压力,让他这么痛苦干什么?孩子考试是不是第一名,也不是最重要的。 -
颈肩疼痛1周,加重2天,3剂中药病愈 宗琪
患者:王某性别:男年龄:27岁初诊日期:2024年5月16日主诉:颈肩疼痛1周,加重伴左上肢无力2天。现病史:患者述近1周来诱发颈部疼痛,拘谨不适,伴虫爬感,2天前自觉症状加重,伴左上肢无力,无汗,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浮有力。 -
春且住 陈鹏
春且住文/陈鹏2024.4.9你唤醒了沉寂的冬带来了绿潮江南的杏花烟雨像极了年轻的你柳树也描了描眉那满地的油菜花开的灿烂去年的燕子又归来却忧愁不语伸出墙的桃花带走伤春的梦这个喜怒无常的春天衣服增了又减没人知道你的哀伤只有深夜的雨滴默默陪伴你有你的操守我有我 -
经方实验录之糖尿病 张宝华
某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病史:糖尿病多年,并发糖尿病肾病,刻下问题半夜或者早上4-6点轻度咳嗽,咳嗽或者呕吐白色粘液样东西,不确定是肺还是胃,口干眼干手皮肤干,食欲下降,乏力,饮水有点呛,尿频,尤其夜晚5-6次。 -
通管配合中药调理不孕,一个月后怀孕现已顺利生产 李文选
医案:许某某,女,32岁,经人介绍于2023.4.25就诊于我处,已孕有一女,已两周多,因输卵管堵塞,2月份有到医院疏通。目前有湿疹,大小便正常睡眠正常,舌下有瘀曲,脉涩。采用中医药人工周期序贯疗法调经助孕妇,摘出两个处方,处方如下经调理现已顺利生产 -
肺癌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对于肺癌手术后或化疗后,或是晚期体质虚弱、不任手术和化疗的病人,膏方是较好的选择。 -
静脉曲张 潘洪波
下肢静脉曲张,多发生在长时间站立或长年负重赶路的劳作者。其足胫经脉浮现突出色青,形如蚯蚓。刚好有一位姓施的83岁老叟来看病,问下肢静脉曲张能否服药治疗?治淋病,尿血,经闭,症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 -
痤疮 潘洪波
最新文章
-
外感之病考虑风寒还是风热? 曹雪盼
学习中医,最开始也是最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就是能不能治疗外感外感之病是邪气入侵人体的开始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开始从伤寒开始我们学到的外感是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这是局限于仲景的时代限制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用麻黄桂枝以辛温解表到了明清时代介于叶天士的温
-
真正的三国历史 陈鹏
真正的三国历史是这样子:刘关张从来也没有三结义,想出草船借箭的办法是孙权不是诸葛亮,空城计是赵云吓退了曹操,而不是诸葛亮吓退了司马懿。有的时候演义看多了,都信以为真了[得意]
-
骨质疏松症防治 张宝华
骨质疏松症可影响全身骨骼,但最常见于脊柱、髋部和手腕等部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
四逆散1 李华歆
因为仲景给出的信息实在太少,所以让我们先看四逆散的组成!由此我们发现一共7味药的小柴胡汤竟然有5个药可以减去,而剩下的只有“柴胡、甘草”,今天研究的四逆散恰好有此药对。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四逆散的方证应该是基于少阳枢机不通。
-
就方剂药物剂量而言 曹雪盼
同时在读书方面见过李可老先生用附子到180g也见过李汉卿先生附子用零点几克,甚为有趣有人用药轻灵有人大刀阔斧。各家学说百家争鸣可能中医的魅力就是在这里吧诸位怎么看
-
中医视角下的支原体性咳嗽 张宝华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支原体咳嗽应以宣肺止咳、解表散邪为原则,以达到疏风散寒、清热化痰、利湿排痰的目的。
-
黄连肉桂养心神 谢江强
黄连肉桂养心神,安眠好觉到天明所谓的失眠,不只是睡不着觉,也包括睡眠质量的下降,诸如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做梦多等情况。不过,王女士的失眠,应算是心肾阳虚、心肾不交导致的神志不宁,加上肝郁气滞使得原有症候产生的症状更加突出。
-
水边的枯叶 陈鹏
水边的枯叶文/陈鹏医生南飞的雁群哀鸣阵阵我独自在寒夜中静坐凝望星空两岸的芦苇轻舞河里有一叶孤舟钓鱼的人伸了伸懒腰天上的残月如钩镜中人一夜间的白发如秋后的菊花开遍山坡如同我杂乱的心绪被风吹过的中年脚下又踏上寒霜那凋零的葡萄藤在空中沉默我不能回头身后的万家灯火
-
小儿肺炎支原体用了阿奇霉素还咳嗽怎么办? 高立坚
目前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包括上皮黏附、侵入,直接造成细胞损伤及免疫学说。现代研究表明黄芩、半枝莲、莪术均有抑制肺炎支原体的作用,半枝莲有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
-
中医临床分科方案研究 焦一鸣
此项目旨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医临床以证分科的方案,以期替代目前的中医内科临床用西医的病分科的现象。1.临床应用方案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可用于县级以上中医院内科的临床分科。
v学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