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医案一则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浅谈柴胡桂枝汤治疗感冒 高颖
柴胡桂枝汤,源出《伤寒论》,乃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量而成,于感冒之治疗,独具匠心,功效卓著。柴胡桂枝汤,兼具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解表散邪之能。柴胡桂枝汤等经典方剂,皆有其特定之适应证,不可随意弃之不用,亦不可盲目滥用某类方剂。 -
伤寒论第十六条(四) 张宝华
桂枝汤治太阳中风证,麻黄汤在后面,它是治疗太阳伤寒证。伤寒证是一点汗都没有呀!二者都是治疗太阳病,都有发汗的作用,但是大有区别的,是有所不同的。桂枝汤的脉象是阳浮阴弱,浮之中按则力不足。 -
伤寒论第十五条(一) 张宝华
十五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这一段还是与桂枝汤相关联了,这都是一系列的东西,随着太阳病到太阳中风,再到具化的桂枝证,讲桂枝汤的应用,陆续的展开,所谓的开枝散叶了。 -
伤寒论 李华歆
以上就是我运用“以经解经”的方法研究伤寒论条文的一个案例,通过“以经解经”能够做到把伤寒的每个看似独立条文尽量的联系起来,以点带面,编织出一张系统的知识网,这样理解伤寒起来似乎更全面。 -
生脉散的临床用药经验分享 崔国宁
生脉散在其中可起到益气养阴、敛汗安神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心慌、多汗等不适,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配合夏枯草、浙贝母等治疗甲亢的药物,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101条 李华歆
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1SPRING2024条文开头说的无论是遇到伤寒还是中风,如果能看到典型“柴胡证”的某个症状,哪怕是只有一个,也可以确认就是“柴胡证”,根本不需要样样具备! -
伤寒论第八十九条(一) 张宝华
八十九条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病人有寒”,你得想办法去寒,发汗是解热的手段之一,非热不能发其汗。这个“恶寒”是病人的自我感受,不是真的有寒了,这个“病人有寒”,一般是大夫的判断,通过四诊合参后下的定论,不是病人的自我感受。 -
伤寒论第六十二条 张宝华
《伤寒论》第六十二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伤寒论》第五十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
又见重阳 陈鹏
又见重阳文/陈鹏2024.10.11我的身体就像一个沙漏一切都忘记了唯独留下时间的流失寒蝉鸣泣声愈远夏天已经过去又见重阳那故乡留守的老人白发更加苍苍远方的打工的儿女呀在远方吃糠黄叶飘零是无言的叹息大雁无声在秋风中呜鸣这样的盛况啊菊花盛开的季节里宛如千多年前 -
皮肤正气汤治皮肤瘙痒 陈锦辉
患者服药一周后复诊,自述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夜间能安然入睡。通过对上面患者的经治实践,可以看出皮肤正气汤治疗皮肤瘙痒症具有显著疗效。因此,在应用皮肤正气汤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灵活调整药物配伍及剂量。
最新文章
-
消渴病 谢江强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本节之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
改良阳和汤疗脂肪瘤 张宝华
改良阳和汤正堪与之。肝肾虚,则为腰脊痛,咸温入肾补肝,故主腰脊病。
-
病毒感染咳嗽验案 宁松云
案一刘某,女,70余岁。案二王某,女,29岁,上呼吸道感染咽痛扁桃体化脓。其母病愈怕遗留病毒,至医院复查,接触了其他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回家后再次发热、咳嗽、咽痛,自行使用前方疗效不佳,口服抗生素治疗周余症状明显减轻,后咳嗽是否痊愈未知。
-
经方实验录之郁证 张宝华
王某某,女40岁。既往有慢性胃炎,抑郁症等病史。
-
门诊病案两则 胡松岩
患者王某,男,65岁。苇茎30g,桃仁、生薏苡仁、茯苓、冬瓜仁各15g,浙贝母20g,桑叶、三七各10g,守宫5g,法半夏12g,陈皮、甘草各6g.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
肺磨玻璃样结节十剂中药后消失,气喘胸痛消失咳嗽好转 李文选
诊断为左下肺结节,左上肺磨玻璃样结节,较前新发,右下肺局部支气管内高密度结节影。患者前后CT对比磨玻璃样结节已吸收,之后继续服用中药调理肺实性结节
-
竹叶石膏汤 李华歆
——谢觉哉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第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这里可以把这个方子的药物分为三组:竹叶、石膏清心除烦,清解燥热,半夏、麦冬降逆滋阴,参、草、米益胃生津!
-
心痛不适伴后背发凉出汗,中药2剂见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68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8日主诉及现病史:患者述心痛多年,伴左肩疼痛及眼痛,伴后背发凉,汗多,后背痛,后背汗出,有风即觉后背不适,怕冷,大便日一行,质地可,眠可,半夜口干,舌质略暗,苔腻偏白,舌下瘀明显,左脉:寸沉力稍弱,关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1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1医案40王某,男,56岁。心下痞即胃部痞塞不通,痞证的特点是中焦脾胃痞塞不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腹部憋闷,同时还有上热下寒的特点。医案41骆某,男,60岁。方中黄芪有托疮生肌之效,于胃复合性溃疡疗效确切。
-
慢性支气管炎的膏方调理 谢江强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由物理、化学刺激或生物、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一般来说,急性支气管炎经积极治疗多于短期内恢复。如果罹患了急性支气管炎没有及时彻底治愈,会导致其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可演变为慢性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