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三十四条(二)

2025.03.16 590阅读 评论数 1 7
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先生说“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我们方才说了,葛根这个药按《本经》所说的,我们就能看出来,它是一个寒凉性的解表药,在咱们先生这个书上还有治下利的作用,大量用葛根可解肌解表。这里你看他用了多少,是半斤,这个量可够大的了,由于外边表未解,里边还有热,所以他用甘寒滋润清凉的葛根来解表,葛根配伍与芩连用,黄芩、黄连是苦味的收敛药,治下利,还能去里热。葛根配黄芩、黄连,就是一方面去热,一方面治利。黄芩、黄连是常用药,治有热的下利用的苦寒药芩、连为其常了,这样的苦寒药只要是热利就有作用,像那个白头翁汤,都是用苦寒。但也不是全部苦寒的药都这个样子,比如大黄、栀子就不行。其他的如黄连、黄芩、黄柏、秦皮、白头翁这样的苦寒药都有收敛的作用,治下利有作用。葛根芩连汤是用大剂的葛根
解肌解表,伍以黄芩、黄连来治这个协热下利。那么甘草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是调药性,甘草调百味嘛,其实它主要是用来缓急迫的,刻下病人是下利不止,喘而汗出,够急迫的了吧?病人有急迫的症状,病情现急迫,这个时候用甘草来治这个急迫,甘草炙后其缓急迫作用更好。

这就看出来了,葛根芩连汤适用于表不解,里有热,下利不止。有里热,是热就易往上外,所以反而汗出。葛根芩连汤君以葛根,伍以甘草,解肌、解表;伍以黄芩、黄连而治协热下利,它就是这么个方药。

35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第三十五条这儿,麻黄汤出世了。咱们在第二十三条谈过这个事,在学习桂枝汤相关临床应用时,咱们先生开端就是讲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里一个是中风证,一个是伤寒证,他先讲太阳中风,桂枝汤为其对应方证,第二十三条说的是桂枝麻黄各半汤,就是桂枝汤和麻黄汤的合方,这就是个端倪了,他渐渐地要过度,潜移默化之中,一路走来到这儿,那是好多条文了,从二十三条开始,麻黄类汤陆续现身说法,你看这个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这都是麻黄类方,至第三十五条,麻黄汤正式登场,那么我们就具体的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结肠Ca根治术后寒湿体质治疗案(杨文豪原创医案) 杨文豪

    现患者贫血已纠正。另患者诉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多年,现晨起流清涕,鼻塞。患者气虚已基本纠正,正需温补全身阳气,再兼顾驱除寒湿。北方现气温急剧下降,患者自觉四肢怕冷麻木感较往年显著减轻。乌梅丸继续服用。

  • 银翘蝉衣汤治外感后声音嘶哑(暴喑) 陈锦辉

    二药合用,既能疏散外感风热之邪,又能清热解毒,消除咽喉炎症,为治疗外感后声音嘶哑的关键药物。经诊断为外感后声音嘶哑,给予银翘蝉衣汤治疗。银翘蝉衣汤作为治疗外感后声音嘶哑的有效方剂,通过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宣肺开音等多重功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 皮肤泻心汤治验录 陈锦辉

    皮肤泻心汤治验录(一):多发性毛囊炎治验案患者:陈某伟,男性,16岁,2024年1月20日来诊。采用皮肤泻心汤进行治疗。皮肤泻心汤通过调和心火、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等多方面的作用,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皮肤泻心汤以清热泻火、利湿止痒。

  • 儿科食积案(杨文豪原创医案) 杨文豪

    李**,男,6岁荆州市沙市区首诊2024-08-20挑食,夜寐时汗出多,40斤/108cm,舌质淡润,舌苔薄白腻,大便稍干结,1日一行,扁桃体二度肿大,后咽壁色泽可,近几日有咳嗽,精神可。

  • 桂枝汤治疗怕风、怕冷、汗出医案 张训景

    徐某某,男,32岁,2023.06.16初诊主诉:怕风、怕冷、汗出3年余。2023.07.07三诊怕风、怕冷、乏力好转,汗出改善不明显,眠差。汗出,怕风,怕冷,紧张均消失。

  • 临床巧用附子避免中毒之探讨 崔国宁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准确辨证,合理选用附子。但在临床应用中,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中毒。

  • 咳嗽验案一则 李华歆

    医案面诊患者女年40余岁,现居广东深圳2024年07月12日初诊以“咳嗽伴口苦近1周”为主诉求诊!

  • 经方实验录之干燥综合症,慢性胆囊炎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既往有干燥综合症、胆囊炎等病病史多年,否认过敏史。昔病燥、胁痛,诊治或缓或持,经年不愈,已成家矣。《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 谢江强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儿童与成人不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补时必须掌握分寸,根据小儿的体质、病因和当时病情,酌情施治,犹如量体裁衣,尤其小儿雏芽嫰质,不堪药物误伤,只宜清膏,药量宜轻。而在当前儿科临床,更为多见的却是喂养过度,营养过剩导致多病。

  • 六经辨证—太阳病2太阳腑证 张训景

    I太阳之经、腑、气一、太阳之经1.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低腰,络肾属膀胱。膀胱为太阳经之府,太阳病不解,邪热随经入府,膀胱气化不行,与水相结,而成蓄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