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

2022.05.02 169阅读 评论数 0 5


再过两天,就要揭榜了,很多人都在考虑要不要学医的问题。问我的人也不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医生,自身禀赋,以及才华,根本不适合学医,他们只是把医生当做一个饭碗,一个工作,一个赚钱谋生的岗位。一方面缺乏智慧和才华,另外也一点不够喜欢这个职业,只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的非常痛苦。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我是觉得,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喜欢的事情,会压抑自己的心灵,剥夺自己的开心和快乐。让自己丧失生气和活力,甚至觉得这人生都缺乏意义。而真正喜欢的人,一定会感到开心快乐,觉得人生值得! 如果问我到底学医还是不学医,哪不如问问你自己。你自己喜欢医生的生活吗?问问自己的初心,喜欢还是不喜欢? 做医生意味着什么?有哪些好处,有哪些不好? 学医的好处: 1.不太容易担心失业。但不代表都能有工作。 医学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具有很高的壁垒,别人无法替代,所以,不用担心饭碗的问题。尤其是到了中年,遇到各个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医生也不会失业。相对于其他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医学显然具有优势。尤其是对于很多出身没有背景的贫苦家庭,专业技术很强的医学,可以是很好的背景,但想赚大钱,不用考虑学医,这个专业,最多可以小康生活。 2.可以照顾家人及其亲友的健康,是亲人健康的守护神。
关键的时刻,有自己人最好。这是较为自私的一种说法。但实际情况就是,生命至贵,要托付给最值得信任的人。 3.受人尊重。 再说学医的不好: 1. 学医比较辛苦 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精力。需要不断的考试。本科只能学到基本知识,现在三甲医院都要求博士以上学历。所以都得考研读博士。本硕博毕业大致需要10年时间。而这个过程中面临很多考试,执业医师资格、主治、副主任、主任医师资格一路艰辛。学习的知识内容非常多。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做别的事情。需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对于很多怕读书,怕吃苦贪玩贪图享受的人来说,就不用考虑了。 如果只想找个好工作,不想考博士,哪也不用考虑了。因为要想作为,必须攻读博士以上学位。博士以下,基本进不了三甲医院。二甲以下,竞争非常 激烈。 2.家贫不养医 本硕博连续攻读,由于学习时间较长,长时间不能工作,收入很少。哪怕是参加工作,刚开始的前10年也只能温饱。尤其是中医,大家习惯相信老中医,年轻中医的经验资历都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和历练,大家认可需要很长时间。一般最少十年以上坐冷板凳。要耐得住寂寞,要忍受得了清贫。 家境贫寒的家庭,就不要选择了,否则很容易被后续较多的花费和长时间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而困扰。 哪些人适合学医?哪些人不适合学医? 首先,学医必须考分比较高,脑袋瓜足够聪明。才有资格报考医学院,尤其是西医院校录取分数线连年抬高,就是因为很多人看好医生的职业发展前景。 还有些人对医疗生理病理天生充满禀赋。自己内心就觉得,以自己的才华,如果不去救死扶伤,简直是太浪费了。看着哪些一线医生的方案,简直太差,根本不如我,换了我去,绝对轻松搞定!哪就学医吧! 毕竟,当医生还是非常需要有才华,有智慧的人。 1.学医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要有研究探索精神 要有一颗探索发现的心,对自然规律充满好奇心。总想研究清楚其规律。 2.喜欢学习,爱看书 从小喜欢看书,不用别人强迫,就喜欢看,而且为了弄清楚一些问题,喜欢不断的自动自发的去找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尤其是哪些在常人觉得枯燥无味,特别费脑筋的研究资料。自己却研究的津津有味,特别享受。哪就很适合学医。 学中医更是要博览群书,古今中外,历史人文,哲学地理最好都有所涉猎,才能融会贯通。 3.逻辑思维能力强 思路清晰,条理清楚,逻辑推理能力很强。无论中医西医,都需要很多逻辑分析能力。这些在数学、物理、化学方面比较强的人,就比较适合学医。很多人以为中医只需要记忆背诵,就可以的想法,是有点简单了。实际上,在我看来,中医辩证论治更是需要非常严密的逻辑推理分析的能力。 4.学中医更需要知识广泛,有格局,要喜欢中医传统文化 学西医需要人聪明就行,只要脑瓜聪明,好学就能学好。 中医则不同,需要智慧。基础知识部分只要古文擅长,就可以迅速掌握,但其中的知识积累与沉淀,需要阅读大量的古代经典。需要结合临床,反复验证体会。 和西医的标准化规范化学习不一样,中医需要领悟。需要爱思考。爱总结归纳。也需要高人指点。现在的情况下,遇到知识通达,疗效如神的老师,是非常困难的。 5.无论中医西医,都需要有一颗治病救人的心。要有一颗同情关怀悲悯的心。 这既包含热爱生命、普世救人的心,也包括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决心。 也要有一颗临危受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担当之心。大灾大难面前,医生就是战士。白衣执甲,义不容辞。守护国家,守护亲人。















颈椎颈背强几几,

用桂枝加葛根汤。




张某,女,58岁,教师,2020年8月6日初诊,患者自诉3年前开始出现颈项强痛不适,伴轻微头晕及后枕部酸胀痛,每因久坐伏案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近半年症状反复发作,并伴有双肩胛部酸胀痛及头晕、头痛症状。3天前患者因受凉而致颈強痛及头晕、伴前额痛,出汗、恶风、行走发飘感等症状。颈椎CT检查示:颈3-4、颈4-5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变。查体:一般情况可,颈项部肌肉较紧张,转动欠灵活,颈3-7椎椎体两侧压痛,尤以颈3-4、4-5椎棘突及棘间隙两侧压痛明显,未引出明显放射痛,双侧肩胛骨内侧缘压痛,双侧肩胛岗上、下窝处压痛,双上肢无明显压痛,叩顶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舌偏红,苔白,脉浮。

中医诊断:项痹。

西医诊断:颈椎病(混合型)。

拟方:桂枝葛根汤加减。

处方:葛根60g,骨碎补30g,桂枝10g,芍药30g,甘草10g,秦艽10g,威灵仙30g,鸡血藤30g,姜黄15g,羌活10g,川芎3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

8月11日患者复诊,诉颈项强痛,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消失,仍感轻微头晕,余未诉不适,药己中的,效不更方,续进5剂,愈。

体会:《内经》"病机十九条"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在没有受寒的外因下,颈椎出现僵硬,多属于湿邪停留于颈部所致。至于为什么湿邪停留,这与前面一条颈部劳损有密切关系。湿邪为患,往往并非单纯湿邪,有时夹有痰,有时夹有瘀,但有一点必须明确,湿邪才是关键。寒性收引为外因太阳膀胱经受寒,出现葛根汤证,项背强几几,此为外因所致,寒性收引使然。

我认为此病总的治则为:"驱风寒"、"和气血"、"壮筋骨",早期益气化瘀利水,晚期益肾温经通络。基本方:桂枝加葛根汤,其中葛根30~90g,桂枝10g,白芍30g,同时在辨证的基础上,不同的证型,合用相应的方药。大量葛根加 骨碎补既专理颈项,此病无论什么证型,治疗时葛根是不可少的,葛根的用量加大后效果非常明显,最好在30g以上,川芎的用量也要加入,瘀重可用30g,大多患者3剂药后都有好转。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剑锋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病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女性20余岁主诉头左侧率谷附近酸胀一年余,头两侧率谷部及风池夹脊两侧涨困不适遇冷加重饭后咀嚼加重既往慢性咽炎食饱欲吐食欲不佳口渴欲饮口苦严重眠差多梦腰以下常觉冷例假有血块二便可纳一般舌红舌尖前红无苔中后黄偏腻有芒刺舌中边齿痕脉象:双寸沉细右关浮弦重按

  • 就方剂药物剂量而言 曹雪盼

    同时在读书方面见过李可老先生用附子到180g也见过李汉卿先生附子用零点几克,甚为有趣有人用药轻灵有人大刀阔斧。各家学说百家争鸣可能中医的魅力就是在这里吧诸位怎么看

  • 太阳穴跳痛? 谢江强

    除服用膏方外,我还嘱咐他要坚持饭后散步、听听轻音乐、打打养生拳等,这些疏肝利胆的小动作,对太阳穴跳痛的缓解也是很有帮助的。范先生服膏一个多月后,给我来了个电话,告诉我太阳穴跳痛的症状基本没了,现在灵感源源不绝涌现,都不知道该舍弃哪个了。

  • 麻黄汤 李华歆

    所以此时应用的麻黄汤可谓是得力助手!病邪虽然已经由太阳进入阳明,但此时仍有表邪未尽的情况,此时就依然可以用麻黄汤!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虽名为阳明,但脉见浮,汗少而喘者,此为腠理闭拒,可与麻黄汤宣透腠理,然尤当顾及津液亏虚与否!

  • 牡蛎汤 李华歆

    “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幸运的是同篇就有关于“牡疟”的记载:牡蛎汤“疟多寒者,名曰牡疟”。牡蛎汤牡蛎(熬)四两麻黄(去节)四两甘草二两蜀漆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眼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 浅谈古方退热剂之小柴胡汤 王飞

    张仲景后来在编写《伤寒杂病论》时收录了这两个方子,其中给大儿子的为大柴胡汤,给小儿子的为小柴胡汤。"中医认为,小柴胡汤具有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和解少阳的功效。

  • 落叶 陈鹏

    落叶​文/陈医生​​树叶也都不说话​大地也保持沉默​​一只蝴蝶藏在花丛中​芭蕉叶也弯下腰​​你一路走来​脸上还带着月光​​这缤纷的落叶如同缴械​投降的样子​​空气沉默的如同霜降爱将永远不再我将一直流浪一直流浪​

  • 谁说良药要苦口 谢江强

    汉方慢养新主张谁说良药要苦口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因为草药味苦,难以下咽,而膏方味道甘美,形状晶莹剔透,药效还高。膏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内经》就对它有所记载。

  • 男子梅核气案例浅说 代民涛

    但是因为看过多例梅核气,因此在公众号写过一些关于梅核气的案例,因此,我的学生还是比较了解梅核气的。仲景那时候专门记载说妇人,只能说妇人更倾向于患这个梅核气,不能说男子就不会。由此可见,梅核气这样的与情志有关的疾病,不分性别,男女都会有。

  • 桂枝加芍药汤 李华歆

    ——高尔基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桂枝加芍药汤及其变方!《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