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

2023.06.15 368阅读 评论数 0 6
  

​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经典名方——柴胡桂枝干姜汤!(以下内容来自于既往文章)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 半斤 桂枝 (去皮) 三两 干姜 二两 黄芩 三两 栝蒌根 四两 牡蛎 (熬) 三两 甘草 (炙) 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小编以为此方完全是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无论是病机、药物组成、剂量,甚至就连煎煮方法都与之相似到几乎如出一辙!
  先让我们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条文:伤寒五六日的阶段,应该是有“从阳入阴”的趋势,我们知道大到一场战争,小到一场战斗,打到了相持阶段,其实更多的是双方斗志间的较量!坚持不住的一方很容易兵败如山倒,谁坚持到了最后,谁就获得了最终胜利!而人体内部的正气与邪气之间斗争其实也是同样一个道理!到了“伤寒五六日”这个阶段,正气疲于抵抗,而邪气似乎也成了“强弩之末”,到底是“病愈”还是“病进”真的很难预料!
  患者此时的情况可能比较棘手,症状也可能比较复杂,接诊的医生一下子乱了阵脚,先是用了发汗的方法,病情没有任何好转,接着又糊糊涂涂的用了下法,之后的患者的症见“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我们知道“胸胁”是少阳所部,这个时候出现了“满”和“微结”,“满”可以理解为胸闷,它提示的是胸中清阳不通,而“微结”有的人解释为大便干硬,我觉得这个是不对的,上面的146条的“柴胡桂枝汤”里明确提到了“心下支结”,这里的“心下”正好对应的是此处的“胸胁”,而且两个条文完全是上下文关系,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这个“结”(支结)跟大便没有任何关系,而代表的是患者胸胁处因为清阳不畅继而出现的一种不适症状,这与“痞硬”相近!

  要知道发汗伤“表阳”(津液),下法伤“里阳”(津液),而患者经过了“汗”、“下”法治疗后此时体内的“津液”是内外俱虚的!

  继而出现“小便不利”,“小便不利”一方面可能代表是“津液”虚到了一定程度,以至于“无便可下”,另一种可能就是患者因为里阳虚弱,继而体内产生了“饮”,这个“饮”阻塞三焦导致的“不通难下”,二者都可能成为“小便不利”的罪魁祸首,而后来的“渴而不呕”,我们从《金匮要略》看到: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如果出现“呕”可能代表的是患者津液郁阻成“饮”,而“不呕”恰恰说明了无“饮”,且这个时候还有口渴的表现,所以这个时候直接把我们带回了第一种可能上来,那就是“无便可下”!
  其实患者此时津液并不是虚到了那个真的“无便可下”,接下来的“但头汗出、心烦”恰恰说明了问题,“”但头汗出”其实也侧面的表示患者此时全身其他地方没有明显汗出的表现,而只有头上有汗而且心烦,就又可以推断出这个患者其实此时的“上焦”是有“津液”的,但是这个“津液”正处于一种“郁堵”的状态,“往来寒热”是少阳证典型症状之一,它可以说得上是这个患者的关键“证眼”!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患者在经过“汗下”法治疗后正邪斗争进入了相持阶段,一方面“津液”(正气)的亏虚(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已经导致体内缺乏与邪斗争的资本,而邪气的乘胜追击已经迫使胸胁(半表半里)(往来寒热)的气机发生阻塞继而津液不通(胸胁满微结),热郁(心烦)在上焦蒸津而出(但头汗出)!此时的患者正处于正邪斗争的少阳阶段,一方面里阳亏虚,表阳受损无以作汗驱邪,而上焦又存在郁热津结!我们大方向上就是要去“疏郁”,“扶正”!方选用小柴胡汤,因为没有水饮且有心烦,口渴所以我们去半夏加瓜蒌根,里阳亏虚,故变生姜为干姜,表阳不足,加入桂枝,因为胸胁满微结,用柴胡、黄芩清解郁热,疏通三焦的同时加上牡蛎散结,此外又可与瓜蒌根配合止渴(金匮瓜蒌牡蛎散)这样如此郁热清,津液通,阳气复,才能病愈!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欢迎大家点赞,赞赏,在看,转发,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目前公众号粉丝2938人!)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对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吴志平

    我结合临床,谈一下关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抑郁症是一个典型的情志病,这个也是我认为中医跟西医有对话的地方,一般没有器质性病变,诊断基本依靠西医心理学的心理量变来诊断。疏通腋下,旋转肩关节,恢复少阳的枢机成为了治疗的重中之重。

  • 脉案一则 曹雪盼

    服药期间大便次数增加排便后没有不适感腹部切诊也符合指征故也应对辨证无误病在少阳阳明。该患者其实属于上热下寒少阳阳明少阴合病为其本质故后期需侧重补肾益精健脾化湿益气为佳。

  • 孩子吃饭香,妈妈不担心 谢江强

    孩子吃饭香,妈妈不担心小儿厌食的速效调理法小儿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不欲饮食、食欲不振,甚至拒绝饮食的一种常见疾病,也可作为伴随着夜惊啼、情绪问题、感冒等疾病而出现的症状。8岁的林同学,平时吃饭挑食,不爱吃蔬菜,而且脾气急躁,耐性不足,十分好动。

  • 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 谢江强

    不再是疑难杂症: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中风后遗症属于中医“偏瘫”“偏枯”“偏痿”“偏废”的范畴,“偏”指的是偏瘫,瘫、枯、痿、废则是指后遗症。抽动、麻木的动作,其实就是中风后遗症的表现,因此我们只需从息风止痉的角度来开处方,就能对应上老李的病症。

  • 浅谈经方之黄芪桂枝五物汤 王飞

    一个治血痹的千古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是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本方记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主治血痹、风痹。

  • 浅谈千古利水第一方五苓散 王飞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的利水名方,具有温阳化气利水之功,用以治疗包括太阳蓄水证在内的多种病证,临床使用广泛,效果显著,堪称千古利水第一名方。五苓散由五味药组成,"令"水行,故名"五苓散"。

  • 便秘一案 刘娟

    首诊2023年06月26日王某,女,便秘2年余。患者2年来一直便秘,易腹胀,大便4-5日才解一次,大便干结,怕冷,胃纳差,寐差,舌质淡,脉细。二诊2023年07月30日患者便秘明显好转,怕冷较前减轻,胃口稍好转,夜寐较前佳,舌质淡,脉细。

  • 五年不孕,做了五年试管婴儿都失败成功自然受案例上 韦秋凤

    五年不孕案2021年5月。周xx,女,31岁,已婚。在某人民医院做了五年试管,没有一次成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期间在一直筹备试管婴儿,怕吃中药影响做试管,影响降调。

  • 腘窝囊肿的中医治疗 崔乐

    在中医的日常诊疗中,腘窝囊肿的患者也非常常见,常见于顽固滑膜炎的患者中,这些患者大多身材矮胖,膝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变形甚至畸形,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运动。

  • 桂枝麻黄各半汤 李华歆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面热反有热色者,此为津虚表实,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治之!桂枝麻黄各半汤。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