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脉不仅仅是“喜脉”

2021.07.04 47阅读 评论数 0 10
滑脉的指感标《脉经》说:“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历代医家对《脉经》就滑脉的“流利”一说,遵为权威。翻开历代脉学著作,滑脉的论述皆同《脉经》的流利。明朝的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言滑脉时说:“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漉漉如欲脱。”李时珍赞同王叔和对滑脉流利的认识,反对滑脉中有数脉的看法,提出滑脉有“珠之应指,漉漉如欲脱”则是后人“盘中走珠”的初说。

事实上滑脉仅是血行的流利,决不是脉象频率的改变,滑脉中没有数脉的成分,如有则是滑脉与数脉的兼脉。






















中医学对滑脉脉理的认识




















实邪壅盛而正气未虚,正邪交争,气实血涌,故脉往来流利。





















滑脉模式图




















来源:《许跃远现代脉学精华(一)》

滑脉的现代生理学、病理学基滑脉的产生与外周阻力的锐减、心收缩力的加强,血管弹性回缩力的增加有直接的关系;心脏大力收缩,血流速度加快,外周阻力降低导致血行前方无阻碍,血管的弹性回缩(包括微循环血管的收缩)则形成血流共振的态势。血管内的血流前行是心脏的动力作用,只有在血行阻力小、血流加速时才会出现血流的前却和回晕,这又是血管弹性回缩的作用结果。诸力作用的结果则形成脉感的滑动,有如盘中走珠、荷露、钟摆的韵味。

健康人生理性滑脉:血管的弹性好,心输出量正常,外周阻力小的情况下出现。

病理性滑脉:在末梢血管扩张,动脉弹性模量减少,血管内膜壁光滑,血液黏稠度降低的情况下产生。

妊娠性滑脉:体内激素(孕激素)水平增加,末梢血管扩张,心输出正常或稍增加。妊娠性滑脉的特点是左寸脉、右尺脉、右关脉或右关尺脉脉浮滑,形成三点共振态势。妊娠性滑脉与月经、排卵时滑脉在脉气上不易鉴别,其原理是:心输出量有增加,左寸脉浮滑。子宫及盆腔的血供增加,右尺脉浮滑。肝解毒功能加强或门静脉回流增加,右关尺浮滑脉。

傅聪远通过观察献血员或正常人饮酒后心血管功能改变引出滑脉,这种滑脉则有心输出量减少的特点,与病理性滑脉相似。通过静脉输入右旋糖酐溶液或静脉点滴扩血管药物——桑寄生提取液等制作出的实验性滑脉与生理性滑脉所具备的心血管特征相同。

另外,李浩然观察与研究发现,病人在发热将汗之际的滑脉出现率占95.8%,支气管咯血、肺结核、肾结核、溃疡病等患者出血之前均是滑脉,并发现高热病人在退热后2~3天内有滑脉者均再发热。在菌痢、肺结核、尿路感染及慢性肾炎等患者即使临床治愈而有脉滑者均非真正痊愈。

滑脉的特征滑脉的性质:特指脉气流利的单因素。滑脉的指感:应指流利,有盘中走珠、荷露、钟摆之韵。

滑脉的兼脉:作为脉滑的因素能同许多脉象兼脉。常见有:浮滑脉、沉滑脉、散滑脉、细滑脉、滑数脉、实滑脉、弦滑脉、滑缓脉、滑迟脉、弱滑脉、虚滑脉、长滑脉、短滑脉、风滑脉、洪滑脉、濡滑脉等。滑脉、涩脉之间不应兼脉,因为它们脉素不同。滑脉、动脉不应兼脉,因为动脉有滑脉的脉素。

滑脉的现代临床意义滑脉临床上常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期,白血病,恶性肿瘤,妊娠高血压,急性感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的浮肿期,各种发热病人或发热病人的汗前,休克病人的微血管扩张期,排卵或妊娠期,女子午休后,男子射精前及遗精后。临床实践证明,脉滑是有部位之分的。

滑脉分部的现代临床意义寸脉滑:见于心、脑、肺、气管及支气管、胸部、咽部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的发热期和疾病的恢复期,也见脑出血前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颈淋巴结肿大等。关脉滑:见于肝、胆、胰、胃、肾、十二指肠炎症的早期及恢复期,也见呕吐,肿瘤,脾机能亢进,颈淋巴结肿大,妊娠、排卵期,午休后等。尺脉滑:见于肠道、泌尿、生殖、下肢的炎症、出血、淋巴结肿大等。左寸脉滑:见于左脑出血,左耳鸣,左鼻窦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左肺气管及支气管炎,左胸膜炎,月经期,妊娠、排卵期,午休后等。右寸脉滑:见于右脑出血,右耳鸣,右鼻窦炎,右肺气管及支气管炎,右胸膜炎,咽炎等。左关脉滑:见于脾、胃、胆、胰、左肾、左肾上腺炎症,肿瘤及肿瘤的全身转移,长期低热等。右关脉滑:见于肝胆、胆道、胰腺、胰头、十二指肠、右肾、右肾上腺炎症,肿瘤、结石等。左尺脉滑:见于乙状结肠炎,左输尿管结石,左附件肿块等泌尿、生殖系及左下肢炎症、结石、出血、疼痛等。右尺脉滑:见于右输尿管结石,右附件炎症、肿块及泌尿生殖系、左下肢病变,妊娠等。左尺右关尺脉滑:见于女子月经、排卵期及午休后,也见于早中期妊娠。女子妊娠决不能仅从左寸、右关尺脉滑定论,左寸、右关尺脉滑必须排除妊娠等。滑脉兼脉的现代临床意义细滑脉:见于神经衰弱,癫痫,脑部感染,脑外伤及中毒,肠胃不佳等。散滑脉:见于脑中风患肢侧脉象。滑缓脉:若容卫充实则为健康脉象,病则多见内热。弱滑脉:多见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风滑脉:见于出血性脑中风。

濡滑脉:见于耳源性耳聋、迷路炎及晕车晕船等。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超鹏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治疗流感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李新明

    结果表明,中医治疗流感及其并发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尤其在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力和预防并发症方面。

  • 经方实验录之便秘不寐案 张宝华

    张某某,男,69岁。慢病多年,气血已虚,今大便干难解月余,腑气不通而腹胀不适,素有失眠,时下腑气不通,臣扰君主,神明难安也。服一次后大便未得泻,腑气运转,得屎气,即觉舒适,眠略佳。药后便通,诸症迎之而缓,且未见不适,药证魂体合一耳。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医案3周某,女,54岁。自服头孢及感冒止咳药,继则不欲食,恶心,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濡。补气升清扶正,肺气足则肺气宣,则打喷嚏、流涕、咳嗽症状除。医案4姜某,女,69岁。本患者为阴暑证。

  • 薏苡附子散 李华歆

    ——列宁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散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炮)十枚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 标题:助力成长,龙生润和膏——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 陈鹏

    文/陈医生标题:助力成长,龙生润和膏——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正文【龙生润和膏,植物精华,药食同源,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不仅如此,龙生润和膏还特别针对现代孩子的成长需求进行科学配方,让您的孩子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赢在起跑线!

  • 煲汤常用中药解读人参和陈皮 谢江强

    煲汤常用中药解读人参和陈皮人参含有多种氨基酸、植物甾醇、人参酸、葡萄糖、麦芽糖、人参皂苷、人参二醇、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钙、磷、钾、钠、铁等成分。食用宜忌陈皮气味芳香,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作为泡茶的材料,但不宜长时间饮用大量的陈皮茶,以免损伤元

  • 治疗高血压中成药推荐 吴春水

    本文刊登于《民族医药报》2023年12月29日第52期治疗高血压中成药推荐作者/吴春水1.罗布麻降压片方由罗布麻、夏枯草、钩藤、珍珠母、泽泻、菊花、牛膝、山楂组成。用于肾虚肝旺之高血压症。亦用于高血压及一切急性炎症伴有的高热不退、神志昏迷等。

  • 小建中汤 李华歆

    ——约·罗斯金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建中汤!小编觉得“小建中汤”其实是由“桂枝加芍药汤”化裁而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此乃厥阴病,气血不足,寒热错杂兼血淤,重用吴茱萸破阴寒,他药扶正祛邪襄助之。桂枝10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牡丹皮10克、吴茱萸15克、人参10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半夏15克、黄芩10克、炙甘草10克五剂,日一剂,水煎服。

  • 纳呆病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18岁主诉饮食不佳一年余,患者平素饮食不佳无胃口,三餐不知饥挑食无精神大便干燥三四天一次费劲无口干口渴无腹胀呕吐眠差不易睡面黄舌淡白苔白腻脉缓辨证:脾胃虚弱辨病:纳呆给予方剂:生白术30g肉苁蓉15g当归12g桃仁10g炒麦芽30g炒谷芽15g焦三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