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2023.01.20 449阅读 评论数 2 6

咳嗽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笔者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自己治疗本病的心得体会,将咳嗽的治法归纳如下十一法:

一、疏散风寒、宣通肺气法

肺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风寒之邪从皮毛而入或从口鼻而受,肺卫同感,肺气壅遏不宣,发为咳嗽。

  • 风寒犯肺
  • 症见:鼻塞声重,流清涕,发热恶寒(或恶风),头项痛,全身酸累,喉痒咳嗽,咯痰稀薄而白,胸闷气紧,有汗或无汗,小便如常,舌质淡红,苔白润,脉浮缓或浮紧。

    此属风寒犯肺型咳嗽,治宜:疏散风寒、宣通肺气、止咳化痰。

    常用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桔梗10克,荆芥6克(或苏叶8克),麻黄8克,陈皮6克,紫菀10克,前胡10克,枳壳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

    若鼻塞头痛重者加细辛3克,白芷6克,川芎6克;表虚汗出畏风合桂枝汤加黄芪15克;体虚纳呆者加党参15克,茯苓10克,神曲10克,炒谷芽10克;微热微冷、口苦加柴胡10克,黄芩10克。

  • 风寒挟湿
  • 症见:头身重痛,恶寒,胸脘作闷,气滞不舒,食少面黄,精神不振,咳嗽痰多,痰清稀而易咯出,有时自觉清水上冒,满口津液,舌质淡红,苔多白润而腻,脉多弦滑而细。

    治宜:祛寒除湿。

    常用杏苏散加苡仁10克,蔻仁8克或用麻黄加术汤治之。

  • 外感寒邪,内挟水饮
  • 如果病者有喘鸣及呼吸迫急之咳嗽,泡沫样之痰,发热,浮肿,干呕,不渴,而心下有痞塞感。舌苔多白滑,脉浮而弦细,属外感寒邪,内挟水饮。

    治宜:温肺散寒,降逆逐饮。

    常选用小青龙汤为主方。今所谓之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及湿性肺膜炎等病出现小青龙汤证者,均能治之。

    二、外散风寒、内清痰热法

    寒邪壅肺久则化热,患者表有风寒,肺有痰热。

    症见:咳嗽恶寒,咳声不扬,痰黄不易咯出,口渴咽痛或有身热,甚则气逆作喘,舌苔白或黄,脉浮数。属外寒内热(即寒包火)型咳嗽。

    治宜:散表寒与清里热并用。

    常用麻杏石甘汤或越婢汤加半夏治之。痰色由白转黄,难咯出或腥臭难治,当清其痰热酌选华盖散合千金苇茎汤

    三、宣肺疏表、清热止咳法

    肺居上焦,主气,属卫。风热属温邪,温邪上受,首选犯肺,肺气失宜,故发生咳嗽。

    症见:发热恶风,干咳无痰,或咳痰粘稠而黄,咯痰不爽,胸闷气紧而喘,咽痒口干而渴,尿黄便干,舌苔薄黄,脉浮数等。属风热袭肺型咳喘。

    治宜:宣肺疏表、清热止咳。

    常用桑菊饮加减:桑叶10克(或桑白皮10克),菊花10克,连翘10克,杏仁10克,薄荷(后下)6克,桔梗10克,甘草8克,芦根10克。

    若热盛者加银花10克,黄芩10克;咳嗽剧烈加川贝母6克(或浙贝10克),枇杷叶10克;口干而渴加天花粉10克,麦冬10克;咽痛加玄参12克,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呕吐加竹茹10克,半夏10克;痰多而稠加竹黄8克,海浮石10克,瓜萎仁10克。

    四、清暑化湿、宣肺止咳法

    暑邪由外侵袭人体,暑多挟湿,火烁肺金,肃降失权,发为咳嗽。

    症见:咳嗽无痰,身热有汗,喘息烦渴,尿短赤,或头重神蒙。若暑重于湿,舌红,苔黄腻,脉浮数而虚;湿重于暑,咳而痰多,苔黄腻而润,脉濡数。

    治宜:清肺络之热,宣肺止咳。

    常用清络饮加减:鲜荷叶边10克,鲜银花10克,西瓜翠衣10克,鲜扁豆花6克,鲜竹叶心6克,丝瓜皮6克,加甘草6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麦冬10克,知母8克。

    热迫肺络咳血者用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之类;血量多者可用地榆散(地榆、黄连、赤芍、青皮)加味。如果病者咳嗽甚、高热,烦渴,津伤,汗多,舌质鲜红,舌上干燥,苔干黄,脉洪大而微。宜白虎加人参汤治之,如吐痰带黄色,加贝母10克;咳嗽特甚,发热烦燥,大渴饮冷,苔黄干燥再加花粉12克,麦冬10克,以疏泄肺气,养阴清热而止咳。

    五、润燥养肺、宣肺止咳法

    肺为脏腑之华盖,又为娇嫩之脏,燥邪从口鼻而入,最易伤肺,燥性干涩,容易伤津伤阴。由于秋季气候有偏热偏寒的不同变化,燥邪伤肺有温燥、凉燥之分。

    症见:温燥则干咳痰少,发热微恶风寒,鼻咽干燥,头痛,少汗,口渴,心烦,尿黄短,舌苔薄黄或薄白而干,脉象浮数。凉燥则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口干,鼻咽干燥,咳嗽痰稀,口不甚渴,舌苔薄白而干,脉弦涩。

    治宜:温燥,辛甘凉润,宣肺止咳,兼以疏风清热。

    常用桑杏汤合栀子豉汤加减:桑叶3克,梨皮3克,杏仁5克,贝母3克,芦根10克,瓜蒌皮6克,麦冬6克,栀子3克,豆豉6克。

    温燥失治,肺阴亏损,久则损及肝肾,致肾水亦亏、金水不能相生,阳虚生热,虚火上炎见咳嗽气喘,咽喉燥痛,痰中带血,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常用清燥救肺汤,或百合固金汤之类。

    凉燥,轻宣凉燥、宣肺止咳,兼以疏散风寒。常用杏苏散加减;荆芥5克,防风5克,苏叶6克,紫菀9克,冬花9克,桔梗6克,豆豉3克,杏仁9克,前胡9克,陈皮3克,半夏9克。

    六、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法

    湿邪可由外侵袭人体,亦可由中阳不足,运化失司,脾湿内生,湿郁生痰,痰湿渍于肺,阻碍气机,发为咳嗽。

    症见:痰多而吐涎沫,有时吐清痰,头晕重如裹蒙,身体痛重,胸膈痞满,面黄不渴,小便不利,干呕,微肿,伴胸闷体倦,苔白腻,脉濡滑。

    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常用二陈汤,或新订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方中半夏、生姜、茯苓、旋复花、紫菀、半夏、生姜行水气而散逆气,能止呕吐,生姜兼以散寒,茯苓淡渗利窍,祛湿泻热而下通膀胱,旋复花和生姜不宜多用,多用则伤正气,而体虚之人更宜慎用。

    日久脾阳不足,水停心下,而成支次,目眩咳痰,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宜用苓桂术甘汤,温散水饮,呕吐眩悸者加半夏、生姜和胃降逆,阳虚便溏加干姜、肉桂之辛温助阳,平时可用六君子以调治。

    七、疏肝平肝、宣降肺气法

    肝升肺降,则气机调畅。若肝气郁结不升,致使肺气不降,肺气不降则上逆为咳。肝气抑郁,久则化火,木火刑金发为咳嗽。

    症见:咽干,口苦,咳引胸胁疼痛,颊赤心烦,急燥易怒,甚则干咳,痰中带血,舌红,脉弦等。

    治宜:疏肝平肝,宣降肺气。

    常用清肺化痰汤合黛蛤散加减:青黛6克,蛤壳粉10克,海浮石12克,川楝子9克,山栀9克,黄芩9克,桑白皮6克,瓜蒌10克,贝母6克,麦冬9克,地骨皮6克。

    胸痛加元胡10克,川楝子9克;咳血者加茅根15克,丹皮10克,小蓟12克;咳甚者加苏子9克,浙贝6克;肝气乘脾者加香附子10克,厚朴9克,茯苓9克;挟热痰者加竹茹9克,鱼腥草15克。

    八、清热解毒、肃肺化痰法

    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化火,里热炽盛,痰热壅肺,发为咳嗽。症见:高热烦燥,咳嗽气促,痰黄稠,胸痛,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肃肺化痰。

    常用清金降火汤加味:黄芩9克,山栀9克,桑白皮10克,瓜蒌仁9克,贝母6克,麦冬6克,生石膏12克,鱼腥草1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

    胸痛加枳壳9克,白芍9克,瓜蒌10克;咳铁锈色痰加茅根15克,旱莲草12克;腹胀、便秘加大黄6克,枳实6克,莱菔子8克;苔腻加佩兰9克,苡米12克。

    若见痰热结胸,恶寒发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咳痰黄稠者。治宜: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和解少阳。常用柴陷汤加味(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合方)

    九、滋阴润肺、宁嗽止咳法

    肺为娇脏,又为清肃之脏。喜润恶燥,不耐寒热,宜清不宜浊。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如素体阴虚或病久伤阴,日久虚火上炎耗伤肺液,就会形成阴虚肺燥咳嗽。

    症见:干咳无痰,喉痒声哑,五心烦热,或咳痰带血,午后低热,夜有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宜:滋阴润肺,宁嗽止咳。

    常用沙参麦门冬汤合二至丸加减:二地各9克,二冬各9克,玄参6克,沙参9克,石斛9克,玉竹5克,百合5克,阿胶9克,白芨9克。

    阴虚兼见心悸,失眠,多梦属心肺阴虚加丹参6克,柏了仁9克,夜交藤15克;咳血者加茅根15克,藕节9克,紫菀9克;阴虚发热者加银柴胡6克,地骨皮9克,东白薇9克;盗汗者加龙骨12克,牡蛎12克。

    若肺病日久及肾,肺肾阴损兼见腰膝酸软,心烦少寐,骨蒸潮热,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者,治宜:滋肾敛肺,方用麦味地黄丸

    十、补脾益肺、宁嗽止咳法

    肺主气,司呼吸。气道通畅则呼吸均匀和调。如果,久咳久喘耗伤肺气或脾气生化不足,则可使肺主气的功能低下,宣降失常则发为咳嗽。

    症见:面色㿠白,语音低微,短气懒言,喜温恶寒,自汗,易于感冒,舌淡嫩,脉虚弱。属虚劳范畴。

    治宜:补脾益肺,宁嗽止咳。

    常用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以培士生金,益气固表。党参12克,黄芪18克,防风6克,白术12克,茯苓9克,甘草6克,半夏9克,陈皮6克,生姜6克,大枣3枚。

    肺气虚兼见胸脘痞闷,呕恶,痰多色黄,苔黄腻,属气虚湿热,治以补益脾肺,清热除湿,方用六君子汤合三仁汤加减。

    十一、补肾纳气、温化痰饮法

    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若久咳久病伤阳,或年老体弱命门火衰,致肾阳亏虚,下元不固,气失摄纳,发为咳嗽气喘。

    症见:咳嗽气喘,面色㿠白或黧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润,脉微细。

    治宜:补肾纳气,温化痰饮。

    常用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熟地12克,淮山药12,山茱萸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丹皮9克,人参3克,蛤蚧粉9克,杏仁9克,贝母6克,知母3克,胡桃肉10克,补骨脂12克。

    若肾阳衰惫,水泛为痰,咳则腰膝酸冷,面浮气喘,宜真武汤合苏子降气汤加减,温阳利水,降气化痰。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靠传承,才能生生不息 朱强伟

      中医的传承,靠的是一辈一辈人的不断接力,才能绵延至今。在中医几千年的传承中,出现过很多的医家,虽然他们的名字不是很响亮,也许你也从未听过他。

    • 中医临床治疗淋巴结肿大用方经验总结 崔国宁

      淋巴结肿大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在治疗淋巴结肿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淋巴结肿大主要与湿热、瘀血、气滞等病机有关。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崔国宁

      同时,中医治疗糖尿病还需要结合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综合治疗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中医认为,饮食调理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 下元节的记忆 陈鹏

      下元节的记忆文/陈医生2023.11.13北方的冬日是枯燥寂寞的满眼的苍黄光枯的枝桠偶尔几只灰麻雀在觅食不见一片绿色北方的冬日是十分寒冷的彻骨入魂的冷那是莫可名状的感觉还伴着饥饿的记忆感觉灵魂都在颤抖可小孩子是兴奋的那个一年都难得吃几次肉的年代下元节早晨祭

    • 腰痛患者 张宝华

      大抵病有虚实两端,不可不知,至若寒湿等外邪侵袭,至腰部经脉绌掣,经络不通,亦可为病腰痛耳。本案患者年已五旬,“阴气过半”,肾之精气自然而减,舌之淡嫩可征也。

    • 牡蛎汤 李华歆

      “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幸运的是同篇就有关于“牡疟”的记载:牡蛎汤“疟多寒者,名曰牡疟”。牡蛎汤牡蛎(熬)四两麻黄(去节)四两甘草二两蜀漆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眼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 谢江强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表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世界上万物万事都由五行构成,正所谓木能生火,火能暖土,土的繁衍功能造就了金,金能生水,而水能植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顺序。具体的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的关系,我就简要地列在下面的表格之中,以便读者朋友们对照。

    • 胃痞一案心得 刘娟

      枳术丸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主治因脾虚不运,气滞于中或气虚下陷,而表现为胃脘痞胀,神疲,纳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之症。该患者辨证属于脾气虚弱而致的腹痛、便秘等症,以枳术丸为主方。

    • 桂枝芍药知母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炮)二枚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 膝关节炎的治疗心得 崔乐

      当出现膝关节炎时,有条件的最好是做磁共振检查首先明确关节周围磨损程度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与治疗方案,这样才会避免因为治疗的不合理而引发进一步加重的情况,还特别注意休息,可以说三分治七分养在这里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