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引火汤合半夏厚朴汤治偏头痛
刘某,女,67岁
反复右侧头疼1年,加重1周
症状特点:右侧头部胀痛,闷痛为主,甚则全头痛,偶有恶心,颈项部僵硬不适,腰部困痛,偶有臀部及双下肢放射疼痛感,自觉脖子肿大,乏力,面目及四肢浮肿感。夜休差,小便色黄量少,大便正常。
查:1.颈椎间盘突出
2.腰椎间盘突出
3. 额叶小缺血灶
4.甲状腺左侧低回声结节
5.三大常规及肝肾功,电解质正常
6.甲功正常
7.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
诊断:1.偏头痛2.颈椎间盘突出3.颈椎间盘突出
4甲状腺结节5.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处方:姜半夏15g 紫苏叶10g 厚朴12g 茯苓12g
黄芩10g 羌活8g 防风10g 熟地黄30g
盐巴戟天15g 醋五味子6g 麦冬20g川芎15g
丹参30g 天麻15g 砂仁10g(后下)陈皮15g
麸炒枳实15g 鸡内金15g
5付
处方加减特点:
半夏厚朴汤治痰气交阻
引火汤补肾降火化痰滋阴
羌活以散太阳风寒湿气。
防风以固表护卫
天麻名为定风草,入肝,肺,脾,肾,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
川芎以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通
丹参功同四物,养血活血而不燥
陈皮.枳实行气化痰,
鸡内金消食健胃
砂仁除熟地滋腻碍胃之弊
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胖大舌较前稍有缩小
白腻苔较前减轻
继服原方7付
头痛未再发作,诸症消失,面目浮肿较前消失
引火汤
古代剂量
熟地(三两) 巴戟天(一两) 茯苓(五钱) 麦冬(一两) 北五味(一钱)
煎服法
水煎服。一剂而火自下归,咽喉之肿痛全消,二剂即全愈。
主治:人有咽喉肿痛,日轻夜重,喉间亦长成蛾,宛如阳症,但不甚痛,而咽喉之际自觉一线干燥之至,饮水咽之少快,至水入腹,而腹又不安,吐涎如水甚多,将涎投入清水中,即时散化为水。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古代剂量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半夏(20g) 厚朴(9g) 茯苓(12g) 生姜(15g) 干苏叶(6g)
煎服法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主治特点: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临证丨长期哺乳致头晕头痛案 翟争
本案并未以头晕头痛的部位为依据辨证,更注重患者个人基本情况。乳汁乃母体气血化生,长期哺乳精血耗伤,以八珍汤补气血为要务;《医宗金鉴》产后门:产后头痛面黄白,无表无里血虚疼……二诊时停止服用布洛芬,睡眠也好转,遂守方。 -
湿温潮热与伏火发热的临床辨证要点以及区别 崔国宁
湿邪遏阻阳气,热邪不能外透,蕴伏于内而发为潮热。伏火发热-临床辩证要点-发热特点: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这是因为伏火是火热之邪伏藏于体内,一旦发作,火势较猛。 -
伤寒论第七十条(四) 张宝华
调胃承气汤共计三味药:大黄、芒硝、甘草,它是泻下的方。调胃承气汤是调和胃气的,它泻下力量有两下子的,有力量。大黄苦寒泻下,它能增强肠道的蠕动,动力加强了,肠道蠕动的快,推动大便向下走。 -
精血不足,男人虚、女人衰,秋冬补精血,你得这么做! 林庆峰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提起“精血不足“,大家都会认为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跟年轻人关系不大。事实上,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精血不足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些甚至还不到30岁。男人精血不足则虚,女人精血不足则衰。因此,无论男女,都要对精血不足 -
大柴胡汤合厚朴半夏人参甘草汤治疗胁痛腹胀医案 张训景
大便日1次,不成形。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下热结。本方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炙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组成。 -
伤寒论第六十六条(一) 张宝华
六十六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这个“发汗后,腹胀满者”,肯定是外感了,那么发汗也是合理的治疗,发汗后出现了腹胀满,这种情况可不是治疗有误,伤寒发汗解表对证治疗嘛!我们先看看这个方回来再说发汗后现腹胀满的缘故就一目了然了。 -
感冒后诸症不适,随证治之三诊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58岁初诊日期:2024年10月3日主诉:咽痛,流清涕,伴咳嗽,流泪4天。现病史:患者述感冒4天来,咽痛,流清涕,咳嗽,流泪,纳差,无汗,舌质淡,苔厚腻略黄,舌尖边红,左脉:浮有力,右脉:寸浮有力,关弦浮有力。 -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张宝华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金匮要略》认为奔豚病皆从惊恐得之。 -
再观吴茱萸汤 张宝华
吴茱萸汤乃《伤寒论》中方,善治水气冲逆之证,且能健胃。故而主以吴茱萸汤温中化饮,补虚健胃。若服吴茱萸汤症不得缓反加重者,其病不在中焦,非中虚水饮所作,当在上焦耳,药不对证,故而有斯论。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化饮,止呕止痛,良方也。 -
父母的溺爱,是导致孩子身体失常的重要原因 谢江强
如果过分溺爱,最终会令孩子未来无法适应社会,其结果会很悲惨的。对不起,不用“悲惨”两个字,我觉得都无法形容受溺爱的孩子的未来。对孩子的溺爱来自各方面,有些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把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
最新文章
-
更年期潮热盗汗 何聪
患者为55岁女性,近一年来表现为白天心神不宁,夜间易惊醒,醒后出现心悸,伴有骨蒸潮热、盗汗,并时有大便秘结。经多方诊治,初期以清热泻火、通便为主,后期转为补益气血,但患者反应治疗后期出现上火现象,疗效不佳。治疗应以清除虚热、除骨蒸、安神定惊为主。
-
扭伤后肩痛两月余 张宝华
张某某,男42岁。于2024年05月03日13:26初诊症状简述(刻诊):主诉:左肩疼痛两月余。素有慢疾,若咽痛,耳鸣等,俩月前劳作不慎扭伤左肩后现疼痛,不以为意,续作如前,亦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条文解释 李华歆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小编既往文章《经方解说之五苓散汤》!
-
经方应用之湿疹 郭文龙
薛某,男,74岁。风邪善行而挟湿游行于皮肤则痒。风寒湿属于阴邪易侵阴位故双下肢严重。舌诊如前,脉诊浮缓,遂原方减少麻黄用量,变成桂枝二麻黄一汤以达到调和营卫,微发其汗,兼疏表寒的效果。
-
春逝 陈鹏
春逝文/陈鹏2024.4时光还没有治好我的忧伤又留下一地压抑万般匆忙转眼入夏桃花纷纷落下只剩下可怕的绿枝在孤独地活着翠叶不解愁任风吹动渔舟江中的鱼在傻傻地游岸上风尘客形如陌上草一季又一季似曾来过又似不存在窗外鸟叽叽了了春无几本来明丽的日子我心却似悲秋离人万
-
门诊医案记录 胡松岩
某男,53岁,干部。既往有糖尿病病史30余年,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2001年12月中旬就诊。服药期间注意,清淡饮食,不可过食辛辣,不可过度劳累,有不适情况随时就诊。伍某,男,36岁,推销员。
-
伤寒论 李华歆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所以仲景告诉我们先刺“风池”、“风府”的目的在于“给邪以出路”!目前公众号粉丝4963人!
-
经方治疗咳嗽医案一则 张新东
患者、女,30岁咳嗽半月,夜间重,躺下加重,咽痒则咳,咳严重胸痛,咳严重咽痛,平素手脚冷,太阳穴部位疼痛,晨起鼻塞,大便正常,小便正常。桔梗甘草就是又治嗓子又治咳嗽,很好,有热,用小陷胸汤去瓜蒌就行。
-
小青龙汤治疗哮喘医案一则 张新东
初诊,男,64岁。自去年新冠后气短1年,出气困难,咳嗽,咳严重咽紧,有轻微痰鸣声,晨起严重,浓白痰,咽干,后背怕冷,大便正常,小便次数多,纳差,食凉会不适,舌淡苔薄,脉沉紧。
-
表里同病,先解表医案一则 张新东
初诊,男,38岁。嘱患者感冒咳嗽痊愈后,口服补中益气丸和归脾丸调理身体。舌红苔腻,脉沉数。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