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第三条


哈哈,今天让我们来继续探秘伤寒之旅……
今天讲的是第三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很意外吧,这条的理解确实没有什么难度,可是你仔细琢磨就会发展奥妙!


首先,这条是讲“太阳表实证”的,这点不容置疑!而开头就说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太阳病初见时发热不发热其实无所谓,但是“恶寒”则是“必须的”!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发热”与否关键在于“正邪”治疗的斗争程度,能“发热”的说明“正气”还没虚,尚可以抵抗“外邪”,而“不发热”则说明“正气”本来就虚不能抵抗,也可能是“邪气”太强的缘故,“正气”还没反应过来去抵抗,总之“发热”并不是“太阳病”的“必须条件”!

那为啥“恶寒”就是呢,它凭什么是“必须的”条件呢?笔者认为在“太阳病”范畴里,“恶寒”说明有邪气的存在,这里提一下清代医家钱璜的名句——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
是不是看上去很高深的样子……

简单来说就是人伤的是什么邪气其实很难去追究了,只有结合患者具体表现的症状去推断,这样才能反应出来到底什么邪气!
说白了看病跟猜谜差不多?
而“恶寒”在整个六经来说并不能特指什么情况,只有在“太阳病”里才能说它是可能有表邪,所以引出了那句至理名言——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对不对呢?笔者不作评价,你自己品,仔细品!


接下来仲景从内外两个方面解释了“寒邪”伤人引发的症状,除了“恶寒”以外患者还有“体痛”,“体痛”是身为“寒”所伤,太阳经气闭阻不通所致的,这是外在表邪,而内在表现则是“呕逆”,为什么会“呕逆”呢?


哈哈,这个道理其实很有趣,在“寒邪”伤害“太阳”的时候,体外的“津液”为“寒”所束,不能起到驱邪的作用,而前线告急后,体内(胃中)的“津液”也被派到体表来驱邪,因为“津液”本身具有温煦的能力,这时候内部“津液”不足,阳气不够所以就出现了类似“呕”的症状(可参226条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而“逆”则说明了“正气”向上、向外驱邪的趋势……
是不是很有趣呢?

最后提到了“脉”,也就是“太阳伤寒证”的脉其实是“阴阳俱紧”,“紧”与“缓”相对,属于“寒”也属于“痛”,结合之前描述的“证”,脉证相合则知道了完整的“太阳表实证”,这样理解才比较清晰!好了今天就到这里,笔者要继续看破案小说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诊病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切不可身试药!创作不易,喜欢随手点赞转发!)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助眠汤(自拟方)治疗失眠症 陈锦辉
助眠汤(自拟方)治疗失眠症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指的是长时间的睡眠不足或睡眠不熟。二药相配,能够引阳入阴,调和阴阳,为治疗失眠的常用药对。 -
中医治疗肺结节的病案分析 崔国宁
因体检发现肺结节前来就诊。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方剂、心理疏导、饮食调理等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稳定病情。但对于肺结节的治疗,需要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结合西医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
经方之脾虚腹胀 郭文龙
主诉:腹胀满不适6个月。治疗方药:厚姜半甘参汤具体方药如下:厚朴40清半夏20生姜40人参5炙甘草107剂颗粒剂每日2次辩证分析:老年患者体型偏胖,素体脾虚,痰湿体质。又因情绪波动“肝郁乘脾”导致脾气进一步虚衰,运化无力,痰湿内生,有形痰湿阻滞气机故见腹胀 -
中元节 陈鹏
晚上出门带个小香囊里面装点盐糯米硬币桃枝之类 -
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 谢江强
“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除了前面提到的引起孩子肝气不舒的原因,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期盼也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负担。这样下来,孩子的压力得不到任何疏解。这种压力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孩子服用五服药后,打嗝的问题就解决了。 -
黄山的松 陈鹏
黄山的松文/陈鹏医生2024.6.4那挺拔的身姿扎根于摇曳的云在满满的笑意中不知疲倦地迎客/送客舒展虬枝迎四季峭谷云深景亦奇与生俱来的名节在天地间逗留岁岁芳化终成为商业化的利器把风磨旧把雨磨细可惜了可惜了平生无须逐鹿志沦为小巷接客人少了一个人少了许多魂黄山 -
吃不香的孩子愁坏了妈妈 谢江强
吃不香的孩子愁坏了妈妈蒙蒙是幼儿园里的小红人,唱歌跳舞样样俱佳,作业完成得按时工整,对小朋友们也团结友爱。没想到蒙蒙的妈妈更是为此犯愁。因此,为了能让蒙蒙正常吃饭,我建议蒙蒙的家长可以用运脾开胃汤给孩子做足浴。 -
经方实验录之肺结节,肺气肿 张宝华
岳某,男,63岁。病因不明而罹患咳嗽痰多两年余,新冠侵袭病渐重而赴省中医诊治。经中药调理后,咽部痰鸣减,余症有变而经友荐余处诊治。故用入肺部,顺肺中之气,又清肺中之血。 -
经方实验录之感冒 张宝华
天某,女36岁初诊:自觉身体不适,似感冒后五天,未服药。时下之人多逸少动,多为亚健康之态,其抗病能力皆不足,更况乎病毒之众难以胜数,摄生稍有不慎即感邪作病。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名医别录》无毒。 -
达郁起苇汤 潘洪波
这位病友就是典型肝气郁结,肝木不能疏泄至宗,筋疲软不起。达郁汤进行加减,拟方如下:达郁起苇汤。
最新文章
-
经期延长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经期延长膏方调理心得经期延长又称“月水不断”“经事延长”,是指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超过7天以上,或者甚至淋漓半月为止者。经期延长分为虚证和实证,总以虚实夹杂为主。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3 谢江强
医案28朱某,女,78岁。以归脾汤益气养心敛汗,药证合拍,服药两剂汗止,结代脉亦减。时隔1年,汗证又现,且心悸,大便干燥,再从归脾汤加减图之。医案29冉某,女,28岁。故以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天麻钩藤饮滋水平肝,肝火降,心火减,汗可止。
-
经方实验录之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合剂 张宝华
郑某某,女,59岁。观其脉证,知犯肝郁脾虚,血虚水盛,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合剂正是对证方药。
-
柴苓汤加减治口颈肿胀伴小便不利案 宗琪
患者:王某某性别:女年龄:59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24日主诉:新冠后感冒不断,近期嘴里胀伴脖子胀不适。
-
泻心汤 李华歆
——司汤达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表 谢江强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表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世界上万物万事都由五行构成,正所谓木能生火,火能暖土,土的繁衍功能造就了金,金能生水,而水能植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顺序。具体的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的关系,我就简要地列在下面的表格之中,以便读者朋友们对照。
-
经方适应方证治支气管炎 张宝华
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常用量:麻黄桂枝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芍药甘草,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150毫升,日两次温服。本方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效,支气管炎现本方证者用之极验。
-
竹叶石膏汤 张宝华
2.注意事项:在使用竹叶石膏汤时,需注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
阳虚外寒内饮,仲景麻附细痊 张宝华
麻黄附子细辛汤一、概述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是阳虚外寒内饮的典范之剂,本方由麻黄、附子和细辛三味中药组成。
-
十二指肠溃疡黑便案。 李高勤
李某,男,35岁。主诉:胃胀、不消化1年,发现十二指肠溃疡半年。偶尔头晕,胃部胀痛,有顶着胃的感觉,有时候饿了也痛。[检查]胃肠镜:慢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溃疡A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