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的外治方

2021.11.25 51阅读 评论数 0 3

很多人对中药的第一印象就是苦、不好吃,当生病需要吃中药时,往往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把药喝进去。另外,中药煎煮也比较麻烦,这也是不少人不愿意接触中药的原因。相对而言,中药外用就简单的多。为了远离喝中药的痛苦以及麻烦,外用方值得一试。泄泻的25个外用方送上。


一、寒湿泄泻


病 证

泄泻清稀,腹痛肠鸣,倦怠,不思食。


治 疗


01方 1

药物:艾绒50克。

用法:上一味,用酒炒热,做成饼状,贴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


02方 2

药物:糯米酒糟1小碗。

用法:上一味,加适量食盐,放锅中炒热,乘热敷贴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


03方 3

药物:胡椒末20克,大蒜30克。

用法:上二味,共捣烂如泥,做成饼状,贴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


04方 4

药物:胡椒末20克,米饭1团。

用法:上二味,拌合均匀,做成饼状,贴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


05方 5

药物:艾叶、灶心土、门斗灰、吴茱萸各10克。

用法:上四味,共研为细末,再加醋炒热,敷在脐部,外用纱布固定。


06方 6

药物:生姜、葱、大蒜各60克,木鳖子15克,穿山甲9克,麻油250克,黄丹130克,乳香、没药各7克,丁香1克。

用法:上十味,将姜、葱、蒜、木鳖子、穿山甲装于一布袋内,封口,放于麻油中煎熬,待麻油煎至滴水成珠时,捞起药袋,下黄丹收膏。再将乳香、丁香、没药共研为极细末,撒于药膏中,搅拌均匀,摊成膏药,每用时,取膏药一张,贴于脐部。


07方 7

药物:香白芷、干姜各3克。

用法:上二味,共研为细末,以蜂蜜调和为膏。每用时,先以酒洗净脐部,再取药膏敷于脐部。然后用一盐水瓶,装入热水,熨药膏上。


08方 8

药物:巴豆仁3粒,黄蜡9克。

用法:上二味,共捣烂如泥,敷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

注:若噤口不食者,可于本方中加麝香少许。


09方 9

药物:大蒜20克。

用法:上一味,捣烂如泥。敷于两足心或脐部,外用纱布固定。


10方 10

药物:吴茱萸10克,白胡椒5克,苍术10克。

用法:上三味,共研为细末,用醋调和成糊状,涂敷于脐部,八小时后洗掉,一日一次。


11方 11

药物:云南白药1克。

用法:上一味,加适量的黄酒,调成糊状,敷于脐中,外以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一次,三天为一疗程。



二、热泻

病证

腹痛即泻,泻下时肛门有灼热感,臭气难闻,小便色黄。


治疗

药物:绿豆粉30克,鸡蛋2个。

用法:上二味,以鸡蛋清调和绿豆粉,做成饼状,贴于囟门上,外用纱布固定。


三、寒热夹杂泄泻

病证

泻下清稀,倦怠乏力,心烦,尿黄。


治疗

01方 1

药物:淡干姜4克,川楝子4克,五味子4克,紫油桂2克,吴茱萸2克,上梅片1克,完整五味子若干粒。

用法:上七味,除五味子外,其余六味共研为细末,以瓶密贮备用。每用时,令病人仰卧,取药末1~2克放于脐中,再取完整五味子一粒放于肚脐正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轻揉片刻。2~3日换药一次,两次为一疗程。


02方 2

药物:皮硝9克,杏仁、红枣各7枚,连须葱白7根,细灰面9克。

用法:上五味,加白酒共捣和如泥,做成饼状,贴于腹部,外用纱布固定。腹部将出现青黑色,五天换药一次,以腹部变白为止。



四、火衰泄泻

病证

腹鸣即泻,泻后感觉舒适,腹部畏冷,有时腹胀。


治疗


01方 1

药物:普通膏药1张,肉豆蔻末15克。

用法:上二味,将肉豆蔻末撒在膏药上,贴于命门穴处。


02方 2

药物:丁香2克,肉桂1克。

用法:上二味,共研为细末,以水调和,做成黄豆大药丸,放于肚脐中,外贴普通膏药固定。


03方 3

药物:肉桂2克,厚朴2克,生姜汁1盅。

用法:上三味,先将肉桂、厚朴共研为细末,用生姜汁调和,做成黄豆大药丸,放于脐中,外贴普通膏药固定。


04方 4

药物:吴茱萸15克,绿豆10克。

用法:上二味,共捣研为细末,用醋调和成糊状,涂敷于脐部。八小时后洗掉,一日一次。


05方 5

药物:木香、丁香、肉桂、白胡椒各10克,冰片5克。

用法:上五味,先将前四味共研为极细末,再加入冰片研匀,密贮备用。每用时,取药末10克,装于一三层纱布袋内。先用酒精棉球将脐部消毒,再将药袋置于脐部,胶布固定,然后以一布带束腰一周。二日一换。



五、水泻不止

病证

泻下稀水粪便,久泻不止,肢软乏力。


治疗


01方 1

药物:五倍子15克,食醋1杯。

用法:上二味,将五倍子放于食醋中煎熬成膏,摊在布上,贴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


02方 2

药物:大蒜2个。

用法:上一味,捣烂,分别贴于脐部及两脚心,外用纱布固定。


03方 3

药物:大蒜须50克,银朱15克。

用法:上二味,共捣烂如泥,做成饼状,贴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


04方 4

药物:木鳖子10克,母丁香1克,麝香少许。

用法:上三味,共研为细末,用唾液或米汤调和,做成黄豆大药丸,放于脐中,外用纱布固定。


05方 5

药物:木鳖子10克,丁香5克。

用法:上二味,共研为细末,用唾液调和,敷贴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


06方 6

药物:针砂、猪苓、生地龙各9克。

用法:上三味,先将针砂加醋煮数沸,捞出炒干,然后同猪苓、地龙共研为细末,用葱汁调和,做成饼状,覆盖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一日换药两次。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超鹏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再起沉疴,治疗积聚(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康复医案记实 李绍武

    发现乙肝小三阳30余年,肝硬化失代偿、门脉高压6年,出现过严重腹水。至此,韦总所患积聚的治疗已获得康复的效果,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目前仍在继续巩固疗效中。

  • 小儿膏方调理的特点 谢江强

    小儿膏方的选择与用药应遵循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特点以及临床的主要表现,从而进行辨证治疗以行调补。成人膏方常有滋肾壮阳之药,而小儿膏方除有特殊病情需要原则上不宜选择此类药,并慎用血肉有情之品。一般来说一剂小儿膏方的中药总量应控制在3kg左右,最多不应超过5

  • 关注心理健康-小儿抽动症病例分享 郭文龙

    辩证分析:根据相关问诊及临床的种种迹象表明患儿上学过程中情志出现了一些问题。

  • 经方实验录之真武汤加减治疗石淋症 张宝华

    而饮水,无食欲,略怕冷,腰部凉,腰沉重,大便软不成形,面淡隐青,舌淡苔白厚偏水滑,脉沉弦力不足等,可征其阳气不足,水湿为患,随其脉证处真武汤加减观之。

  • 厥阴病 李华歆

    而“少阴”则可以理解为是“橘子核”,“核”也就是种子,种子可以寄藏水火,所以它可以理解为少阴,那么“厥阴”是什么呢?

  •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 谢江强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泄泻、便秘、肠风医案63周某,女,53岁。复诊诉,服药一半病瘳。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故药服两剂病瘳。医案64唐某,女,65岁。现病史:大便溏而排便不爽3年,排便1天3次。

  • 眩晕两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程某,男,77岁,初诊。主诉:眩晕2年余。今复诊告知眩晕好转,但仍梦多,大便干,夜尿数次。服药后除眩晕如之前缓解,余症改善均不明显。2023年11月02日服药后回访,仍旧眩晕稍改善,但其余症状改善不大。

  • 泽泻汤 李华歆

    说的是位于心下的位置本有停饮,因为水饮的异常停留导致中焦不能有效行使“升清降浊”的功能,所以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此时考虑可以使用“泽泻汤”!泽泻汤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 “阴阳和者,必以建中” 宁加银

    患者,女性,50岁,主诉:反复胃痞不适8+年。

  • 2024第一场雪 陈鹏

    2024第一场雪文/陈鹏天地大寒雪落人间世间变得柔软起来仿佛我们的童年一下进入一个童话的世界无论贫富天地都笼罩在在一个浪漫的世界里屋顶上的雪是一样的厚度人生如雪可以掩盖很多的不快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扑面的清风和寒意净化着我们的灵魂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