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掣痛”的理解
昨天笔者在午休时开着空调不小心睡着了后出现了左侧“风池穴”附近阵发性的疼痛,疼得时候好像什么东西牵扯一样,严重时疼痛能迁引至耳部,每隔几分钟就发作一次,疼痛时轻时重,症状持续一下午后,我再也不敢吹空调了,忍耐住深圳的炎热天气一晚上的折磨,在今天晨起时发现颈部出了一些“黏汗”后以上症状消失,而经过这次“小恙”后我对这种牵引阵痛有了一点自己想法!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抟,即疼痛如掣。
首先,“少阴脉”主“水”而归属于“肾”,其动脉出大概在“太溪穴”附近,它是评价人体“阴液”(具有滋润作用的物质总称)充分与否的关键诊断指标!如若此处脉见“弱”提示此时体内“阴液”不足(血不足),而脉“浮”主表有“邪气”(风),此时人体处于“内阴虚而外邪盛”的状态,好比一个国家遭受到了外部侵略,敌人进攻势力强大,而国内兵力却不足,所以正值“内忧外患”的危险期!
再看患者的症状是:疼痛如掣!上网搜了一下发现这个“掣”字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1.拽、拉。2.抽(动)。3.形容极快的闪过等。而结合这个“疼痛”如“掣”来分析,也就是可以理解为这种所谓的“掣痛”的应该是指发作时持续时持续时间“短暂”而“快速”的具有“牵扯”的剧烈疼痛,笔者认为这个“掣痛”与现代医学中“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的“电击感”有着相似处!
而我经过昨天的症状跟这个“掣痛”是非常符合的,都是发作时非常突然的而且持续时间短暂的“牵扯”痛,而从病史上,我的情况也基本符合《金匮要略》中的论述,都是受了“外风”!现在让我们继续深入分析:其实“风邪”有个特性是“引”,这个“引”从症状上可以理解为“抽筋”、“角弓反张”等等,总之是一种遭受风邪牵引后所致的人体肌肉、筋脉的异常紧张状态,这被古人概括为“风引”,正如《金匮要略》里有治疗“热癫痫”的“风引汤”!其实“引”就是“风邪”牵扯引发的,临床上我们看到癫痫发作的异常抽动的状态不就可以理解为“风引”吗?
而造成“风引”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患者本身就“虚”!而正如邪气是不能无缘无故的伤害人体一样,它一定会专门找那些“软柿子”开捏。而《金匮要略》的这条就告诉我们的根本原因就是“血不足”,血行于脉络之内,而“血不足”就会造成脉络空虚,而这个时候“外风”乘虚而入牵拉脉络就会出现产生“掣痛”,打个比方:好比一个注满水的水管,你用手很难按动它,而如果它里面的水不满,你就能轻易的按瘪它,这其实这与“掣痛”的发生机制如出一辙!
至于为什么会一阵阵的发痛,我个人理解为“外风”闭阻“脉络”的后造成的瘀血状态,本身“脉络”里的血就不足,而在“风引”的影响下会造成气血运行更加困难,每当血瘀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引发疼痛,而如“水满自溢”的道理一样,气血在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又变得流通,这就是疼痛缓解期,之后再如此往复,这就成了一阵阵的“掣痛”,这点我们可以的拿“沙漏”作模型,沙子“满”了就“痛”,“漏”下来就“不痛”!
那怎么治疗呢?我个人觉得治疗原则不外乎于“扶正祛邪”四个字,补内“血不足”,除外“风之盛”,至于到底该用什么方子,我想还是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诊病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切不可身试药!创作不易,喜欢随手点赞转发!)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五) 张宝华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有一样他没好,脚还是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那就不能再吃甘草干姜汤了,得变方了,更换芍药甘草汤。那么此时再给芍药甘草汤,缓其挛急,其脚即伸。 -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四) 张宝华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前面说了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还有这条的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三个方都为小发汗法。 -
发热能把什么烧坏 谢江强
没有证据表明发热本身会恶化病情,发热也不会烧坏脑子。所以请记住,发热是症状而不是疾病,有些能造成器官损害的疾病同时会有发热的症状,但发热本身不会烧坏脑子、心脏或者其他器官。 -
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全身瘙痒黄疸案 张训景
中医诊断:瘙痒黄疸肝胆湿热西医诊断:梗阻性黄疸方剂: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药:茵陈30g,炒栀子10g,大黄3g,蜜麻黄6g,连翘10g,赤小豆10g,蜜桑白皮10g,鸡骨草15g,垂盆草15g,黄柏6g,茯苓15g,地肤子15g麸炒白术10g炒苦杏 -
脐疗技术适应证 谢江强
2.脐疗技术的禁忌证①肚脐有急性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人不宜使用。脐疗技术注意事项脐疗技术因施术于脐部表面,可随时观察患者适应和耐受情况,如有不适可随时停用,不会出现内服药物药不对症或发生副作用时难以处理的情况。 -
赋形剂的选择 谢江强
赋形剂的选择赋形剂是指在药物制剂中除主药以外的附加物,也可称为辅料。因此,恰当选用赋形剂,直接关系到穴位贴敷保健和治疗的效果。 -
老人咳嗽怕冷40天案。 李高勤
殷大姨,78岁,体重130斤。主诉:感冒40天左右。可能是既往脾虚有痰湿,正气不足,容易诱发感冒,也可能是,感冒,导致全身津液聚表,加重脾虚。治疗需要养津,清热。患者有咳嗽,可以考虑酸寒,生津敛肺止咳。咳嗽完全减轻,睡觉转好,能睡到天亮。 -
经方治疗子宫腺肌症在临床中的应用 高帆
近年来,中医药在子宫腺肌症的治疗中展示了独特的优势,尤其是经方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痛经症状明显减轻,月经量及经期逐渐恢复正常,复查B超显示子宫体积较前缩小,腺肌症病灶有所减小。 -
国医大师李佃贵浊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高帆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提出的“浊毒论”,是中医理论在现代临床中的重要创新与发展。以下将探讨浊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浊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辨证施治浊毒论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浊毒论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
脂肪肝 潘洪波
治疗脂肪肝也是如此,脂肪肝多发生在肥胖人群身上,符合“胖人多痰湿”的病机,所以要想消除脂肪肝,必须化湿、消痰。肝脏里面堆积了过多的脂肪,这些堆积的脂肪会影响血液的流动,所以在降脂的同时,同上白芍,有利于血液循环,促进肝脏的恢复。
最新文章
-
积食的孩子嘴巴有味儿、肚子疼怎么办 谢江强
孩子嘴里有味儿,是由于他们的胃气上逆,把脾胃中消化食物的酸腐之气带到了嘴里。有时候孩子肚子疼,您按着他的肚子会有较硬的手感,这就是由于身体里有积滞——还没被消化完全的食物。
-
脾阳虚的孩子身体通常有什么表现 谢江强
脾阳虚的孩子身体通常有什么表现a.身材偏瘦或者虚胖一般来说,不同人的体形不同,孩子瘦一点儿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病态的瘦弱就不正常了。因此,脾阳虚的孩子会向瘦弱、虚胖这两个方面发展,一般瘦弱者稍微多一些。
-
孩子起了汗疱疹怎么办? 谢江强
汗疱疹的表现有哪些?③汗疱疹也有可能累及指甲和甲周的皮肤,引起甲沟炎。怎么区分孩子得的是不是汗疱疹?另外,手足癣一般发生在单侧手足,两侧分布不对称,而汗疱疹多数呈两侧手足对称分布。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在熟悉条文的基础上就要开始对某些条文进行比照研究,逐字逐句分析理解,逐步领回仲景经方思想的精神!接下来的几天,小编会利用自己薄弱的理论基础为大家试着介绍自己发现《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几个具有对照意义的经典条文……
-
经血调理好,肤色红润不显老 谢江强
经血调理好,肤色红润不显老有次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因为顺路,就提前约好先到一个朋友家集合,再一起去饭店。以瘀血为主要病因,表现为经行量多,经色黯淡,月经所夹杂血块较多,行经期间小腹刺痛难忍,伴舌下有紫暗瘀点的,可用祛瘀汤足浴。
-
中药加减治愈“双眼干涩”2年案 宗琪
患者:李某某性别:女年龄:31岁初诊日期:2024年4月21日主诉:眼干2年余。
-
条文解释 李华歆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小编既往文章《经方解说之五苓散汤》!
-
肥胖 潘洪波
中医认为,造成肥胖的最大问题是“肝郁”和“脾虚”。肝郁造成胆汁分泌不足,脾虚则导致胰腺功能减弱,而胆汁与胰腺正是消解人体多余脂肪的两位干将,只有将这两位干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肥胖的问题。
-
“反复外感伴低烧”2月余,7剂中药痊愈 宗琪
诊断:太少两感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7剂方药如下:柴胡60g清半夏2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桂枝20g赤芍20g生姜20g大枣6个制附片15g仙鹤草60g葛根60g3月21日回访:诸证皆愈。
-
经方实验录之抑郁症 张宝华
)既往有抑郁症、腰脱等病病史。春仨月,发陈之际,人亦应之。本就抑郁家,逢此之时,阳气郁而难发而化热,固有斯殃。观其脉证乃肝郁脾虚,痰热内扰之象,宜于此处求治。小柴胡汤、桂枝汤、温胆汤合剂加减观之。
学习
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