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我这样治干燥综合征

2021.05.01 549阅读 评论数 7 23

2019年9月,我曾接诊过一例病患。女,32岁,因“口干一年余,加重一周”就诊。患者诉一年多前因劳累后出现口干,饮水不能明显解渴,唾液减少,影响咀嚼,甚时进食时需用水送下。午后及夜间明显加重,受凉感冒后亦加重。伴眼干眼痛、泪水减少、眼中异物感、鼻腔干燥、皮肤干燥、声音嘶哑、左手第2、3指近端指间关节疼痛、僵硬。无多饮多尿、无体重减轻、无淋巴结肿大,无头面部放疗史。病后曾至当地医院就诊,辅助检查提示:红细胞↓,血小板↓,ESR↑,CRP↑,IgG↑,RF(+),抗SSA(+),抗SSB(+),唇腺活检:提示出现灶性淋巴浸润。拟诊为:1.原发性干燥综合症;2.高免疫球蛋白血症。予外用人工泪液滴剂,口腔润滑液对症治疗,口服双氯芬酸钠片消炎止痛。经治疗后症状稍缓解,停用润滑剂后症状复原。后服用中药治疗,曾服用过清燥救肺汤,生脉饮、杞菊地黄汤、沙参麦冬汤,银翘解毒散合桑杏饮,效果均不明显。病情呈缓慢加重趋势。近一周进入秋后症状明显加重,并开始出现牙齿松动、脱落现象。为求系统中医治疗,故就诊。刻下:症状大体同前,程度较前加重,纳尚可,寐欠佳,小便稍不利,大便干结。舌形细,舌色暗红,双边有紫红点,舌面燥,有明显裂纹。双脉弦细迟滞。


       从中医定式辩证分析,该病例定属燥证无疑。《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有人说,阴液不足,燥热干渴,亦可火邪为患,诚然有此。然细细体察,区分不难。最简单的,拿山上草木为喻,秋冬时节,草木干燥,与用火之炽热烤干者,决然不同,这是任何人都很容易明白的道理。临床之际,以患者脉诊与火热证做鉴别诊断,排除火热证。观病患之前所服之药,有清肺润燥法,有益气生津法,有滋阴复津法,有解毒化燥法,似乎治燥一门诸成法,皆为所用,而全无显效。我知道,这个时候继续套用成法成方,于病患百无一益,若仅仅再加重甘润生津之类药物,亦不过狗尾续貂,徒然堆砌药物而已。进一步分析,用药后效果不显,应当是还没有抓住燥气的本质。从这一刻开始,我更加相信自己之前对燥气的看法,治燥,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而燥气的本质者何?《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由此可知,燥气实际上亦是天地阳气运动变化的产物,与天时地理息息相关,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西方金位,主阳气收敛,天地阴阳运行转入秋令后,阳气收敛沉降,阳动而阴随之,所以阴气亦随之收敛凝露,天地中柔润之气减少,故燥气由生。这是认识天地阴阳运动变化规律的极其关键的一点,从自然界雨水的多寡来感悟,亦不难明白此理。春夏阳气生发,故春夏之季雨水偏多,江河水亦多。秋冬阳气降敛,故秋冬之时雨水偏少,江河水亦偏枯。天地之间正常的阴阳气化是共同进退的。《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言:“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从《黄帝内经》给我们的启示可以知道,燥气的本质,实则乃阳气的收敛伏藏,若阳气的收敛伏藏太过,燥化过多,则气淫为邪,发为燥病。由此进一步分析,治燥的核心并不在润燥,因为阳气伏藏,旋润旋干,徒然矣。其治疗核心,是辨清楚阳气因何而非时的或过度的伏藏,伏藏于何层次,然后据此立法用药,使阳气能展开升腾,不过分伏藏,则燥邪燥病方可为也!观之人体,津液精血皆阴也,随阳气而运动流转。阳气伏藏沉敛太过,津液精血不得流行输布,脏腑官窍所受之濡润之气少,发为燥病。此例患者,五官干燥受病,午后秋后加重,则阳气不能输布津液可知。而精血之阴分,尚待辨识。诊此例病患,双脉弦细迟涩,弦为肝气郁而不升之象,细迟涩提示阳气有敛聚不畅之态。肝藏乎血,似阳气有伏藏于肝家血分之象。征之舌细舌暗红边有红点之状,病达血分,应无疑惑。然诊女性之病,犹必多问经期,以为确定。遂追问病史,患者诉自从病后经期渐推迟错后,血量渐少,色黑,有血块,后渐至闭结不来。迄今为止,月经停闭已有八个周期矣。由此,阳气伏藏血分,血气难布,燥病嚣盛可知。中医认为,久病及肾,肾藏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该例患者病后一年牙齿开始腐烂脱落,说明病不仅深达血分,更是渐入肾脏,肾精不布,末梢之牙齿不得其涵养,腐烂自溃,故出现此种症状。现代医学将这一症状名为“猖獗龋”,为干燥综合症(SS)特异性临床特征。津液血精,因于阳气之伏藏太过,不得输布。肺为娇脏位于上,常赖津液之涵养,今不得柔阴之濡润,若外有风寒之侵,内有燥痰之困,久而痰浊瘀血滞于燥结,必渐至焦萎。现代医学亦认为,该病后期会渐渐出现肺纤维化,以中医原理分析,亦丝毫无差。故早期的有效治疗,实为重要。据上述医理立法,法当甘温健脾,运转中气,使阳气生化有源,输布有基。而后振奋阳气,辅以活血,使阳气由精血之分渐渐敏活,化布精血,由阴出阳,蒸腾于肺家气分,津液随阳气而转流,肺脏得润,燥病得解,而深伏之痰浊瘀血,亦无隐匿之膏肓。

     处方:

      白顺片30克(先煎两小时)干姜15克

      炙甘草15克 枸杞子30克 菟丝子30克

      淫羊藿30克 补骨脂30克 桂枝18克

      当归30克     细辛6克       吴茱萸3克

      赤芍15克     柴胡12克     升麻10克

      黄芪18克     麦冬18克     枇杷叶15克

      桃杏仁各10克 紫菀15克   炒芥子10克

      僵蚕6克       桑叶15克(后下)

   注意:此方仅为该病患之对症方药,录医案于此,为提供分享一份思路,切勿对方药生搬硬套。

      上药7剂,每日取一剂,以水2500ml,先煎煮白顺片两小时,后纳余药(后下药除外),煎煮煲滚一小时,后下桑叶,煮取600ml。每次于饭后温服200ml,每日三次。

       经上治疗21日后,患者诸症开始好转,继续拟上法,依据病情变化稍调整药物及剂量。经治4月余,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嘱返院复查相关辅助检查,病理未做,余项除类风湿因子阳性外,均未见明显异常。嘱每月服药一疗程(7剂)以巩固疗效,不适随诊。治疗至2020年11月停药,无明显不适。从2019年至治疗结束,症状好转后再无反复。

       运用上法上药,能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与牢牢把握燥气燥邪的本质气伏敛,柔阴不布,是分不开的。中医的学习与临症,不是简单的对症治疗,而是要勤观察,勤思考,把握住阴阳运动的本质,再根据阴阳的规矩与原则立法处方,才能有获得疗效的机会与可能。在自己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很多人感叹中医学习之难矣,元朝王好古前辈曾写过一部书,叫做《此事难知》,或许就是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而如果在此学习过程中一旦突破自我,能清晰的把握阴阳运动的本质,又会感觉中医学习之简易,因为疾病变幻莫测,总之亦不过一阴阳的变动而已。清代陈修园先生亦写过一部书,书名是《医学实在易》,或许也是看透阴阳后的一种自信。然中医的学习,或难或易,恐怕最终也只有真正沉潜于斯的同仁才能真正体会得到,其中几多甘苦,难以用语言表述,唯寸心自知。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捷旻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王贝贝 资质认证

    厉害

    2022-04-09 09:50 评论数 0 0
  • 马亮 资质认证

    图片是张登本老师的黄帝内经。

    2021-05-01 03:49 评论数 1 0
    1. 张捷旻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马亮

      是的。十多年前的一版一印,我很敬佩张登本老师。

      2021-05-01 03:52 评论数 2 0
    2. 马亮 资质认证 回复    张捷旻

      是我们陕西的教授,经常来给我们讲课。

      2021-05-01 04:09 评论数 1 0
    3. 张捷旻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马亮

      陕西人杰地灵,不仅出名中医多,也出很多优秀的文史学者。

      2021-05-01 07:38 评论数 0 2
    4. 马亮 资质认证 回复    张捷旻

      老人家70多岁了,讲起课来,二三个小时不休息,一直站着,越讲越有精神。

      2021-05-01 04:10 评论数 1 0
    5. 张捷旻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马亮

      是的。老人家精神矍铄,学识渊博。十余年前我有幸在陕西中医学院(今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校区听老人家讲过一次五运六气,至今受益!

      2021-05-01 07:35 评论数 0 2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病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女性20余岁主诉头左侧率谷附近酸胀一年余,头两侧率谷部及风池夹脊两侧涨困不适遇冷加重饭后咀嚼加重既往慢性咽炎食饱欲吐食欲不佳口渴欲饮口苦严重眠差多梦腰以下常觉冷例假有血块二便可纳一般舌红舌尖前红无苔中后黄偏腻有芒刺舌中边齿痕脉象:双寸沉细右关浮弦重按

  • 史上最简单有效的减肥方法 陈鹏

    一共分三个板块1,中药饮片减肥茶内服(2日一付)2,外用热敷用吹风机吹肚脐一边吹一边揉。每天晚上五分钟吹热风3,每天用姜片加花椒泡脚忌口:水果饮料和甜食

  • 小柴胡汤证 刘娟

    往来寒热是正气不足的特殊表现,同时提及少阳病的本质是正气已显不足,该患者久病、大病患者,正气不足,用小柴胡汤后1剂退热,效果佳。

  • 千万别忽视食欲不振 谢江强

    千万别忽视食欲不振季节转换之时,很多疾病的症状容易加重,这是由寒热温凉、阴阳气血的失调所引发的。焦女士因为食欲不振,想找我给开几服开胃的药。其实食欲不振,营养就容易匮乏,气血不足,还会引起神经衰弱,因为神经也会缺乏营养。

  • 酒。 陈鹏

  • 牡蛎汤 李华歆

    “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幸运的是同篇就有关于“牡疟”的记载:牡蛎汤“疟多寒者,名曰牡疟”。牡蛎汤牡蛎(熬)四两麻黄(去节)四两甘草二两蜀漆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眼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 浅谈古方退热剂之小柴胡汤 王飞

    张仲景后来在编写《伤寒杂病论》时收录了这两个方子,其中给大儿子的为大柴胡汤,给小儿子的为小柴胡汤。"中医认为,小柴胡汤具有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和解少阳的功效。

  • 当下骨痹症初步小记 张宝华

    2.肌肉萎缩:骨痹症患者因疼痛等原因可能导致肌肉失用性萎缩。

  • 冷库杀手---寒湿痹证 崔乐

    穴位选择上,选择内关、大陵、三阴交、然谷、涌泉、照海、关元、气海、百会,以通任脉、滋阴清热、益气温阳为主。中药上运用六味地黄汤进行加减,并根据舌苔、脉象情况逐步进行药物调整。

  • 桂枝加芍药汤 李华歆

    ——高尔基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桂枝加芍药汤及其变方!《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