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 质
体 质
体质是个体在形态结构及功能活动上形成的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包括体型、营养状况、代谢状态、运动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同时受到性格与心理因素的影响。体质还与年龄、疾病、营养状况、体育锻炼、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体质影响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某些类型的体质对致病因子有易感性。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也有关于体质的称谓,如“喘家”“尊荣人”“疮家”“湿家”“酒客”“衄家”“冒家”“亡血家”“黄家”“呕家”“寒家”“饮家等。
“喘家”就是长期哮喘或患有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这个人群肺功能较差,患有外感病极易影响肺功能,故而特别提出以引起注意。
“尊荣人”的特点为“骨弱肌肤盛”。“骨弱”是指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肌肤盛”是指身体肥胖。这类人动辄汗出,类似于今天的代谢性疾病,如肥胖型糖尿病等。
其他的人群各有其特殊性,需要医者给予特别关注。
后世医家也高度重视体质因素。近代苏南名医朱莘农说:“医道之难也,难于辨证。辨证之难也,难于验体。体质验明矣,阴阳可别,虚实可分。病证之或浅或深,在脏在腑亦可明晰,而后可以施治,此医家不易之准绳也。”
现代中医也非常重视体质,如王琦、盛增秀著有《中医体质学说》,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匡调元著有《人体体质学——中医学个性化诊疗原理》,将体质分为正常质、燥红质、迟冷质、倦晄质、滞腻质、晦涩质等6种类型。他们均从不同角度对体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黄煌先生秉承朱莘农前辈的经验,将体质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临床上既重视疾病,也重视患者的体质,把体质与用药经验结合起来,形成以“药人”为命名形式的独特观点。他提出“桂枝体质”“麻黄体质”“柴胡体质”“大黄体质”“黄芪体质”“半夏体质”等类型。
比如,“桂枝体质”的患者,其人肤色白而缺乏光泽,皮肤湿润而不干燥,口唇暗淡而不鲜红,体型偏瘦者多,肌肉比较坚紧,一般无浮肿。腹部平,腹部肌肉较硬而缺乏底力,如同鼓皮,严重者腹部扁平而腹直肌拘急。多见于循环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营养不良患者。这类患者适合服用桂枝汤类方。
“半夏体质”:营养状况较好,肤色滋润或油腻,或黄暗,或有浮肿貌,但缺乏正常的光泽;形体并不羸瘦,肥胖者居多。主诉较多而怪异,多疑多虑,易于精神紧张,情感丰富而变化起伏大,易于出现恶心感、咽喉异物感、黏痰等。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滑苔黏腻,或舌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或有齿痕舌。
“半夏体质”是适合与较长时间或大量服用半夏及其类方的体质类型,代表方为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胆汤、半夏厚朴汤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痰热内壅、痰气交阻、风痰上扰、痰湿内阻等。“药人”为临证选方用药提供了方向,也是方证辨识的重要补充,丰富了经方的体质内容。与疾病相比,体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体质的变化很慢,黄煌先生对此有形象的比喻,譬如钟表的指针,症状变化快,就像秒针;病名变化慢,就像分针;体质的变化最慢,犹如时针。因此,体质在慢性病、疑难病的辨治中显得尤为重要。当按常规的辨治疗效不佳时,需要深入到体质的层面,这是体质的价值所在。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胸痹轻症医案一则 高颖
患者男性,38岁,因偶发胸部走窜性疼痛一周前来就诊。 -
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 陈鹏
♟如她一样,平躺地板,颈部枕啤酒瓶,一日一次,十分钟。♟事后贴一张膏药,代温灸膏,每天二小时 -
被忽视的常见病—肛裂 谢江强
不敢大便会加重便秘,大便越来越干硬,又加重肛裂,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裂口的慢性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突起的小肉赘,称为“哨兵痔”,这是慢性肛裂的主要特征之一。 -
♟♟[调皮]苏仁养生膏:守护孩子健康,妈妈更安心! 陈鹏
**苏仁养生膏,传承古方,精选道地药材:**配方……[调皮][调皮][调皮]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缓解腹痛腹胀。(三)增强免疫力,减少生病,让孩子健康成长!苏仁养生膏,口感清甜,孩子爱喝,妈妈放心! -
止嗽散加味治疗咳嗽医案一则 高颖
把近期用止嗽散加味治疗的咳嗽连续发一下,一者作为一个总结,二者自我复习一下。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具有疏风宣肺、止咳化痰之功效。 -
国医大师李佃贵浊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高帆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提出的“浊毒论”,是中医理论在现代临床中的重要创新与发展。以下将探讨浊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浊毒论在中医临床中的辨证施治浊毒论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浊毒论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
顽固性荨麻疹的中医辩证思路探讨 高帆
顽固性荨麻疹则是指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荨麻疹。治疗原则中医治疗顽固性荨麻疹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改善患者的整体体质,减少复发。 -
痹证(风寒湿痹证)医案 吴春水
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肢体沉重,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濡缓均为风寒湿痹之象。调整后的方剂加强温经散寒和舒筋活络的作用,以更好地缓解痹证症状。 -
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泽泻汤加味治疗眩晕症1例 陈积武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晕。故风、火、痰,虚不可分而治之,临床多以本虚标实多见,常用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泽泻汤加减减治疗。 -
伤寒论第九十九条(三) 张宝华
九十九条就是小柴胡汤证,就用小柴胡汤就行了。年生怕我们不能通透第九十八条,故而说九十九条。九十八条“柴胡不中与也”,不是根据上边的柴胡证而不得与柴胡汤,就是因为有这个“渴饮水而呕”,这是水逆证嘛,小柴胡汤不能够用了,只用小柴胡汤是解决不了。
最新文章
-
大汗淋漓的宝贝 谢江强
大汗淋漓的宝贝小翠是外省来的打工妹,十多岁就离开了父母自己孤身一人在城市里闯荡。后来经人介绍,和同一家工厂里打工的小伙子结了婚,婚后不久就有了宝贝儿子琪琪。像琪琪这种无论睡觉还是清醒时都会无故出汗的,称为自汗。
-
中医“塞因塞用”之补中益气汤 郭文龙
王某,女,73岁。遂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胃气虚,升阳举陷。综上补脾胃气虚兼温补元阳达到脾胃升降功能恢复故大便排除正常,再不会出现乍难乍易的情况,从而体现了中医“塞因塞用”的理论之妙用。
-
用纯中药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例 于军
今天看了5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其中有两位发病在头面部。患者一,男,89岁,5月10日首诊,左耳周、颊部、颌下、颈部带状疱疹后撕裂样痛、刀割样痛、灼痛2年。患者二,男,80岁,5月8日首诊,左前额、眶周、颞侧带状疱疹后灼痛2月。
-
乳腺结节 潘洪波
现代医学对于乳腺结节的常规处理是定期监测,而针对符合手术指征的乳腺结节多建议手术切除,目前多为微创旋切术。此案固然简单,服药后症状缓解,无长期随访,对该患者乳腺结节长期预后也未可知。
-
3个“祛斑”奇穴,长斑的朋友别错过! 林庆峰
太冲、合谷和血海,人体自生的祛斑法宝。还要配合合谷穴,中医称合谷为“开四关”,它能调全身的气机。活血化瘀的穴当然非“血海”莫属,每天坚持点揉两侧血海3分钟。
-
杂病诊治湿瘀证 张宝华
既往有慢性咽炎,脂肪瘤,肛周脓肿等病病史,痰湿体质。本案即是湿郁日久成痰,气机失调,戕及血气,至血淤,终是湿瘀成事害人身体。观其舌症,增损首诊方,不移于湿瘀左右,缓图以观之,总在湿瘀下手,调和肝脾之内在,去湿瘀于有望也。
-
慢性荨麻疹 谢江强
慢性荨麻疹谢江强中医执业医师温州市瑞安人民医院中医儿科慢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
-
什么是“灯笼病” 李娟
唯一不同之处,现在人大都是"灯笼病",一开始我听到这个名字很好奇。慢慢的滋生内热,稍有风吹草动便感冒,也就是所谓的"灯笼病"。现在一旦流感,就是中年老幼皆中招。本是外感,寒久入里化热,内热不清,外寒未除,夹杂肝郁,致病情缠绵。
-
门诊医案记录 胡松岩
患者杨某,女,53岁。主诉:确诊肺癌1年余。长期口服中药治疗。1月前复查,病情进展。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惧怕手术,决定中医保守治疗。CT显示:右下肺基底段见肿块影24x31mm,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影38x38mm。
-
辩证论治乳房结节 张宝华
2.个体化治疗: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