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气分证和阳明病的异同

2022.02.12 1041阅读 评论数 0 5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阳明病,是伤寒太阳证入里化热引起的里热实证,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区别在于是否有实质性病理产物,也就是白虎汤和承气类方的区别。
气分证是温热之邪外感于表,进而入里形成里热证,病位在肺胃大肠肝胆等,卫气营血辩证结合三焦辩证来分析其实更加全面具体,温热邪气侵袭人体,首先犯肺上焦,从肺卫气证,进而到肺气分证也就是银翘散到麻杏石甘汤证渐渐变成白虎汤肺热炽盛证,从太阴肺经到阳明胃经传变,到中焦胃,胃气分证白虎汤小陷胸这类,继续到大肠气分证调胃承气等,下焦到肝肾,耗阴伤精,一般属于入营分血分,气分虚症的话,益胃汤沙参麦门冬汤属于后期邪热未清而津液亏虚证。
阳明病和气分证的相同点,均为里热证,呈现一派热象,区别在于,津液的亏损和转归传变问题,阳明病是寒邪入里化热,气分证是本身属于温热邪气再入里,两者在津液损失方面气分证明显比较重,气分证口渴比阳明证更甚,两者尽管治疗方面相差不大,但气分证一定要固护津液恐伤津,所以就是白虎汤加人参的不同,再说转归方面,阳明病和气分证两者的转变,都属于热邪在里与正气抗争,阳明病继续正气逐渐损伤不足,转变至阴证,也就是里阴证,太阴病,相好转变的话,则变为半表半里证,少阳证。
气分证的转变,热邪与正气持续斗争,热势逐渐旺盛,近而热灼营血,进入血脉,蒸耗津液,耗血动血,迫血妄行,成为营分证或者血分证,入侵肝肾,伤阴损精,肝肾阴虚,虚风内扰等,对于湿热引起的气分证则有两种转变,其一如果其人正气较足,则湿热化燥成为温热阳明温病,其二,如果患者素体阳虚,则湿热逐渐变成寒湿,变成太阴寒湿困脾证。
此外气分证的范围较阳明更广,甚至包括了少阳病范畴,寒热往来等症状亦归属气分证。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曹雪盼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点香 陈鹏

    我点高香敬神明定我心中意难平

  • 阴虚的孩子,爱磨牙,好动 谢江强

    阴虚的孩子,爱磨牙,好动,舌体偏红,舌苔不明显我们看这个孩子的舌头,颜色偏红,舌苔很薄,这些症状都说明孩子阴虚。中医认为,阴虚是导致孩子磨牙、成人抽搐、腿抽筋等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

  • 慢性咽炎5天治愈 宁松云

    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见于成年人。其病因多与不良生活习惯、鼻咽部的疾病有关,另外急性咽炎反复发作也可导致慢性咽炎。

  • 人活一口气 谢江强

    人活一口气气虚体质的人如何保养脸色没光泽,体力差,容易神疲乏力怕冷,怕被风吹,很容易感冒吃东西容易腹胀大便不成形气虚体质的人舌头上有齿痕——牙齿印,因为气虚的人体内有很多没有排出体外的湿气,久之,就会引起内脏器官和皮肤的肿胀。

  • 伤寒论(38-39) 李华歆

    1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2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 体质调理用膏方 谢江强

    体质调理用膏方1.气虚体质指元气不足,以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少气懒言等为主要表现。

  • 中医再起沉疴,治疗积聚(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康复医案记实 李绍武

    发现乙肝小三阳30余年,肝硬化失代偿、门脉高压6年,出现过严重腹水。至此,韦总所患积聚的治疗已获得康复的效果,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目前仍在继续巩固疗效中。

  • 泄泻调理调理总结 谢江强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如水样,或伴见不消化食物,或有黏液为特征的常见小儿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尤为常见。此病大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 厌食 谢江强

    造成厌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喂养不当以及儿童自身不良的饮食习惯。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病在脾胃。小儿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之无味,多食或强迫进食后出现脘腹饱胀感,胸脘部憋闷感,频频打嗝,形体偏瘦,面色欠佳,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尚有力。

  • 美白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美白肤色白皙成为东方女性美丽的崇尚标准。而中药美白因其不使用激素、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越来越受爱美女士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