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敷操作规程

2025.01.08 517阅读 评论数 2 2

1.明确诊断,询问过敏史明确诊断所患疾病是否是穴位贴敷疗法的适应证,根据疾病的实际情况选择贴敷的药物和剂型。特别注意要详细询问过敏史,尤其是中药过敏史、胶布过敏史、乙醇过敏史,从而确定是否适合使用穴位贴敷法以及在贴敷时需规避的部分。

2.辨证用药,合理选穴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药物的组成、剂型及赋形剂,并精选贴敷穴位,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皮肤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确定药物的用量和贴敷的时间。

3.体位选择应用穴位贴敷时,首先要根据所选穴位,请贴敷者采取适当体位,便于施术者进行操作,并保证药物能贴敷稳妥。常用的体位有仰坐位、俯坐位、俯卧位、侧卧位和仰卧位。如贴敷穴位选择中脘穴需要贴敷者仰卧位,大椎穴需要贴敷者俯坐位,肾俞穴则需要贴敷者俯卧位。

4.局部清洁贴敷穴位(或部位)要按照常规消毒,贴药前定准穴位后,用温水将局部洗净,然后用棉球蘸取75%乙醇或0.5%~1%的聚维酮碘进行局部消毒,再进行敷药。因为皮肤受药物刺激后可能会产生发红、发痒,使用发疱疗法时局部还可能产生水疱,如果局部未经消毒,被污染后容易发生感染。 术者则需要用肥皂将双手清洁,必要时可戴一次性无菌手套进行操作。

5.贴敷药物的固定为了保证药物疗效的发挥,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散剂、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以防止药物移动或脱落。一般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目前专供穴位贴敷使用的各种膏药贴,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且具有较好的防渗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对胶布过敏,应使用低敏胶布或用纱布、绷带进行固定。

6.穴位贴敷的时间药物贴敷时间依据选用的药物及患者的体质情况而定,以贴敷者能够耐受为度。一般贴敷药物可使用24小时或以上,发疱类贴敷药物通常为6~12小时,对于老年、小儿、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可以适当地缩短,不要强求达到规定时间。贴敷期间出现皮肤过敏,如难以耐受的瘙痒、疼痛等感觉者应该立即终止贴敷。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如膏药类,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或贴敷一天后将膏药取下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将膏药贴上,一般一帖膏药可使用5~7天。

7.贴敷药物的更换贴敷药物更换时,如无水疱、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植物油或液状石蜡轻轻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行敷药。贴敷部位起水疱或破溃、发红、瘙痒者,应待皮肤愈合后再行贴敷。

8.加强医嘱,注意观察贴敷时因多数时间医者难以观察到,所以要加强医嘱,使贴敷者掌握一定的贴敷常识,特别对于年老、年幼、体弱等特殊人群和使用发疱疗法的人群,要随时自行观察贴敷部位的情况,如出现皮肤过敏现象应及时去除贴敷药物。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体质调理用膏方 谢江强

    体质调理用膏方1.气虚体质指元气不足,以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少气懒言等为主要表现。

  • 祛痘调理心得 谢江强

    祛痘在中国传统医学中,青春痘又被称作“肺风粉刺”或“面胞”,西医称之为“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治疗扶正祛邪为主,内外兼治,标本兼顾。

  • 关节疼痛案一 王建飞

    主诉:手指关节痛20天现病史:难以入睡日久,胃纳尚可,二便正常,颈肩后背疼。今复诊告知关节疼痛减轻较明显,无其他不适,惟稍感口苦。服药后症状已然好转,但关节疼痛有时仍有反复。复查尿酸已正常,血脂及肝功能指标亦大幅下降。告知有肺部结节。

  • 妇科常见病方证浅析(三) 胡松岩

    下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存在。患者王某,女,25岁。

  • 不生烦恼,即得自在 陈鹏

  • 服用膏方时出现状况的解决建议 谢江强

    服用膏方时出现状况的解决建议尽管服用膏方的对象不同,又有体质、病情的差别,但膏方的总体要求是以平和为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切合个体,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若继续服用膏方不仅令人难受,反而使感冒咳嗽之症经久难愈。因此只有当新病痊愈,才能继续服用膏方。

  • 脉法心悟(十三) 陈玉佳

    李右,32岁,自月经初潮始,每次行经均有多量瘀块,迄今已近20年左右。经前期开始服用,服至月经结束。末次月经2015年11月13日。李右,53岁,夜渴,带下多而有异味,少腹胀,尿频尿涩。患舌底边缘炎1年,以左舌底缘较重,时发。

  • 小半夏汤类 李华歆

    哕者,小半夏汤主之。呕吐者为气逆,谷不得下者为阳明不降,可与小半夏汤降其逆气!中焦停饮颇重,且有上犯僭越之势,可于小半夏汤方中加入茯苓!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 元旦的灯 陈鹏

    又一个元旦文/陈鹏2024.1.1月亮圆了又缺身边的人来来往往腊梅花悄然的开放庆幸的是你还在最大的龙也灭不了佛祖的灯我对你的思念亿万年不会变杯中的酒都化作财富的眼泪我手酸了梦里钱太多了,怎么数也数不完梦醒了佛还在,我也在一切都成真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汤 张宝华

    同时需注意孕妇禁用,如有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