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医话:谈耳聋治肺
导读:耳聋的治疗,常规来讲大部分医者都会首先想到从肝肾论治。作者考前贤著作,深度挖掘并总结了“耳聋治肺”一说,为耳聋的临床论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谈耳聋治肺
耳聋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除耳的局部病变外,多见于其他病的兼证。论其病因病机,认为与肾的关系最密切。其理论根据是本于《内经》“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的生理认识,以及“精脱者耳聋”,“液脱者脑髓消,胫痠,耳数鸣”,“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等病理表现。
再有与过汗伤津有关,如《伤寒论》有“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还有与脾胃有关的耳聋,往往又先由胃虚所致,《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虚者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以上三者之耳聋、耳鸣,俱属虚证。若与肝胆有关者,多属实症。其病机如《中藏经》说:“肝气逆则头痛耳聋。”《伤寒论》有“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此外,尚有耳聋属肺者,故有“耳聋治肺”之说。
关于“耳聋治肺”的论点,始见于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他说:“假令耳聋者,肾也,何以治肺,肺主声。”他提出了耳聋可以从肺治,但没有阐明它所以可从肺治的病机。其后尤在泾氏对此作了说明,并附有治验病例。尤在泾说:“愚谓耳聋治肺者,自是肺经风热,痰涎闭郁之症,肺之络,会于耳中,其气不通,故令耳聋,故宜治其肺,使气行则耳愈”(《医学读书记》)。
在《柳选静香楼医案》诸窍门有耳聋治肺的医案。其案是:肺之络,会于耳中,肺受风火,久而不清,窍与络俱为之闭,所以鼻塞不闻香臭,耳聋、耳鸣不闻音声也,兹当清通肺气。药用苍耳子、薄荷、桔梗、连翘、辛夷、黄芩、山栀、杏仁、甘草、木通等味。
然尤氏所云肺之络,会于耳中,尚未明在耳中何位,而王孟英又有了具体说明。他说:“坎为耳,故耳为肾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耳聋,凡温热暑疫等症耳聋者,职是故也,不可泥于伤寒少阳之文,而妄用柴胡以煽其焰。古云耳聋治肺,旨哉言乎。”(疫症条辨二十四条按语)近人有本“耳聋治肺”的论点,以三拗汤加桔梗、葛根、芦根、菖蒲、川芎、路路通等以治感冒闭气耳聋,取得较好的疗效(《辽宁中医杂志》41:10,1982)。并结合局部检查,一般俱有鼓膜浑浊增厚,且有内陷或轻度内陷,或有轻度充血,故在处方,亦常参予清热解毒之品,如菊花、蚤休等。
综上以观,“耳聋治肺”之说,实补充了《内经》、《中藏经》以及《伤寒论》对耳聋论说之不足。在临床时对耳聋证的诊治,又多一法门。但必须认识到这并不意味治耳聋又增加一法,而是应该认识到引起耳聋的还有由肺气不宣或肺津被烁所引起的,仍要掌握辨证施治的原则。
其辨证要点,从尤氏和现代报导的病案来看,可从:①病史,是否曾患过感冒,感冒以前是否有耳聋;②从症状的表现,耳聋与鼻塞是否相关,或耳聋及鼻燥是否相关(金受火烁者);③有条件者可进行局部检查,鼓膜是否浑浊,是否有内陷或有轻度充血,以及是否有穿孔等。以此辨证,则应用耳聋治肺法,庶可无误矣。
本文摘自《江苏中医药》,1984年第5期。作者/孟景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研究 马端午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内经》顺应四时调神养生的重要原则,由于历代医家立论的角度不同,各家认识尚不一致。张氏认为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夏日敷贴,助你康养 杨悦娅
当前正值"入伏"之际,中医外治疗法"三伏贴"冲上热搜,并受到热捧。简单的说就是夏季入伏实施中药贴敷穴位,被称之为"三伏贴"。"三伏贴"实施在初伏开始,每一伏里贴敷3至5次不等,一般连续贴三年多有收效。 -
关于血压问题的探讨 王建飞
血压的形成有其生理上的基本因素。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视为高血压。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钙离子主要存在于肌肉细胞中的内质网中。 -
养脾胃的经典方剂与名家经验:从古籍到临床的传承智慧 周家霁
历代医家对脾胃养生与治疗尤为重视,创制诸多经典方剂,并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独特经验。经典方剂与名家经验相互印证,不仅彰显中医对脾胃生理病理的深刻认知,更为现代脾胃病防治提供了“理法方药”的完整体系,值得后世深入挖掘与传承。 -
伤寒论方在高血压、高血脂治疗中的应用与名医经验 周家霁
《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典籍,其方剂以“方简效宏”著称,虽未直接记载高血压、高血脂病名,但其辨证论治思想及经典方剂,对现代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具有深刻指导意义。以下结合《伤寒论》原文及当代名医经验,探讨经方在血压、血脂调理中的临床应用。 -
从"治中焦如衡"谈脾胃调治的平衡之道 刘颖
《临证指南医案》中"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八字,道尽脾胃病辨治精髓。此案始悟"如衡"二字,非独指药量平衡,更在于对病机矛盾的精微把握。半夏泻心汤更是平衡之道的典范。此等治法,实为"治中焦如衡"的现代化诠释。"脾胃之治,终究要在动荡中求平衡,在矛盾中寻和谐。 -
《伤寒论》中杏仁用法的变化 崔国宁
(二)对药物功效深入理解的重要性1.突破传统认识《伤寒论》中杏仁在麻黄汤中的用法分析提醒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对药物功效的认识。 -
国医大师何任临床经验探析 高帆
国医大师何任,浙江杭州人,生于1921年,逝于2012年,享年92岁。作为首届国医大师之一,何任教授不仅在中医理论研究上成就斐然,更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应认真学习何任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将其发扬光大,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破格救心汤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高帆
破格救心汤是中医临床中的一剂重要方剂,源于李可老中医的多年实践经验。此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危急重症,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展现了卓越的疗效。组方原理破格救心汤的组方主要包括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参、山茱萸、龙骨、牡蛎等。方中附子、干姜为君药,具有温... -
小柴胡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高帆
使用注意尽管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广泛,但使用时仍需注意。小柴胡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最新文章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本文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脾胃病的方剂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遗尿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对其治疗遗尿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古代中医治疗遗尿的智慧。而《太平圣惠方》更侧重于从传统中医脏腑、气血阴阳理论出发进行用药。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诸淋的用药规 崔国宁
《太平圣惠方》是北宋时期的一部大型方书,书中包含了丰富的治疗淋证的方剂。
-
桂枝汤笔记 黄阁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日再发较桂枝麻花各半汤一日二三度发轻。
-
邓铁涛论治肝硬化,创软肝煎 李文选
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长期损害肝脏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是我国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肝硬化早期可无典型症状,西医学的诊断手段,如生化、超声等检查值得借鉴。
-
升麻鳖甲汤治各种疑难杂症的皮肤病 韦毓安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此段指出,升麻鳖甲汤是治疗阴阳毒的主要方剂。这都与升麻鳖甲汤治疗的阴阳毒的病机相符。综上所述,升麻鳖甲汤在皮肤病的运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免疫有关的皮肤病,另一类则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
-
养肝补肾生发乌发 韦毓安
是故,肝血充足,肝气才能随着春气把体内的气血生发出来。若是肝血不足,肝气无以生发,头发又怎么会好?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肾主藏精。
-
升阳散火汤治郁而化火 李文选
因母病愁思不解,郁而生病。其人面容消癯、面颊色赤、舌红而少苔、脉弦赉赉此乃肝郁化火,血虚不柔所致,又屡服苦寒之药,损伤脾阳,清阳不能升发,而阴火反乘上位。又以参苓白术散三剂善后,病愈#刘渡舟医案#升阳散火汤#学习打卡#郁而化火#
-
朱老调脾补中养阴清胃治愈胃溃疡 李文选
冯某,男,39岁,干部。胃脘调脾补中养阴清胃治愈胃溃疡疼痛,食后二小时为甚,得食则痛缓,易消谷善饥,逐步增剧,形体为之赢瘦。此脾虚气滞,阴虚胃热之"饥疝"也。脾虚气滞之象已获渐解,但阴损胃热之征,尚未见复,续予汤丸并进,以期根治。
-
脂肪瘤 韦毓安
首先说,绝大部分脂肪瘤都是良性的,并不会癌变,这一点大可放心。"到这里,你就明白了,脂肪瘤这种东西跟痰湿有很大关系。通常来讲,包块的治疗既要化瘀,又要化痰,脂肪瘤呢就是化痰,它里面基本没有什么瘀血。更不要说小小的脂肪瘤了。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