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温阳利水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2020.10.27 13阅读 评论数 0 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发展的必然结果。2002年6月~2003年5月,笔者应用自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配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1例,并与地高辛配合西医常规治疗的38例进行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9例观察对象均为2002年6月~2003年5月上海市曙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全部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与《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制定的心力衰竭之心气阳虚、血瘀水停证标准,Framingham 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同时除外年龄<18岁或> 80岁;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泵衰竭;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导致心力衰竭;未控制的恶性心律失常;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160/100mmHg)的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心原性休克者;住院前已系统使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和B受体阻滞剂者及未满规定观察期而中断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不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47~72岁,平均(59.59±8.90)岁;病程1~9年,平均(4.95±2.21)年;原发病:冠心病24例,高血压心脏病1O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心功能2级15例,3级22例。4级4例。对照组3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48~ 79岁,平均(59.05±7.54)岁;病程1~8年,平均(5.47±1.75)年;原发病:冠心病2O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心功能2级13例,3级21例,4级4例。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病因、对症及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限制钠盐、吸氧、口服利尿剂(双氢克尿噻每日12.5~50mg)、口服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每日2~8rag等。治疗组另加自拟温阳利水方[熟附子(先煎)、桂枝、淫羊藿、猪苓、茯苓、泽泻各15g,生黄芪、葶苈子、玉竹各30g,益母草18g,红花6g,香附9g。上药用冷水浸泡1o分钟后用文火煎2次,每次3o分钟,每次煎出药液约200ml,将头煎药液及次煎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完]。对照组加用地高辛0.125~0.25mg,每日1次,口服。两组均以1O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衰主要症状及体征(心悸乏力、气喘、水肿、肺部口罗音等)、静息心率、NYHA 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常规生化检查(如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等)的变化。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标准制订。显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2级,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或1级以上。
3.2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41例,显效12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8o ;对照组38例,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5.79 。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 0.05)。
3.3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心率为(113.02_-4-13.12)次/分,LVEF 为(37.73±4.61) ,治疗后心率为(89.17±12.17)次/分,LVEF为(50.88±8.33) ;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116.84±12.76)次/分、(39.39±4.03) ,治疗后为(96.55±14.94)次/分、(48.26±8.66) 。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尸< o.01),且治疗组在减缓心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
3.4 安全性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方面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对照组部分患者有头晕、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及时监测地高辛浓度,发现超过正常范围者,给予减量后症状即缓解。治疗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4 讨论
本病属中医“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病位在心,基本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以心气虚弱、心阳不振为本,瘀血内阻、水饮内停为标。故以益气温阳治其本,活血利水治其标。温阳利水方中附子、桂枝、黄芪、淫羊藿益气温阳,合葶苈子、猪苓、茯苓、泽泻泻肺利水,益母草、红花活血化瘀,共为主药;玉竹滋阴宁心、阴中求阳.还可防止附子、桂枝、黄芪、淫羊藿等甘温燥烈,配香附调畅气机,既可防补气之壅滞,又助活血利水,同为辅药。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以期达到益气强心之目的。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既可减轻心衰患者的症状、体征,减缓心率,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等,又可减少对西药的依赖,降低其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选用,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洋地黄制剂或合并有电解质紊乱者。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徐金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麻杏苡甘加术汤疗湿疹,效果显著 陈玉佳

    临床上湿疹比较烦人,多反复发作。我随即处方一张:麻黄9克,杏仁12,薏苡仁15,甘草10克,白术12克,苦参10克,丹皮10克,黄柏5克首乌藤15克,生地30克,黄芪15克。故麻杏苡甘汤加术,解表祛湿利水。生地,首乌藤,养血以制风。

  • 柴胡桂枝干姜汤 张宝华

    柴胡桂枝干姜汤一、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栝楼根(四两)干姜(二两)桂枝牡蛎甘草现代剂量柴胡黄芩(三两)栝楼根(四两)干姜(二两)桂枝牡蛎甘草二、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现代乌梅丸的认知应用 张宝华

    通过对乌梅丸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伤寒论》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为我们的临床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 中医靠传承,才能生生不息 朱强伟

    中医的传承,靠的是一辈一辈人的不断接力,才能绵延至今。在中医几千年的传承中,出现过很多的医家,虽然他们的名字不是很响亮,也许你也从未听过他。

  • 补足气血百病消 谢江强

    所以,对女性而言养血是至关重要的,养血不光要补血,还要行血。因为只有血行才会推动气行,这样气血才会调和,阴阳才会平衡。叶女士吃了一个多月的膏药后,面色明显变得红润有光泽,而且面斑也少了。调味药:桂圆肉100克、荆花蜜100克、黄酒300毫升。

  • 中药煎法 陈鹏

  • 土生万物(脾胃) 陈鹏

    中医常说一句话,“火往上走,寒往下沉”中焦不通,就会出现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中焦有瘀。👉这类人大多舌尖发红,舌根发白或者厚腻,这是上火下寒的典型表现。调理——脾胃才是关键。

  • 苏仁养和膏=苏杏膏(肺)+茯苓膏(脾)+固元膏(肾) 陈鹏

    杭州陈医生经过这么几年的沉淀,我们的养生膏方已经做到第五代了。肺虚容易感冒,容易哮喘,鼻炎;脾虚,容易消瘦消化不良,积食;肾虚容易长不高,性早熟;所以陈医生发明了这块兼顾肺脾肾三方面的膏方。

  • 浅谈经方之玉屏风散 王飞

    危亦林认为这三味药能提高人体体质,就像是给人围了道屏风,让病邪不易上身。于是就把黄芪、白术、防风三种药组成的方剂叫玉屏风散,用于表虚不固的治疗。

  • 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椎病 崔乐

    桂枝加葛根汤由葛根、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强痛拘急,不能自如俯仰。本方由桂枝汤加葛根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