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研究之第61条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
干姜 一两 附子 (生用,去皮,破八片) 一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这条其实非常有趣,按老规矩先让我们试着解释一下条文:话说有这样一个“倒霉”的患者,原来就是得了点“小感冒”,而经过“庸医”的一顿“神操作”(先用下法,再用汗法)后病情终于“如愿以偿”的加重了,患者变得白天烦躁不安,总是忙忙叨叨的,根本静不下来(昼日烦躁不得眠),到了晚上稍微平静一点(夜而安静),身体微微发热,不呕,也不渴,已经没有了诸如怕冷,恶风的明显外感症状,(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无大热),脉象为“沉而微”,患者的病史基本就汇报结束了!
下面让我们好好分析一下病机,首先从“脉”入手,患者的脉见“沉微”,“沉”为“里”,“微”为“阳虚”,而患者整个病情变化都是在“下之后,复发汗”后引发的,我们知道人体的“津液”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津液”是一种具有“滋润”且可“温煦”的混合物质,也就是说它既属“阳”又属于“阴”,而我们说“汗法和下法”其实都是用损伤“津液”来达到“驱邪”目的治法,可以说都是“损敌一千,自伤八百”,用好了“邪气”得除,用差了反而病情加重,这条的患者就属于第二种情况,我们说患者经过“发汗”和“下”后“津液”大虚,而属于“温煦”的“阳”性功能差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白天的时候我们体内的阳气要跑到体表来帮助正常生理活动,而经过了“汗、下”后的“阳气”虚弱,不能出表而帮助身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这就会在“昼日”烦躁,其实“烦躁”是一种欲罢不能的无奈表现,而到了夜间“阳气”要回到体内,因为“阴性”物质并未收到大多损伤,所以“阳气”反而回去却很容易,“阴阳交合”后所以能够达到“安静”状态,“不呕”说明患者没有“少阳证”的表现,“不渴”说明没有患者“阳明证”的标准,而又强调没有“表证”(太阳证),所以一个个的排除后患者只能在是“三阴证”范畴!这点位于少阳篇的269条也可以作为参考(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这里所说的“无发热”其实是暗指患者此时“有小热”,这种热应该是主观感受到的,比如,临床上遇到经常熬夜的患者,他们很多都会说自己有时候觉得自己身体发热,但是测体温又是正常的,其实它是一种“虚热”也可以说是郁热(阳为阴郁闭而产生的热)!再结合患者脉象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患者其实是个里阳虚弱引发的状况!
那该怎么治疗呢?在说治疗前我先打个比方:一个弱不禁风的小朋友去推门想要出去,而他的力气太小根本推不动,也许也就是能稍微的推开一点缝,这时候该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当然是找个力气大的大人帮他呀,而我们说这样的推却推不动的着急状态不就是上面说的阳虚所致的“烦躁”吗?所以仲景告诉我们用“干姜附子汤”,这个方子采用“顿服”的方式可见其力量颇大,“干姜”可以温太阴之阳虚(中阳),“生附子”可以破坚积,温诸经,二者并用可以使阳虚得到骤补,故阳“虚”得补而病愈!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诊病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切不可身试药!创作不易,喜欢随手点赞转发!)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杂兵诊治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既往有乳腺结节,脊椎病,肠息肉术后等病病史。处方:柴胡30克、生桂枝15克、干姜10克、生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天花粉20克、炙甘草10克、麸白芍15克、葛根20克、茯苓30克、生龙骨30克、姜半夏15克、夏枯草15克7帖,颗粒剂,内服 -
闲词其一 张宝华
危楼昨夜又西风,落叶知多少。春蝉丝网好过冬,人已四十上老下有小。浊酒清月相顾,悠悠秋千索支影。身客梦里谁为主?山水程程惟天地容平。甲辰年壬申月乙丑日张宝华于客居。 -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 谢江强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脾胃虚弱的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生病为什么说孩子的身体问题大部分是由脾胃问题引起的呢?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外感类疾病,另外还有一些发育迟缓、瘦弱等问题,这些无一不与脾胃虚弱有关。 -
温故而知新——温经汤再笔 张宝华
遂曰“当以温经汤主之。”历千年,温经汤一直为临床调理月经有效之方剂,实广大妇女之福祉耳。日汉方者,若大塚敬节、史数道明者,曾以温经汤疗女性手掌皲裂甚效,故而美其名“美手汤”。其认为温经汤能调经,可美容,为中药之“雌激素”。 -
小柴胡汤 李华歆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欬者,小柴胡汤主之。 -
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1 张训景
患者食凉食辣均腹泻,辩证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证,采取疏肝解郁、调理肠胃、寒热平调,给予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合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伤寒论》149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
中医的魅力—2剂中药治愈“食物中毒”案 宗琪
患者:郭某某性别:男年龄:32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9日主诉:腹泻伴呕吐、发热1天。禁忌:水果,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鱼腥等6月11日反馈:服药一顿后即觉症状减轻,一剂后症状基本消失,2剂后病愈,嘱其注意饮食,不适随诊。 -
经方实验录之性功能下降 张宝华
端午佳节于坐诊处,清风徐来,一袭车水马龙之满目,近辰时末姗姗而入四人,三女在前,一男踟蹰压后。“那坐下把脉,你哪里不舒服?”“肝郁脾虚就没精神头?”“性功能下降,阳痿了?”“就他的表现来看,是性格和压力太大综合导致的肝郁脾虚证,不是肾虚。” -
消渴病 谢江强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本节之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
医案 李华歆
医案面诊患者男年四十,现居广东深圳2024年4月29日初诊以“咳嗽伴咽痒数天”为主诉求诊!患者自诉数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多以干咳为主,并伴咽痒,夜间症状较重,曾口服中西药物效果欠佳,上述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为求中医治疗故来诊求治!
最新文章
-
失眠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一)膏方对本病的主要作用中医学认为失眠病机多属阴阳失调,心神受扰。
-
真武汤 李华歆
今天利用午休时间,好好为大家掰一掰“真武汤”!此时仲景告诉你用“真武汤”来补救……所以温阳化饮制水的“真武汤”就形成了!
-
经方治疗感冒后全身不自主痉挛一例。 袁振兴
李某某,女82岁。一周前感冒,后出现乏力,纳差,眠差,近两天出现不自主全身痉挛,阵发性。病人不愿麻烦子女,拒绝住院治疗,考虑到这种外感后出现的西医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就门诊用中药治疗了。
-
经方实验录之痹症 张宝华
张某某,男66岁。处方:黑顺片25克、细辛10克、麻黄10克、生桂枝15克、麸白芍30克、炒薏苡仁45克、茯苓20克、麸炒白术15克、川牛膝30克、炙甘草15克5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二诊:手脚凉缓解,小腿肚子疼缓解,口干,经常吐痰,面淡暗,舌淡略大苔白
-
小青龙汤 李华歆
——李奥贝纳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方中出现几个仲景常用药对,让我们一一去分析。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
-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 谢江强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免疫力低下的调养方法患儿元元(化名)自从上幼儿园之后,只要园里一有孩子感冒,他就肯定会被传染。随访3个月,孩子都没有再因幼儿园中其他孩子的传染而患上感冒。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冬至的夜 陈鹏
冬至的夜文/陈老爷我睁着眼睛等待天明左眼代表太阳右眼代表月亮我的眼中只有你水从高山流下慢慢汇入大海由淡变咸如同你的味道村里面的鸡叫了土狗也莫名其妙的也跟着狂吠不知道这些村鸡土狗在兴奋什么老子默默的退了群大街上有很多禽兽在奔走他们要建一座贞节牌坊我摸了摸自己
-
晓小半夏汤两味,姜夏一遇饮自消 张宝华
概述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痰饮呕吐和胃寒呕吐等病症。功效与主治小半夏汤具有化痰止呕、散寒降逆的功效。注意事项与禁忌注意事项:1.小半夏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禁忌:1.对半夏或生姜过敏者禁用。
-
如何看医案 高群
比如《临证指南医案》,经常几句话就给出了方子,没有鉴别点,没有后续结果,看着比较费劲。所以我个人发医案的时候,放的都是信息来源,也就是我当时获得的信息就这些,然后给出方子和结果。当然医案也不是完全没作用。
-
常见中医妇杂病自编记忆歌诀 姚维新
下面简便记忆歌诀为作者结合《中医妇科学》十三五教材进行编配,解决妇科杂病这一章节方剂众多、一方多证、一证多方的记忆难题。前者称为原发性不孕,后者为继发性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