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医妇科经方精要》

2023.07.10 1041阅读 评论数 5 18

    异常子宫出血虚寒证:温经汤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厥阴病,虚寒证,小腹冷痛,手心烦热,唇口干燥,心烦,舌质暗红,脉细涩,温经汤
    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
    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温经汤为妇科调经常用方剂,出自仲景《金匮要略》。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证。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有瘀块,时发烦热为证治要点。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候者。
  云医案验案:罗某某,女,45岁,住鄱阳镇国际华城小区,2020年2 月21日。初诊:患者月经淋漓不尽持续6月余,B超示:子宫肥大,内膜不清晰。久服妇康片、消炎止血药与清宫术无效。刻下:患者虚胖,面色不华,头晕,口干不思饮,经血红黑色,有块,小腹胀冷,手脚冰冷,心烦,腰痛,全身无力,纳差,小便不利,大便可,余无不适,舌质红暗苔白,脉滑弦。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辨证本案“月经淋漓”是寒热错杂之证,六经属厥阴病。患者口干不思饮,经血红黑色,舌质红暗辨证为上热;小腹冷疼,小便不利,头晕脉弦滑辨证为下寒;血块为有瘀血,故予温经汤。
  处方:吴茱萸6g,生姜3片,桂枝12g,白芍12g,川芎6g,当归12g,党参12g,甘草6g,阿胶10g,麦冬12g,半夏12g,牡丹皮10g。5剂颗粒剂,水泡服,日两次。
  二诊:淋漓之经水已愈,舌淡苔白滑,脉沉,继服5剂。
  三诊:患者因近日行清洁工作操劳,略有少量经水淋漓,舌淡,脉滑。继服原方5剂。2月后随访,未见漏下表现,余无不适。
  中医临床治疗妇科病必问清经色、质、量、味,用于经方辨证,其色有淡红色、鲜红色、深红色、暗红色、黑紫色之分。质有清稀、黏稠、血块之别。量有多少、淋漓、绝闭之异。也有无味及味臭之分。
  从六经辨证角度分析,温经汤温的应该是足厥阴肝经。
  肝主疏泄,主藏血,体阴而用阳,其疏泄之功主要体现在对气机运转、脾胃运化、情志调节以及通利三焦等方面。肝属风木,内寄相火,主升主动,起病多表现为肝胃气逆的上热证,同时肝易乘脾,又易伴见脾肾阳虚的下寒证。六经中,三阳证多为热证实证,三阴证多为寒证虚证。少阳为枢,处半表半里,阳由此入阴;厥阴亦为枢,同属半表半里,阴由此出阳。少阳之性,如秋入冬,乍凉还热;厥阴之性,如冬转春,乍暖还寒。故中医养生有“春捂秋冻”之谓也。少阳为病,往来寒热,以热为主;厥阴为病,厥热胜复,以寒为甚。因此,温经汤主治证中有“病下利数十日不止”等下寒证,也有“暮即发热,手掌烦热,唇口干燥”等上热证,还有“腹满,病带下”等脾胃中焦证候。显然,温经汤证的证候特点是下寒上热兼有脾胃不和。
  厥阴病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二是上热下寒。《伤寒论》第326条厥阴病提纲证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该条文概括了厥阴病的主要特点是上热下寒,提示了治疗原则是“不可下”,应取和法,即调和寒热,补虚泻实,兼顾脾胃。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温经汤中条文云“…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瘀血在少腹不去…亦主妇人少腹寒”,可见温经汤主治证是上热下寒并有淤血,符合厥阴病的主要特点。
  温经汤中用当归、芍药、阿胶以养肝血,用吴茱萸、桂枝以散肝寒,用川芎以行肝血,用牡丹皮以清肝热,再用人参、甘草健脾胃以生气血,用半夏、生姜以调肝寒犯胃,并祛带下之湿,用麦冬之凉润以清上热。由此可见,温经汤证实为厥阴病。
  本方关键着眼点在“亦主妇人少腹寒”为病机关键。女子以血为先天,女性的虚多表现在血虚。温经汤中以吴茱萸、人参、桂枝、阿胶、当归、川芎、芍药来温经养血益气,半夏、生姜、甘草和胃止呕,以麦门冬、丹皮滋阴养血、活血祛瘀兼清上热。
  温经汤包含有桂枝、白芍、当归、炙甘草、吴茱萸、生姜,故可以看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去细辛、通草、大枣,加味而成温经汤。温经汤证以血虚有寒为主,而水饮不著,故去细辛、通草。因此温经汤的临床病机包含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证,即存在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内有久寒。
  温经汤可以看作吴茱萸汤去大枣,加味而成温经汤。吴茱萸汤证为太阴病,阴寒内盛、水饮上逆而致呕吐、吐利、头痛等主症,且4条条文均有呕、吐的症状,且温经汤在吴茱萸汤的基础上,加入半夏增强和胃止呕。因此可以推测温经汤亦多有呕、吐的消化道症状。
  温经汤可以看作麦门冬汤去粳米、大枣,加味而成。麦门冬甘寒滋阴润燥,当有火逆上气的症状,多表现为口干,故温经汤条文有“手掌烦热,唇口干燥”的症状。当理解为血虚血瘀日久则多伴有郁热,所以温阳养血的同时,合入麦门冬汤。麦门冬甘寒生津润燥,丹皮凉血活血,若血虚郁热明显,麦门冬量可适当增大。温经汤病属厥阴上热下寒,其中本方的清上热主要在麦冬、丹皮,麦冬甘寒滋润,量大可以清热,如后世增液汤。因热为虚热,并非实热,故仲景并不加入柴胡、黄芩、石膏、知母之类。本方重在温经养血。女子以血为先天,女性的虚,多体现在血虚上,临床多表现为脉细弱,月经量少或月经不调,或痛经,或腹凉,多有手足凉,甚则手足厥寒等。因此本方重在温经养血。温经汤除蕴含有上述方剂外,亦可认为方中蕴含有炙甘草汤、当归芍药散方义。亦可看做炙甘草汤去干地黄、火麻仁,加味而成温经汤。因方中有当归、芍药、川芎,也可看作含有一半的当归芍药散。
温经汤方药药味较多,但从其方中包含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汤、麦门冬汤、炙甘草汤、当归芍药散等,因此冯世纶教授将其归属于半表半里阴证的厥阴病。病机为血虚内寒而伴有郁热,从而表现为上热下寒,下寒常见症状有四逆、舌淡脉沉细弱等为表现,在女性多见月经量少、小腹凉等,上热则多有口干或心烦。若口干等上热明显,可增大麦冬剂量。
异常子宫出血虚寒证主要特征,是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经色淡,或夹血块;伴小腹冷痛、四肢不温。舌脉:舌质淡或黯,苔薄白;脉细。其核心病机为冲任虚寒,瘀血阻滞,阴血不能内守,经血失于制约,致月经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尽,则病位在冲任、胞宫,病性属虚实夹杂。治则温经散寒,养血调经。
本方可临证化裁:若寒邪较重、小腹冷痛者,去丹皮、麦冬,加艾叶9克,或以肉桂易桂枝,以增强散寒止痛作用;
兼气滞者,加佛手9克、香橡皮9克、香附9克、乌药9克,以理气止痛;漏下色淡不止者,去丹皮,加艾叶9克、鹿角霜6克、熟地12克,以温经补血止血;若腰痛甚者,可加杜仲9克、续断9克、淮牛膝15克、桑寄生9克等,以补肾壮腰。
本方治证皆因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证属虚实寒热错杂,纯补纯消均非所宜,故当养血祛瘀二法并用。血属阴类,且有寒邪凝滞,法又当温散,正如《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故仲景主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法。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二,一是方中温清补消并用,但以温经化瘀为主。二是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相配,能使全方温而不燥,刚柔相济,以成温通、温养之剂。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崩漏、不孕、乳腺增生病、荨麻疹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温经汤药理作用,有促进黄体素的分泌,降低催乳素量,促进黄体生成素的分泌等。方中诸药以牡丹皮的作用最显著,可使黄体生成素浓度比投药前增加160%~180%。当归次之,其他成分则无此作用;降低催乳素量,组方各药中除阿胶外,都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催乳素水平,而无雌激素样作用,对正常的激素环境亦无影响,还可增加耐力,改善血液流变性,从而达到镇痛,促进造血效果。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温经汤之所以标本兼顾,治疗多种妇科病,从药理作用上也得到证实。
此外,对于冲任虚寒证者还可选用胶艾汤,胶艾汤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由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白芍,生地黄组成。主治妇人冲任虚寒不固之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淋漓不止,或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胎动不安等。是治疗崩漏及安胎的要方,冲任虚寒,则崩中漏下。虚者补之,用阿胶,因其善于补血止血;寒者热之,用艾叶,因其长于暖宫安胎,可用作主药。辅以四物汤(归、芍、芎、地)养血调经,也可行瘀止血。另外,甘草能缓中补虚,故同时配芍药缓急止痛之功宏,伍阿胶补血止血之效更优。以月经量少,色淡清稀,头晕目眩,或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弱为用方审证要点。
现代研究观察,胶艾汤缩宫止血作用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高、低剂量的胶艾汤均具有兴奋小鼠离体子宫肌的作用,并显示了一定的量效关系。对去卵巢大鼠可提高血清雌二醇和孕酮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提示胶艾汤有缩宫止血和调节内分泌作用。另有研究表明,温经汤可收缩小鼠离体子宫,量效关系明确;能增加产后家兔的子宫张力,并明显影响其收缩频率。研究者认为,增加子宫收缩有利于止血,特别有利于产后出血的治疗,并能促进产后子宫的复位;其引起子宫收缩的最大张力大于缩宫素,作用温和而持久。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延缓衰老、抗疲劳等作用。用于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月经过多、先兆流产及产后子宫复旧不良而出血等属于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者效果应验。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于云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牙痛 夏耀飞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牙痛鲁某某,女,70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雷家寨村,2023年11月23日初诊。方证辨证:此为“白虎加人参汤证”,宜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其方如下:石膏30知母10山药30生甘草6党参10忍冬藤30细辛3结果:2023年11月26日电话

  • 旋覆代赭汤2 李华歆

    这个方子跟“小柴胡汤”非常像(小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单说药物组成,“旋覆代赭汤”可以看作是把“小柴胡汤”中“柴胡”和“黄芩”换成了“旋覆花”和“代赭石”,余下的五种药物一模一样,而在

  • 何谓“开路方”? 谢江强

    服用膏方是否要先服“开路方”“开路方”一般以医生根据辨证论治开出的汤剂最有针对性,通常提前2~3周服用。所以,这类人在服膏方前,需要由医生开立“开路方”,以健脾助运、理气化湿,改善脾胃功能,帮助膏方吸收。这也就是用“开路方”先行探路的意思。

  • 经方小案二则 朱浩宇

    案一表妹痛经,来例假腹痛,手脚凉,胸涨,予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七付,吃完药下一次例假明显不痛。案二其母头痛像针扎,体胖,喘,用力按心下,眉头一皱喊疼。予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药后轻松不少。方证相应,效如桴鼓。

  • 中药消炎 韦毓安

    其临床以发热、咳嗽,或伴气急、胸痛等为主症,是肺部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 甘草泻心汤小记 张宝华

    组成炙甘草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4枚(擘)、黄连3克方中炙甘草起到和中缓急、补虚益气的作用;黄芩清肺热,干姜温中散寒,半夏降逆止呕,大枣则补脾和胃;黄连则清热燥湿。适用人群与禁忌甘草泻心汤适用于脾胃不和、心火旺盛、肠道湿热等症状的人群。

  • 升麻鳖甲汤 李华歆

    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升麻鳖甲汤类!升麻鳖甲汤主之。升麻鳖甲汤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雄黄(研)半两鳖甲一片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 气血足则百病无 谢江强

    气血足则百病无痛经患者不可不知的调养方我的一位患者靳女士,因为贪凉饮冷,经常痛经,饮食也不是很规律。另外,靳女士的面色非常晦暗,这正是贫血的征兆。另外,有胃食管反流、消化道溃疡病史者,需去掉阿胶,并将水煎药的煎煮时间延长2至3小时。

  • 有小秘方:胃肠神经官能 谢江强

    我抓住她的病症与辨证,诊断她患有胃肠神经官能症,于是给她开了滋阴提神膏。这些不仅对胃肠神经官能症的康复有所帮助,而且对于预防各类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 别让饮食侵袭了你的健康 谢江强

    别让饮食侵袭了你的健康:胃溃疡患者要靠养白小姐经常靠着喝咖啡及浓茶来提神,以加班加点工作。对于人体而言,体温的冷热度适中,脏腑就能维持正常的机体工作,保证人体内环境的健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