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健——专病专方之急性肾炎

2021.02.07 72阅读 评论数 1 3
专病专方之急性肾炎

【概述】
急性肾炎是以浮肿、少尿、血尿、甚则眩晕、头痛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因小儿腠理疏松,卫外不固,肾气不足,易为外邪所侵,伤及脏腑,导致水液不能循经而布,发为本病。本病为小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3~12岁的儿童,四季均可发病。
《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伏,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这与急性肾炎水肿先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全身,伴有咳嗽等症相类似,所以急性肾炎属于祖国医学中“水肿”或“水气”范畴后世将此水肿称之为“阳水”。如《证治汇补水肿》:“阳水外因涉水冒雨或兼风寒暑气。”《类证治裁·肿胀》云:“因湿热浊滞致水肿者为阳水。”急性肾炎多数由于感受风寒暑邪或湿热疮毒而成。
急性肾炎早期多属实热证,后期多属虚寒证。早期多属邪盛正实,以祛邪为主,治疗历代应用发汗、利尿、逐水等法,基本遵循《内经》所谓“开鬼门”“洁净府”的方法。所谓“开鬼门”即发汗利水,使邪从表而解;所谓“洁净府”即清利小便,使邪从下焦而解。但是近年来着重清热解毒,治疗上有较大进展。

【病因病理】
本病的发生,外因为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入侵;内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以致气机失调,水液排泄障碍而发生为水肿。
一、风邪外袭,肺失宣降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风邪外袭,肺失宣降,则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液流溢于肌肤、水肿。
二、水湿内停,脾失健运气候、环境潮湿或涉水冒雨,水湿之气入侵,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以致水湿溢于肌表、而成水肿。
三、疮毒入侵,内归脏腑疮毒入侵,湿热壅滞、郁遏肌肤,内归脏腑、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不能生水,水气横溢,发为水肿
从上述所看,肾炎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肺为水上之源,通调水道;脾居中焦,主运化水湿;肾居下焦,主开阖正如《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为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不过急性肾炎水肿主要病变在肺脾,以肺气不宣为主。
若湿热久蕴,蓄积下焦,热伤血络,则为尿血。此外,湿热化热,热极生风,风火上扰,可见头痛、头晕、眼花甚至惊厥等邪犯心肝之症。若水气上凌心肺,则见咳嗽、气急、胸闷、心悸、烦躁不安等症。若水毒内闭,则见尿少甚至尿闭,恶心呕吐、昏迷等症。

【辨证论治】

一、风邪犯肺
症状:水肿始见眼睑,继及全身,皮肤光亮,小便少或有尿血,或有发热、恶风、咳嗽、全身不舒、舌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
发热恶风、咳嗽——感受风邪、肺失清肃。
眼睑浮肿,继及全身———风邪外袭,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致水液留于体内,溢于肌肤,发为水肿。
小便短少——水聚肌肤,不走常道,膀胱气化不利
尿血——湿热蕴于下焦、血络受伤。
舌苔薄白、脉浮——风邪之症。

治法:疏风利水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茯茶皮,白茅根
方义方中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发汗利水;连翘清热解毒;杏宣肺化痰利水;赤小豆利水消肿;茯苓皮、白茅根清热利水。
加减如有表寒者加苏叶、防风疏散风寒;若有咳喘者加桑皮、葶苈子清肺定喘;若口渴烦躁加石膏以清热,使邪从里而化;若有尿血者加大小蓟;咽红肿者加连翘、黄芩。

二、湿热内侵
症状:尿血、浮肿或浮肿不明显、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细数。

证候分析:
尿血——湿热久蕴、热伤血络所致。
浮肿——湿热内侵、脾失健运、水湿潴留、发为浮肿。
小便短赤——湿热留注膀胱,气化不利。
舌苔黄膩、脉细数——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四苓散加减:猪茯苓、泽泻、车前子、竹叶、白茅根、大小蓟
方义方中猪茯苓、泽泻、车前子、竹叶、白茅根清热利湿,大小蓟清热止血。
加减若疮毒所致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若淋巴结发炎引起者加夏枯草、土贝母清热消炎;或浮肿已无、血尿不清者可选用小蓟饮子加减,生地炭、大小蓟、旱莲草、藕节炭、白茅根、茯苓、泽泻等凉血止血。

三、脾肺气虚
症状: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胃纳不香,舌苔薄膩、脉细软,尿检有红细胞。

证候分析:
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在疾病后期,正气未复、肺脾两虚
胃纳不香——生化之源虚弱、脾气未旺。
舌苔薄,脉细软——脾虚有湿,气血未复。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扁豆、陈皮、山药、茯苓、炒米
方义本方中党参、白术、扁豆、山药健脾益气,茯苓、炒米仁、陈皮健脾开胃化湿。
加减表虚有汗者加玉屏风散固表止汗少数舌红少津属阴虚者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养阴补肾。

四、变证
在疾病过程中,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变证。邪陷心肝,症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惊厥,使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治以平肝潜阳。常用药物:龙胆草,珍珠母,牡蛎,姜半夏,羚羊角片。水气上凌心肺,症见呼吸短促、上腹部闷痛、面色灰白、发绀,烦躁不安,舌苔白腻、脉细数无力。此系心阳不振,治拟温阳救逆。常用药物:党参、附子、牡蛎、五味子。水毒内闭:如见尿闭,甚或头晕、恶心、呕吐、昏迷、舌苔腻、脉弦或烽,可用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加减,如制半夏、陈胆星,竹茹、大黄、附子、黄连、干姜等,并配合各种措施,积极抢救。

【其他治疗】
一、单验方
1.白茅根60克,鸡内金15克,白术15克,广陈皮3克,生姜皮9克,同时葱慰脐部,治愈小儿重症水肿。(摘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64(3):17)
2.每日用半边莲50克,煎三次分服,治疗小儿急慢性肾炎有定疗效,服药后三天水肿及血尿症状完全消失。
3.旱莲草、白茅根、苍耳草各10克治疗急性肾炎有效
预防与护理
1.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预防感冒。
2.发病早期应卧床休息,待血压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退,或本消失,可下床活动。
3.水肿期应限制食盐及水摄入,对早期尿少的病儿,应予无饮食,至其小便增多,水肿消退,可给低盐饮食,以后逐渐增加。文献选录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肿病论》:“小儿肿病有二。一者气肿,因脾胃虚而气攻腹。腹胀误行转药下之,致虚气上附于肺,行入四肢面目而作肿也。气亦然。二者水肿,因上焦烦渴,饮水无度,脾胃虚而不能约制其水,肾反乘脾,土随水行,上附于肺,肺主皮毛,脾主四肢故水流走于四肢皮肤而作肿也;甚则肾水浸浮于肺,则生大喘,为难治也。”
《幼幼集成·肿满证治》:“治肿当分上下。《经》曰:面肿者风,足者湿。凡肿自上而起者,皆因于风,其治在肺,宜发散之,参苏饮合五皮饮。”又云:“肿自下而起者,因于肾虚水冷。或因于脾气受湿,宜渗利之。”故仲景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宜五苓散加防己、槟榔。”“一身尽肿者,或胎禀不足,卒冒风寒。或因疟痢脾虚,皆能作肿。轻者胃苓丸,重者加味胃苓丸。”凡小儿之肿在表,头痛身热,此风寒在表,宜微汗之,五苓散少加麻黄、葛根、苏叶、杏仁以发之。若无身热,五苓散加肉桂。膀胱气化,小便利而肿消矣

【结语】
急性肾炎发病的原因以风、湿、热居多。若风邪犯肺,症见面目先肿,继则波及全身,肿前有表证。表证分风寒、风热之不同。风寒所致的证风发热畏寒咳嗽,舌苔薄白,脉浮,小便不利,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也可用越婢汤。我们认为用越婢汤时一定要有表实证,发热轻,恶寒重,骨节酸痛,使阳气外达,调整三焦气化功能以消水肿。如果来势缓者,表证不足者也不宜用。表虚证汗出恶风而水肿不退者,可选用防已黄芪汤;阳虚脉迟者,即应发表也当慎用,以越婢加术汤为妥。所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越婢汤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四方之中,各有异同。若由风热所致,症见发热、咽红、乳蛾红肿,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大便秘、小便短少,治宜清热化湿,方用四苓散加银花、连翘、黄芩、玄参等清热解毒之品。临床上每有浮肿已退,表证也解,唯血尿不愈,如果形体壮实的话,可用清热凉血方、选用小蓟饮子加减。形体虚弱的话,以健脾摄血为主。如有变证当以对症治疗为主。
此外饮食调理也十分重要,早期浮肿尿少时除忌盐外,荤腥亦应限制,饮水量亦应限制。长期忌盐亦非所宜。一般浮肿消失,尿量正常,血压平稳,可逐步增加食盐,以至恢复到常人一般饮食。

转自吴康健《中医良方集》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赵景州 资质认证

    总结到位,辨证,变证,注意事项样样俱全

    2021-02-12 03:40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基于壬水癸水治疗水肿 罗沿印

    临床中,水肿病的发生不仅与肺、脾、肾关系密切,与壬水、癸水也密切相关。水肿一般是因外感或内伤所致肺、脾、肾气化功能异常而出现的水液潴留,表现为身体局部或全身浮肿的病证。壬水、癸水学说是十天干与阴阳五行和人体脏腑相对应而成。

  • 下肢水肿医案一例 王建飞

    主诉:双下肢浮肿多年加重30天现病史:胃纳可,夜寐一般,大便正常。双下肢浮肿,尿白蛋白阳性,小便隐血阳性。既往双下肢浮肿多年,乃肾阳不足,阳虚气化无权致水湿停聚,日久造成尿蛋白及尿隐血阳性。复查尿液分析:尿白蛋白+1,隐血+1.双下肢浮肿减轻。

  • 减肥茶饮方 陈鹏

  • 冯世伦:少吃也是愈病方 彭功伟

    5岁男孩长期反复发烧,经方辨证属实,故遵“实者损之”而使病愈。而增加营养是提高抗病能力的理念,是违反“实者损之”之理,故使病长期不愈。即是说,“损谷则愈”,体现了经方的辨证论治精神,经方治病是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不能不问虚实,盲目用补。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汤 张宝华

    四、总结身痛逐瘀汤是一种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

  • 废医验药,死路一条!!! 姚金虎

    耐药支原体,甲流变异株,还有即将到来的新冠变异株。。。无论如何变异,感染病原菌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有规律的,有迹可循,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前提一定是辨证论治,否则就是走上废医验药的旧路,注定死路一条。

  • 高血压头晕头闷案。5剂效。 李高勤

    冯某,女,60岁。2023年12月4日就诊。主诉:高血压头晕头疼10年,加重11天。分析:1.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肺炎住院后头晕头闷加重,口干口苦,上热,便秘,4-5天一次,是里结。

  • 现代人认为的麻杏石甘汤 张宝华

    麻杏石甘汤一、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 反复口疮,泻心汤合升阳散火汤治愈 陈玉佳

    临床常会见到一些患者,反复口疮,伴有口气,反酸,打嗝。思考过后,认为是阳明湿热,葛根芩连汤应该可以应对。服药四剂后,反馈口疮已经下去,心中窃喜此病随手治愈。

  • 气血足则百病无 谢江强

    气血足则百病无痛经患者不可不知的调养方我的一位患者靳女士,因为贪凉饮冷,经常痛经,饮食也不是很规律。另外,靳女士的面色非常晦暗,这正是贫血的征兆。另外,有胃食管反流、消化道溃疡病史者,需去掉阿胶,并将水煎药的煎煮时间延长2至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