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二十七条(一)
二十七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太阳病,“发热恶寒”还在表,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就是热多寒少的发热恶寒证侯。这个热多寒少是在“发热恶寒”里的,对着它说的,可不是在发热恶寒之后另有大热而恶寒少,这个可不要误解了。那么这个发热恶寒的证侯是热比较多而寒比较少,热相对于寒多了,但这个病可不是什么壮热,没有壮热那个病态。这句话他是有用意的。
第一条就说了,“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个“而”字加重了语气,凸出这个“恶寒”的证侯,恶寒是太阳表证主要的症状,它是很重要的症状,可以说是标志性的了,后世医家总结说到,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热多寒少”,寒渐少,说明这个表证趋向于解了,表证欲解。可“热多”,热可没见少,热不退,这个病还是没消停,它会有机转的,有趋向于里的动向,趋向于里的话就要转成阳明里热的病,这是一个征兆,因此这句话不是简单记述一个恶寒发热的证侯了,先生有他的含义,虽没明说,但我们得领会他的心意。
“脉微弱者”,这个脉象得好好分析一下。前面咱们说了,“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寒少预示着表欲解,虽然热相对的还多,脉见微弱了,外邪轻微了,里热也会重,脉证结合着,可以推求得知。前面的第二十三条说“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它也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是微缓,先生给的定论是欲愈,和这条参合着看,这些条文都在讲桂枝汤的相关嘛!咱们可以来回结合着条文参研的。
但“脉微缓”,前面咱们说了,可不是脉又微又缓的脉象,而是微微见缓,预示邪渐退,再结合着证侯,病愈解了。这条不是了,先生紧跟着说“此无阳也”,这就大不一样了,先生说这个脉微弱是无阳的缘故。仲景先生这个书上,脉微则无阳,“阳浮阴弱”,前面桂枝汤里说了,弱是血少,这个“脉微弱”和前面那个“脉微缓”就不一样了,“脉微缓”的“微”是个程度副词,而“脉微弱”的“微”是指微脉,是个脉象,也就是又微又弱的脉象。
那么张仲景这个书上说“无阳”,这个“阳”和别的医家说的不一样,它他有所指,可以说是他本人独特的说法吧,指津液。特别在涉及表证上,他说“无阳”,就是指着津液讲的。是不是不一样啊?那么后世医家不这么注解了,到底哪个是张仲景的本意呢?就留给大家思辨去吧。
这条条文说“恶寒发热,热多寒少”,“此无阳也”,这个“阳”要是指着热说,就是此无热也,这条明明说的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嘛!要是说成无热,自圆其说都是个事,瞎扯起来了?胡吊扯?话又说回来,那么多有识之士,成了名的大家,大师级的人物都这么给注,我这人为言轻,独有胡希恕先生独有此注。不能掠美呀!大家可以拜读一下胡老的著作,自有一番领悟。
“此无阳也”,是指没有津液,津液亡失了。那么又微又弱的脉象是津血不足,气血两虚了,仲景先生说是“此无阳也”,下了这么定论,他是这么表述的。这条是恶寒发热,热多寒少,表渐解,趋向于里,要是转成阳明里热的话,这个“脉微弱”是不会出现的脉象,那得见“脉洪大”,第二十六条的白虎加人参汤写着“脉洪大”了嘛!这个从脉象上也能说明这个病的走向。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十九条(一) 张宝华
十九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第十七条借酒客病,服桂枝汤会呕,阐释里热时不可服桂枝汤,这条也是桂枝汤的又一警戒。这是从结果推求的结论,正面反面来阐释桂枝汤使用的注意事项。 -
综合性医院中医类科室建设探讨 焦一鸣
现在的偏瘫康复、截瘫康复、实际上就是祌经康复科的亚专业,1.6中医大外科目前在综合性医院,极少有设置中医外科的。我们认为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中医外科的设置也应纳入考虑。其组成当由中医妇科和中西医结合妇科专业人员构成。待诊断明确后,或再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
伤寒论第五条 张宝华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它由表往里传,要么传阳明,要么传少阳,而“阳明、少阳证不见者”,那肯定“为不传也”。“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
中医治疗痰核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中医对痰核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以下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经验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总之,中医治疗痰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
煮面有感 陈鹏
煮面有感文/陈医生锅中开水溅阳与阴交连看似平常事明心则变仙 -
伤寒论经方治疗月经不调经验 高帆
伤寒论经方治疗月经不调经验《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之一,记载了众多行之有效的经方,这些方剂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上同样具有显著的疗效。此外,胶艾汤也是治疗月经不调的重要方剂之一。总之,《伤寒论》经方在月经不调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伤寒论第六十四条(三) 张宝华
群英开会这样的咱实在无法恭维了。我们不是有意的还好,要真只是为了铜臭而为之,那就缺德了,病没好,再添堵,那不趁火打劫,雪上加霜嘛!即使我们做不了菩萨普度众生,起码也要君子爱财,求之有道嘛!对不,最起码得给人家办点事,不然没法再谈这个“人”啦! -
伤寒论第六十四条(一) 张宝华
六十四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这直言了“发汗过多”,就和六十二条和六十三条不一样了,这肯定是误治了,发汗过多嘛! -
哎!穿着隔离衣、戴着双层手套来看病的人,都值得同情 于军
她戴着双层手套、N95口罩、一次性口罩,还戴着眼镜。女性,72岁,未婚。近三个月感左腿疼痛。曾在各大医院做多项检查,均未发现下肢有明显异常。又沟通了十几分钟,患者认为我说的和她想的不一样,一直要求再做检查,看是不是“坏病”,别把她误诊了,还要给她开中药。 -
再观吴茱萸汤 张宝华
吴茱萸汤乃《伤寒论》中方,善治水气冲逆之证,且能健胃。故而主以吴茱萸汤温中化饮,补虚健胃。若服吴茱萸汤症不得缓反加重者,其病不在中焦,非中虚水饮所作,当在上焦耳,药不对证,故而有斯论。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化饮,止呕止痛,良方也。
最新文章
-
右肺腺癌伴胸膜转移中西结合治疗医案1 张训景
刘某男78岁2017.01.19初诊主诉:右肺腺癌伴胸膜转移8月余,克唑替尼治疗7月,右侧胸壁麻木2级6月余。胸腔镜病理恶性上皮肿瘤,符合分化查的肺腺癌胸膜转移。
-
经方实验录之抑郁症 张宝华
)既往有抑郁症、腰脱等病病史。春仨月,发陈之际,人亦应之。本就抑郁家,逢此之时,阳气郁而难发而化热,固有斯殃。观其脉证乃肝郁脾虚,痰热内扰之象,宜于此处求治。小柴胡汤、桂枝汤、温胆汤合剂加减观之。
-
不孕症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不孕症是指育龄夫妇性生活正常,同居2年以上,未避孕而未能受孕者;或曾经有过孕育,而2年以上未能受孕者。近年来不孕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不孕症发病率占育龄期女性的6%~15%。不孕症发病率的递增趋势可能与晚婚晚育、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相关。
-
门诊医案-脾胃相关 胡松岩
患者自发病以来,伴有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干结症状。否认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史。患者自发病以来,神清,精神一般,无消渴烦渴症状。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
-
为什么疼痛门诊的女病人多? 于军
下午无事,我小结了近一个月的门诊情况,发现男性患者的就诊人次占总就诊人次的35.4%。也就是说,我的疼痛门诊患者中约三分之二为女性。女性患有慢性疼痛疾病的比例更高、风险更大,有调查发现,在女性人群中慢性疼痛的患病率为45%,而在男性人群中为31%。
-
泄泻调理调理总结 谢江强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如水样,或伴见不消化食物,或有黏液为特征的常见小儿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尤为常见。此病大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
初步认识再生障碍性贫血 张宝华
本文将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和治疗进行探讨。(二)西医认识西医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
辩证论治子宫肌瘤 张宝华
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针对子宫肌瘤的病因病机,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气滞血瘀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内阻可影响脏腑功能,进而引起子宫肌瘤的形成。
-
痛经二十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2月18日王某,女,35岁,初诊。主诉:痛经20年。减少食用水果等。服药后手脚冷好转,梦多减轻,便溏2次,既往容易拉肚子,最近尚可。2024年01月04日其母诉服中药后拉肚子,余告知无碍,乃药力攻邪所致。大便稍成型,此次月经来时仍疼痛,但疼痛稍
-
心态第一 陈鹏
生命中,人来人往。有些人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有些人也只能陪你一段时光。。所以不去纠结爱不爱的问题,多赚钱多健身多读书,记住:天无绝人之路
学习
元宵节快乐
学习了
元宵节快乐
学习了
元宵节快乐
学习了
元宵节快乐
学习了!
元宵节快乐
学习
元宵节快乐
学习
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