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病的诊断及治疗 下

2022.09.21 402阅读 评论数 1 3

二、治疗

(一) 治疗原則

理气开郁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正如《医方论·越鞠丸》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对于实证除理气开郁外,应当根据是否兼有血瘀、化火、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化痰、祛湿、消食等法。故《证治汇补·郁症》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开提为次。至于降火、化痰、消积,犹当分多少治之”。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郁证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在实证的治疗中,应注意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清热而不败胃,祛痰而不伤正;在虚证的治疗中,应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正如《临证指南医案·郁证》指出治疗郁证“不重在攻补,而在乎用苦泄热而不损胃,用辛理气而不破气,用滑润濡燥涩而不滋腻气机,用宣通而不揠苗助长。

除药物治疗外,精神治疗对郁证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可以促进郁证的好转乃至痊愈,正如《临证指南医案·郁证》说: “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一) 治法方药

[肝气郁结]

1.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2. 方药:常用柴胡疏肝汤。本方由四逆散加川芎、香附、陈皮而成。方中的柴胡、香附、积壳、陈皮疏肝解郁、理气畅中。川芎、芍药、甘草活血定痛、柔肝缓急。胁肋胀满疼痛较甚者,可加郁金、青皮、佛手疏肝理气;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见嗳气频作,胸脘不舒者,可加旋复花、代赭石、苏梗、法半夏和胃降逆,兼有食滞腹胀者,可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化滞;肝气乘脾而见腹胀、腹痛、腹泻者,可加苍术、茯苓、乌药、蔻仁健脾除湿,温经止痛;兼有血瘀而见胸胁刺痛,舌质有瘀点、瘀斑,可加当归、丹参、红花活血化瘀。

越鞠丸亦为治疗本证的常用处方。本方针对郁证的主要病理变化,选用香附理气,川芎活血,苍术燥湿,栀子清火,神曲消食,并从而可以减少痰的生成而治痰郁,故用五种药而治六种郁。本方具有舒肝解郁、行气活血的功效,可采用成药内服,或根据病情加减作煎剂服用。

若情志抑郁主要导致肝气郁滞,脾胃失和,引起脘腹胀满不适,纳差、嗳气、苔腻等证,可采用六郁汤。方中以香附、川芎疏肝理气活血:苍术、 陈皮、半夏、茯苓、砂仁、甘草温运脾胃,和中燥湿;栀子清化郁热。此外,解肝煎可酌用,方中以芍药柔肝止痛,厚朴、陈皮、砂仁、紫苏健脾除湿、理气畅中。适用于肝郁兼见脾胃气机郁滞者。

[气郁化火]

1.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2. 方药:用丹栀逍遥散。该方以逍遥散疏肝调脾,加入丹皮、栀子清肝泻火。热势较甚,口苦、便秘者,加龙胆草、大黄泻热通腑;肝火犯胃而见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吞酸、嗳气呕吐者,可加黄连、吴萸(即左金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肝火上炎而见头痛、目赤者,加菊花、钩藤,刺蒺藜清热平肝;热盛伤阴,而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去当归、白术、生姜之温燥,酌加生地、麦冬、淮山药滋阴健脾。气郁化火,横逆犯胃,以致烦热胁痛,胃脘灼痛,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者,亦可采用化肝煎。方中以白芍柔肝缓急止痛;青皮、陈皮疏肝理气;丹皮、栀子清泄肝火;泽泻、贝母泄热散结。

[血行郁滞]

1.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2. 方药:可用血府逐瘀汤。本方由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味而成。四逆散疏肝解郁,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配伍桔梗、牛膝理气活血、调和升降。若血行郁滞而略显寒象者,可用通瘀煎。方中归尾、红花、山楂活血通络;香附、青皮、乌药、木香疏肝理气。若血瘀证象明显,胸胁刺痛,且胃纳较差,脉象弦涩者,可用血郁汤。方中以桃仁、红花、降香、苏木、穿山甲、韮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丹皮凉血活血;香附疏肝理气;山楂、红曲、麦芽活血化瘀、消食健胃。

[痰气郁结]

1.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2. 方药:用半夏厚朴汤。本方用厚朴、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半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合用有辛香散结,行气开郁,降逆化痰的作用。湿郁气滞而兼胸脘痞闷、嗳气、苔腻者,加香附、佛手片、苍术理气除湿;痰郁化热而见烦躁、舌红、苔黄者,加竹茹、瓜蒌、黄芩、黄连清化痰热;病久入络而有瘀血征象,胸胁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者,加郁金、丹参、降香、姜黄活血化瘀。

[心阴亏虚]

1. 治法: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2. 方药:用天王补心丹。方中以地黄、天冬、麦冬、玄参滋补心阴;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益气养血;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养心安神。本方益气养阴、养血安神之力较强,适用于阴虚较甚者。若心阴亏虚、心火偏旺,在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的同时,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者,可改用二阴煎。本方以生地、玄参、麦冬滋养阴液;黄连、木通、甘草清热泄火;枣仁、茯苓养心安神。必要时可兼服朱砂安神丸,以加强镇心安神、养阴清热的作用。但因方中朱砂有一定的毒性,故不宜多服或久服。心火亢盛、肾水不济,心肾不交而见心烦失眠,心悸怔仲,多梦,遗精,腰痠膝软者,可用二阴煎合交泰丸养心安神、交通心肾。遗精较频者,可加芡实、莲须、金樱子补肾固涩。

[心脾两虚]

1.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2. 方药:用归脾汤。本方用党参、茯苓、白术、龙眼肉、黄芪、当归、甘草等益气健脾、补气生血;枣仁、远志、茯苓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整个处方补而不滞。心胸郁闷,精神不舒者,加郁金、佛手片理气开郁;头痛加川芎、白芷活血祛风而止其痛。本证亦可选用七福饮,方中用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熟地、 当归滋补阴血;枣仁、远志养心安神;达到益气生血、补益心脾的作用。以气血两虚为主要表现,而见少气懒言、自汗、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者,可选用八珍汤或人参养荣汤。脾气亏虚,失于健运而见纳呆食少、食后脘腹胀满、少气懒言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病久气损及阳,兼见手足不温、形寒怯冷者,可用拯阳理劳汤益气温阳。

[肝阴亏虚]

1. 治法:滋养阴精,补益肝肾。

2. 方药:用杞菊地黄丸。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以致头痛、眩晕、面时潮热、或筋惕肉瞤者,加刺蒺藜、草决明、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柔润熄风。若肝阴不足而又有肝郁化火之象,兼见性情急躁易怒,口苦口干,舌红,苔黄等症者,可用滋水清肝饮。本方由六味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去白术出入,以地黄丸补益肝肾之阴,而以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清热泻火。虚火较甚,表现低热、手足心热者,可加银柴胡、白薇、麦冬以清虚热;月经不调者加香附,泽兰、益母草理气开郁、活血调经。

[心神感乱]

1.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2. 方药:用甘麦大枣汤。方中甘草甘润缓急,小麦味甘微寒,补益心气,大枣益脾养血。血虚生风而见手足蠕动成抽搐者加当归、生地、珍珠母、钩藤养血熄风;躁扰,失眠者,加枣仁、柏子仁、茯神、炙首乌等养心安神;喘促气逆者,可合五磨饮子开郁散结、理气降逆。

心神惑乱可出现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在发作时,最好根据具体病情选用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并结合语言的暗示诱导,对控制发作、解除症状,常能收到良好效果。一般病例可针内关。 神门、后溪、三阴交等穴位,伴上肢抽动者,配曲治、合谷;伴下肢抽动者,配阳陵泉、昆仑;伴喘促气逆者,配膻中。

[转归及预后]

郁证的预后一般均良好。针对具体情况,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对本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受到精神刺激后,病情常有反复或波动,易使病程延长。郁证中之病程较短,情志致病的原因得以解除者,通常都可以治愈;病程较长,情志致病的原因未能解除者,则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茯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预防与护理]

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及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正确对待各种事物,避免忧思郁虑,防止情志内伤是预防郁证的重要措施。

医务人员深入了解病史,详细进行检查,用诚恳,同情、关怀,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以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在郁证的治疗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郁证患者应作好精神治疗的工作。使病人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并帮助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以促进郁证的完全治愈。正如《类证治拔,郁症》说:“然以情病者,当以理谴以命安,者不能怡情放怀,至积郁成劳,草木无能为挽矣。”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医案3周某,女,54岁。自服头孢及感冒止咳药,继则不欲食,恶心,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濡。补气升清扶正,肺气足则肺气宣,则打喷嚏、流涕、咳嗽症状除。医案4姜某,女,69岁。本患者为阴暑证。

  • 薏苡附子散 李华歆

    ——列宁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散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炮)十枚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此乃厥阴病,气血不足,寒热错杂兼血淤,重用吴茱萸破阴寒,他药扶正祛邪襄助之。桂枝10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牡丹皮10克、吴茱萸15克、人参10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半夏15克、黄芩10克、炙甘草10克五剂,日一剂,水煎服。

  • 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脘腹发胀 夏耀飞

    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脘腹发胀杨某,男,3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8月25日初诊。方证辨证:此为“小承气汤证”,宜小承气汤加减治疗,其方如下:厚朴10枳实10当归15菊花10生麦芽30莱菔子10玉片10大腹皮10结果:2023年8月28日,

  • 美尼尔氏综合症中医方法 陈鹏

    文/陈鹏蝎子蜈蚣天麻醋鳖甲各100克加天名精十克打粉。。每天晚上五克。开水冲服。

  • 降压足疗方 曹雪盼

    邓铁涛教授认为高血压病治疗的关键在于从整体上调整人体气血阴阳,使上亢之虚阳,上逆之气血下行,疏通经络气血,恢复阴平阳秘、气血调畅的生理状态。双足部有诸多穴位,其中有不少穴位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同时足底部的心区、肝区、肾区等通过药物的药理作用,也有降压作用。

  • 修行(陈鹏医生) 陈鹏

  • 现代中医认识的桂枝甘草汤 张宝华

    桂枝甘草汤一、概述桂枝甘草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主要由桂枝和甘草组成。

  • 乌梅丸 李华歆

    ——高尔基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乌梅丸!蛔厥者,乌梅丸主之。仲景告诉我们治疗“蛔厥”可以“乌梅丸”,当然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局限在治疗“蛔厥”,也可以治疗长期的腹泻!

  • 月经量少中医教你怎么办? 白成振

    月经量少是指女性在月经周期中,经血量较正常情况明显减少的现象。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月经量少,中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在治疗月经量少时,除了考虑中医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缓解精神压力、避免滥用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