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食疗与养生

2022.09.06 407阅读 评论数 0 2
    秋季燥气当令,气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皮肤和五官干燥,所以秋天的食养原则为“燥者润之”、“减辛增酸以养肝气”。酸可收敛肺气,酸甘又可化阴,以滋养阴津而辛味则会发散肺气。故秋季应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适当多吃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秋梨、石榴、桔子、葡萄、猕猴桃、甘蔗、柿子等。也可多食用具有增液润燥作用的食物,如百合、荸荠、山药、银耳等。

    在此季节,唯有痰湿内生者喜燥恶湿,故人较为舒适。但气血不畅,气血两虚和阳虚怕冷者虽不怕燥,但毕竟冬天即将来临,寒凉肃杀之气将至,所以也不能贪凉,如西瓜与梨等寒性水果,仍不适食用,以免伤及脾胃之阳,这也是“收养”之道的重要内容。此外,秋天里也食用一些食疗方以达到养生保健之目的。1、四仁赤扁豆粥
    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冬瓜仁15克,白扁豆15克,苦杏仁5克,白豆蔻1克,粳米150克。将上述食材一起加水煮粥。此粥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健脾渗湿,利水消肿,定喘化痰,润肠通便之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对于风湿疼痛,水肿,妇女带下,肺热痰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咳喘,脾虚泄泻等的人群可常服此粥。
2、芡实莲藕粥
    芡实60克,莲藕100克,粳米150克。将莲藕洗净,切成小块,同芡实粳米一起加适量水煮粥。芡实具有补脾祛湿,益肾固精,补中益气,收敛镇静等功效。莲藕具有养胃滋阴,补血止泻等功能,故此粥具有健脾胃,滋肾精之作用。

3、百合二冬膏
    百合、天冬、麦冬各250克,将三味药洗净,加水文火煎煮2小时,过滤取汁,浓缩成膏。每100克加炼蜜50克混匀。每日早晚各用白开水调服20克。百合具有滋阴清热、宁心安神、润肺止渴等功效。天麦冬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故常服此膏具有养阴清肺、润燥止咳之功,可主治燥咳痰少,咽喉干燥、口唇干裂等症。
4、川贝冰糖梨
    取梨一个挖去梨核,川贝粉6克,冰糖10克,放入梨中蒸熟后服用,早晚各一次,此方具有润燥生津之功效,可治咽干、音哑、鼻燥、唇裂、干咳等症。

5、沙参银耳粥
    沙参15克,银耳15克,粳米200克。把沙参,银耳,粳米洗净,并先将沙参和银耳加水煮开,再小火煮15分钟,然后放入粳米煮粥后服用。沙参具有滋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功效。银耳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提神补脑、美容嫩肤等功效,常服此粥可防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症状,在秋季服用具有防燥伤人的作用。
6、生姜红枣汤
    生姜3片,红枣8枚,放适量水煎服。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等功效。红枣味甘性平,归脾、胃经。红枣具有补益脾胃,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效。此汤具有调和营卫,养益心脾,温中止咳,温肺止咳之功效,也适合秋季受凉后感冒后的人群服用。

7、紫苏茶
    紫苏10克,用开水泡服。紫苏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散寒解表、益气和中、安胎、解鱼蟹毒等功效。此茶适用于风寒表征、胸闷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食鱼蟹引起的吐泻腹痛等症状。
8、桑叶茶
    桑叶15克,用开水泡服。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宣肺热,明目等功效。此茶适用于风热表征、咳嗽、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症。现代实验证明,桑叶还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故糖尿病病人也可以常服此茶。
9、鲜芦根茶
    鲜芦根30克,用水煮开后服用。芦根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泻肺胃、生津止渴等功效,此茶适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吐、津少口渴等症。

10、桑葚汁
    取桑葚用打汁机打成汁后饮用。桑葚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养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通便之作用,桑葚汁适用于阴血不足、头晕目眩、头发早白、盗汗及津伤口渴、糖尿病之症。
                    杨家强主任供稿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家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减肥茶饮方 陈鹏

  • 桂枝加葛根汤小记 张宝华

    此外,桂枝汤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 甘草泻心汤小记 张宝华

    组成炙甘草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4枚(擘)、黄连3克方中炙甘草起到和中缓急、补虚益气的作用;黄芩清肺热,干姜温中散寒,半夏降逆止呕,大枣则补脾和胃;黄连则清热燥湿。适用人群与禁忌甘草泻心汤适用于脾胃不和、心火旺盛、肠道湿热等症状的人群。

  • 岳美中谈延年半夏汤 许春杰

    岳美中谈延年半夏汤,《古今录验》方,载于《外台秘要》。除此以外,延年半夏汤所治范围尚广。急出延年半夏汤全方,2剂后霍然而愈。我国中医药数千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我们勤于采掘,不忽略古之成方,所得又何止延年半夏汤一方而已。

  • 靠自己就能做得到:改善多年老胃胀 谢江强

    靠自己就能做得到:改善多年老胃胀孙先生自小就容易肚子胀气、便秘、反酸,只要稍有劳累或者应酬多了,胃胀就容易发作,一发作就吃不下饭,一进食就干呕恶心。临床上消化道疾病和心脏疾病,都可能引起胃脘部靠胸骨剑突的位置疼痛。此为三周左右的膏滋量。

  • 胃脘痛小记 张宝华

    胃脘痛一、症状胃脘痛通常以中上腹部的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恶心、呕吐、胃酸过多、胃胀、嗳气等症状。

  • 经方治疗咳嗽2例(丹栀逍遥散,白虎加参汤) 姚金虎

    麻黄加术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头痛1例,1剂即汗出热退。白虎加参汤治疗感冒咳嗽汗出1例,4剂后汗止咳消。麻黄加术汤跟丹栀逍遥散治疗外感病,一则从本脏论治,一则从五行相克理论治疗,不再赘述。

  • 服用膏方,找准时间 谢江强

    服用膏方,找准时间才有效膏方的服用时间因季节而定,一般春夏秋冬四季是在第一周和第二周的早、晚饭后一个半小时左右各服1次,第三周到第四周,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6周。

  • 针刺起沉疴   艾灸愈顽疾  一一 中医针灸技术培训有感 刘革命

    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首先安排了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进行了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中风病的培训,使广大学员对其诊断、分型、针灸取穴、手法补泄有了更加系统的掌握,为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培训中心随后安排了痛症的治疗的针灸培训。

  • 顽固汗证5年余,经方辩治效如神 宗琪

    患者:邵某某(住院患者)性别:女年龄:66岁初诊日期:2023年8月24日主诉及现病史:患者述近5年来出汗明显,以头部,后背,腋窝及腰部最为明显,伴腰痛,双下肢大腿外侧疼痛感,晨起偶有口苦,食后胃部胀满,咽部有痰,夜间下肢抽筋,眠差,夜尿频约4-5次,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