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睡床的分与合
很多家长为了晚上方便照顾孩子,从其出生起就与之同床而眠,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越来越强,家长也会因过于宠溺孩子,舍不得与之分床而睡,这对其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首先,家长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与外界交往频繁,接触和携带致病菌的机率也较多,因成人抵抗力较强,往往不易生病。但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婴幼儿,其“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对外来致病邪气的抵抗力不及成人,若与大人同睡一张床,甚至是一个被窝,容易被大人身上携带的病菌所感染而生病。正如吴鞠通所言:“其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
其次,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具有挥发性成分的分泌物等,可经口鼻、肛门、皮肤腺体排泄出来,常带有一定的气味,若在空气畅通的情况下,这些秽浊之气会迅速扩散,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但在夜间密闭的卧室里,因空气流通不畅而导致秽浊之气浓度增高,婴幼儿接触这些高浓度的秽浊之气,而缺乏新鲜空气的供给,会让孩子感到呼吸困难,脑供氧不足,因而引起睡眠不稳、易做噩梦和半夜哭闹等现象。若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睡眠,会影响孩子脑组织的新陈代谢,严重者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特别是对于一些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则更为不利。王烈教授就曾指出“人味毒”是小儿哮喘夜间发作、反复不愈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其次,家长在熟睡的过程中会因体位不当或拽扯被褥而不慎压住小儿或捂住其口鼻,影响小儿呼吸,特别是对新生儿来说容易造成其缺氧而窒息。特别是同在一个被窝时,孩子会因大人的搂抱、被褥过厚和包裹过严而使体温升高,汗出增多,出现伤津现象。最后,家长长期陪孩子一起睡,不利于孩子独立的性格的培养,特别是在孩子4岁以后,对男女性别差异会有初步的认识,并产生好奇。此时,若依然和异性家长同睡,会对孩子的两性认识产生一定影响,也会造成孩子过于依赖父母,情感脆弱的表现。同时,孩子与父母同屋,还会影响夫妻之间的正常生活,对维护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不利。
了解了上述合床而眠的弊端,家长们又该怎样做呢?其实,孩子在2岁以前是可以和家长一起睡的,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情感的培养,但不是同床,而是分床。
婴儿出生后,家长就可以在自己的卧室准备一张婴儿床以方便照顾,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温度适宜。这样不仅利于孩子的呼吸,也可防止熟睡时家长对孩子造成误伤,为其将来分室而睡打下基础。
孩子2~3岁时,家长就可以找适当的时机与孩子分室而睡了。刚开始,孩子可能会不适应,但家长切勿因心疼而放弃。分室而睡是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家长可以采取循序渐进和鼓励的方法,逐渐让孩子适应这个过程。比如在孩子睡觉之前,可以给他讲一些励志的小故事,待其熟睡后再离开,但不要急于关灯和关门,以免孩子夜里醒来因找不到父母而害怕。由此让孩子逐步适应只开客厅的灯或是卧室的暗灯,并逐步过渡到关灯、关门睡觉。并从陪其入睡到睡前短暂陪伴,再到让孩子自己回房睡觉,这样既不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也有利于培养其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孩子性早熟,家长应该知道哪些 谢江强
“性早熟”一词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也引起了医生和家长们的广泛重视。那么性早熟是怎么一回事,又该如何规避?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女孩发病率较男孩多,约为男孩的9倍。性早熟会对孩子产生一些不利因素。 -
湿邪缠绵致病解 —— 以三焦为径的化湿要诀 刘颖
察其掌纹模糊如浸水,断为"湿瘀阻络",取萆薢渗湿汤加地龙12克、桃仁9克,外以苦参30克、黄柏15克煎汤浸泡,十日渗止痂脱。此案正合"湿性氤氲,非风药不能胜"之古训,医者当执三焦为纲,令气化复常,则湿浊自散。 -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看经方的起源 谢江强
迄于明清,随着伤寒之学大兴,尊张仲景为医圣,视其著作为“医方之经”,导致《伤寒杂病论》的方剂被称为“经方”,意谓“经论方”“经典方”。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看经方的起源经方起源于何时?但是,我们可以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某些条文进行探析。 -
从"培土生金"谈脾胃与肺系疾病的深层联动 刘颖
《内经》"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十二字,道尽咳喘病机本质。半月后咳减痰出,此案始明"培土生金"非虚言,乃气化之道的实体演绎。唯有参透《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深意,方能在呼吸重症领域开疆拓土。 -
孩子大腿皮纹不对称有问题吗 谢江强
大腿皮纹不对称大腿皮纹不对称和DDH的关系如何呢? -
孩子“O”形腿、“X”形腿正常吗 谢江强
事实上,如果你发现孩子的腿没有大人那么直,并不需要过多担心,因为在8岁以前,孩子有点“O”形或“X”形腿绝大多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就是说,在大约2岁之前孩子有点“O”形腿,在2~8岁有点“X”形腿是正常的,要是孩子一生下来腿就笔直挺立,反而可能不正常。 -
枳术汤、外台茯苓饮、吴茱萸汤三方合用治胃痛呃逆 高颖
其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的功效。 -
慢性盆腔炎 反复腹痛便秘案 鲍宝生
慢性盆腔炎反复腹痛便秘案收到年前最后一天来诊的护士长反馈中医可以解决很多一般看不好的疑难杂病但中药跟中药之间差挺大的不是随便都能吃得好经方纯粹好用多了比一些专家的各种杂方大方方病人辨证准确方向正确是前提这就需要医生臻德精术也需要患者缘分信任了如想知道我用了 -
伤寒论第二十六条(三) 张宝华
对于热津液伤时,后世有些医家就不像仲景这么治了,后世认为这个情况时都得滋阴。《神农本草经》说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三) 张宝华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恶寒者”,这是虚到一定程度了而限于阴了,机能沉衰了就会畏寒怕冷的。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九十条(一) 张宝华
九十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如果把“下”改成“温”,则为探讨“汗、下、温”三法治疗的次第问题。根据前面讲的,这段先生为了阐释这个汗、下治病的先后次第及所宜。这都是依据治疗疾病的实质所需,它有宜汗的,有宜下的。
-
湿温潮热与伏火发热的临床辨证要点以及区别 崔国宁
湿邪遏阻阳气,热邪不能外透,蕴伏于内而发为潮热。伏火发热-临床辩证要点-发热特点: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这是因为伏火是火热之邪伏藏于体内,一旦发作,火势较猛。
-
伤寒论第六十三条(三) 张宝华
麻黄汤他不是三两嘛!有喘的表证得解表定喘,麻黄汤得用,但不是整个的麻黄汤,他有汗嘛!汗是里热的缘故,里热则桂枝不可用,麻黄汤把桂枝去了,我们就得做到量体裁衣,个人量身打造,每个处方都是专人定制,一人一方,严丝合缝才圆满解决疾病。
-
伤寒论之五十九条(二) 张宝华
哪有“大下之后,复发汗”的,这我是没遇到过。他是体内的津液匮乏了,没有水液了,这样导致的小便不利。这种情况“勿治之”,千千万万不要再利小便了。师之教化就在这,你可得上心记下来,刻在骨子里,可不能犯前面那样二百五的低级错误。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9—申时(膀胱经当令) 张训景
膀胱经最旺,有利于排毒。申时气血流注于膀胱经。膀胱经是很重要的经脉,在中医里号称是太阳。所以膀胱经千万别理解为储尿器的问题。申时阳气继续衰减,阴气逐渐增加,膀胱经最盛。膀胱经负责人体尿液和汗液的排出,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系统。
-
8剂阴毒汤治愈“阳后久咳不愈1月余”案 宗琪
患者;赵某某性别:男年龄:23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14日主诉:新冠后咳嗽不愈1月余。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
中元节 陈鹏
晚上出门带个小香囊里面装点盐糯米硬币桃枝之类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让我们继续探讨仲景“对照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这两个条文对比的意义不同的“脉证”却用了同一个“方”,其中奥妙确实值得挖掘!所以我大胆推测第176条的“寒”与此是一个用法,应该代表的是一种实
-
先给孩子化痰 谢江强
先给孩子化痰老祖宗所留下的许多化痰方子中,最基本的方子就是二陈汤。萝卜有助消化、开胃健脾、顺气的作用,经常给孩子食用萝卜,能够帮助他消化中焦的积食,疏理脾胃之气。莱菔子有化痰行气的作用。
-
减肥 潘洪波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张仲景还有一个减肥的方子,它就是枳实白术汤。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