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治:中医独特的治法

2022.06.07 34阅读 评论数 1 10
《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涵义有二:一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征象不能完全反映本质的情形,此为假反治;二是指在正治的基础上,兼用反治或顺从疾病性质而治,此为真反治。

反治法作为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思路上与西医有很大差异,或可借以补充西医“对抗治疗”的不足。应加强对它的理论研究,通过多学科、多角度地分析探索,掌握它的本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规律。

反治法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又:“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微者逆之”,意思是病情较轻的,要逆其病气,就是说根据病变性质采用与病气相对的药物治疗,统称逆治法或正治法。它是中医临证的一般治则。“甚者从之”,意思是对病情较复杂或病势较重的,治疗上要顺从其病气。如何顺从?《素问·至真要大论》进一步指出:“从者反治”。明确提出,顺从就是反治。并进一步指出反治即“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反治”的内涵

《医碥》指出:“以热治寒,以寒治热,谓之正治,又谓之逆冶。以热治热,以寒治寒,谓之反治,又谓之从治,而有真反、假反之分。”

假反治

如今谈到反治,往往解释为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并且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性质不尽一致,也就是征象与本质不尽一致,征象不能完全反映本质的情形。也可属于广义的反治,即假反,主要用于“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的治疗。例如“寒因寒用”指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疾病,也称以寒治寒;“热因热用”指用温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疾病,也称以热治热;“通因通用”指用具有通利性质的药物治疗有通泻症状的实证,也称以通治通;“塞因塞用”指用具有补益性质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也称以补开塞。

真反治

真反治因其治疗特征是顺从病性,故又称“从治”。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在正治的基础上,兼用反治,是一种从少逆多的治法,即反佐。“从”,有药物服用方法上的“从”,也有药物配伍上的“从”,“从”的比例小,在整个治疗中起辅助作用。例如,用寒药治热性疾病,热证盛可抗拒药的寒性,在药物服用时出现格拒现象,当在寒药中加入少量与病性一致的热药时,顺从了病性,引导寒药发挥作用。又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意思是用寒药治热病须温服,用热药治寒病须凉服。其中起反作用的热药用量小且药味少,或仅仅是服法,这可谓“从少逆多”。

二是完全的真反治,即顺从疾病性质而治。张介宾《类经·论治类》言:“宜于全反者,自当尽同无疑矣。”在假反中,顺从的是假象;在真反中,顺从的是“病势”。如《医碥》所言:“真反者,如风火暴盛,痰涎上涌,闭塞咽喉,非辛热之品不能开散,不得已暂用星半乌附巴豆等热品,是则真反也。”对痰火壅盛病证,暂用辛温开通顺势而治,即以热药治热证。针灸疗法中的热证施灸法也属于真反法,即用灸法治疗中医八纲辨证中病性属热的证候,包括外感热病和内伤热病,以及外科痈疽疮疡等多种疾病中所出现的热性病证。顺应病势的治疗源自中医“重阳必阴”、“物极必反”的独特思维方式,即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同气相求”,即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甚者从之”,即顺应机体的抗病趋势。

不管正治还是反治,是“从”还是“逆”,我们都需要知其常,通其变,准确地把握尺度。《素问·至真要大论》进一步说:“从多从少,观其事也。”何谓从多,何谓从少?张介宾《类经·论治类》说:“从少谓一同而二异,从多谓二同而一异,必观其事之轻重而为之增损。”总之,反治的应用需要我们对传统的中医哲学有深刻的领悟,对中医临床有足够的经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智敏 谢刚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调理 谢江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不同年龄的儿童诊断标准不同。中医认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大多是由于先天小儿体内正气不足,在脏腑中以肺、脾、肾三脏不足为主。治疗上若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发作期间,应按不同的病症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 苏仁养和膏配伍分析(陈医生) 陈鹏

    [适用范围]1,反复容易感冒咳嗽/咽喉炎/鼻炎/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系统方面2,胃口不好,倦怠乏力,面黄肌瘦,免疫力差等脾胃系统方面3,小孩子长不高,挑食厌食4,成年女性宫寒,月经少,气色不好,5,产妇的子宫修复,帮着排瘀阻6,三高人群7,腰膝酸软,夜尿频繁

  • 膏方调经心得4 谢江强

    膏方调经心得42.温阳补肾膏:肾阳虚衰型《妇科膏方应用指南》。再将阿胶、鹿角胶加适量黄酒浸泡后隔水炖烊,冲入清膏搅拌和匀,最后加入蜂蜜、饴糖、冰糖文火收膏即成,以滴水为度。每于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次20g,每日2次,早晚饭后开水调服。连续服2~3个经期。

  • 栀子大黄汤 李华歆

    ——克雷洛夫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栀子大黄汤!所以湿热的患者出现“心中懊憹,或热痛”的情况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栀子大黄汤”!栀子大黄汤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 附子在伤寒论中应用的方剂及作用 张宝华

    此方中附子温阳散寒,与干姜共同起到回阳救逆的作用。

  • 不再是疑难杂症 谢江强

    不再是疑难杂症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中风后遗症属于中医“偏瘫”“偏枯”“偏痿”“偏废”的范畴,“偏”指的是偏瘫,瘫、枯、痿、废则是指后遗症。

  •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大都脾胃虚弱(二) 李娟

    咱们分享了一期,关于孩子脾胃虚弱的问题,浏览量及反馈都很高涨。或者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中药介入调理体质。此时,就怕孩子病后初愈的喂养错了。

  • 夜间出汗案 朱浩宇

    某女,五十左右,夜间出汗,舌淡苔薄白,自服六味丸不效,予八味丸去三泻改汤,重用,一剂汗止。

  • 现代中医认识的桂枝甘草汤 张宝华

    桂枝甘草汤一、概述桂枝甘草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主要由桂枝和甘草组成。

  • 月经量少中医教你怎么办? 白成振

    月经量少是指女性在月经周期中,经血量较正常情况明显减少的现象。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月经量少,中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在治疗月经量少时,除了考虑中医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缓解精神压力、避免滥用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