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三十六条(一)
“太阳与阳明合病”,你看看这又是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是下利吧!可见“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推求推求,这个“必自下利”就是个倒装句式,我们通过这个书的条文前后对照,融会贯通后,可以推求而得知的。要是一定如第三十二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这样,那么这个三十六条也不会不下利,但你看它不是,条文没有这么说吧!可见第三十二条“必自下利”是个倒装句。这个书它确实不好读,研究起来很烧脑的,但开动脑筋,广开思维后,反而越来越有乐趣,这里其乐无穷,它严丝合缝,内涵丰富,已臻完美,岂不大美?能解病活人,去苦存甘,岂不大德?能洞观生理病理至理,岂不大道?但这个书得反反复复的读,用心去领悟方有所得,有所悟,只着眼于局部,片段上取舍就是所谓的断章取义了,那只能收之东隅,失之桑榆了。
这条的太阳与阳明合病,就是太阳病和“满”。满,咱们先生有“胸满”和“腹满”,阳明病有“腹满”,在阳明篇会说这个,阳明病是胃家实,有腹满。这条是“胸满”,或者有“大便干燥”,这两种病,就是“喘而胸满”,太阳病和满同时发作的,也叫合病。
“喘而胸满者”,“喘”呢?太阳病有喘,阳明病也有喘。阳明病的喘由下及上,胃里实得厉害,大便不通。若胃实,就是胃里停蓄东西多了,所谓宿食一类的就是了,它下不去就往上压迫,咱们说气机,胃气以下行,下降为顺,若胃实,气机逆乱了,失其常则逆行于上,影响到肺,是会喘的。那么胃要是满,它会往上压迫,压迫这个横膈膜。咱们知道肺主呼吸,人的呼吸通过肺来实现,横膈膜是参与其中的,它上下配合,吸气则横膈膜往下,呼气,横膈膜往上,肺一张一开与之相配合。那么如果胃满了,影响到了横膈膜的运动了,它活动的空间有所缩小了,进而就波及到肺的吸不气,横膈膜往下压不下去了嘛,所以“腹满而喘”,这是阳明病的“喘”,到阳明篇就有了。
麻黄汤证的这个是“喘而胸满”,它不是阳明病,这个是由于喘,呼吸短促使胸部的内压逐渐增高而造成的胸满。缘于表不解,气不得旁达,往上来,波及肺,而造成的喘,这个还是在上了,所以不可下,阳明的喘是在里,里实才可以下,到阳明篇就好说了。“喘而胸满”,是以喘为主,由喘而造成胸满,而不是腹满造成的喘,喘而胸满与阳明病没有关系,千万不要“下”,即使大便干也不要吃泻药,仲景先生就说了,“宜麻黄汤”,应该以麻黄汤来解表,这个喘而胸满打表上来的,你还得解表,表解了,喘满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从“痰瘀痹阻”谈胸痹心痛的破结之法 刘颖
此症非单纯痰浊,实乃痰瘀胶结、心脉痹阻之候。复查心电图示ST段回升,印证"痰瘀同治"之效。"今人胸痹多因膏粱厚味、七情过极,致痰瘀互结,痹阻心脉。 -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看经方的起源 谢江强
迄于明清,随着伤寒之学大兴,尊张仲景为医圣,视其著作为“医方之经”,导致《伤寒杂病论》的方剂被称为“经方”,意谓“经论方”“经典方”。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看经方的起源经方起源于何时?但是,我们可以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某些条文进行探析。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失眠5年案 宗琪
诊断:太少两感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3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大枣6个桂枝20g赤芍20g生姜20g葛根60g制附片15g苦杏仁15g厚朴30g薄荷10g香附30g煎服方法:冷水1600毫升左右泡透(开盖煎),水开煮到 -
摇孩子会不会把孩子摇傻 谢江强
但可以明确的是,婴儿摇晃综合征属于儿童虐待,是大人抓住哭闹不止的孩子使劲摇晃宣泄自己的情绪,是外人都能看出的明显伤害性动作的结果。所以婴儿摇晃综合征在国内比较少诊断,并不代表国内的孩子比较耐摇,也不代表国内儿童虐待少见。 -
哪些食物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谢江强
免疫力也需要后天完善,孩子出生后接触各种微生物,免疫系统在和各种病原体接种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因子等,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除了母乳之外,对于健康的孩子,没有特别的食物能提高免疫力。 -
伤寒论第二十六条(七) 张宝华
再看看书上别的方药,一般六七味药用水是六升,或者七升,唯独这白虎汤它搁一斗,它要求煮到米熟,那就得时间长啊!现代药理学说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从以上这些咱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石膏先煎法更加合理。 -
从少阳论柴胡类方应用心得——谈《伤寒论》第96条之临证体悟 刘颖
《伤寒论》第96条详述小柴胡汤证治,历代注家多执"往来寒热"为辨证眼目。今不揣浅陋,试以三焦气化论柴胡剂运用心得,或可补前贤未尽之意。对于柴胡剂用量尤当斟酌。可见柴胡类方运用贵在调畅气机,非必以量大取胜。于肿瘤术后调理中,柴胡剂尤显妙用。 -
退热贴、湿毛巾裹腿为什么这么流行 谢江强
退热贴、湿毛巾裹腿为什么这么流行不知何时开始,退热贴已经成为发热的标配,无论大人小孩,只要发热,无论体温、状态如何,先给额头来上一贴。 -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六) 张宝华
“身必痒”,这个状态下的人准痒。咱们看看这个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那么这个“如疟状”,也就是定时发寒热。桂枝汤证是定时发热汗出的。 -
伤寒论第二十条(五) 张宝华
伤寒论一百一三方,八十七味药,你要是停留在先生授之之鱼,而不甚求解其渔,充其量就是个半瓶满啦!
最新文章
-
银翘蝉衣汤治外感后声音嘶哑(暴喑) 陈锦辉
二药合用,既能疏散外感风热之邪,又能清热解毒,消除咽喉炎症,为治疗外感后声音嘶哑的关键药物。经诊断为外感后声音嘶哑,给予银翘蝉衣汤治疗。银翘蝉衣汤作为治疗外感后声音嘶哑的有效方剂,通过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宣肺开音等多重功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
儿科食积案(杨文豪原创医案) 杨文豪
李**,男,6岁荆州市沙市区首诊2024-08-20挑食,夜寐时汗出多,40斤/108cm,舌质淡润,舌苔薄白腻,大便稍干结,1日一行,扁桃体二度肿大,后咽壁色泽可,近几日有咳嗽,精神可。
-
桂枝汤治疗怕风、怕冷、汗出医案 张训景
徐某某,男,32岁,2023.06.16初诊主诉:怕风、怕冷、汗出3年余。2023.07.07三诊怕风、怕冷、乏力好转,汗出改善不明显,眠差。汗出,怕风,怕冷,紧张均消失。
-
临证医案 胡松岩
患者外邪侵袭,余毒未消,机体正气不足以使其内外消散,邪毒走散,流注于关节热毒蕴结,腐筋蚀骨,故见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舌红苔黄俱为佐证中医诊断:关节流注余毒流注证。患者李某,男,38岁。
-
咳嗽验案一则 李华歆
医案面诊患者女年40余岁,现居广东深圳2024年07月12日初诊以“咳嗽伴口苦近1周”为主诉求诊!
-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 谢江强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儿童与成人不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补时必须掌握分寸,根据小儿的体质、病因和当时病情,酌情施治,犹如量体裁衣,尤其小儿雏芽嫰质,不堪药物误伤,只宜清膏,药量宜轻。而在当前儿科临床,更为多见的却是喂养过度,营养过剩导致多病。
-
养肝护肝 谢江强
养肝护肝中医认为“肝主藏血”,即肝脏具有贮藏、收摄血液,调节血量之功能。应多食强肝养血、排毒护肝的食物,如鸡肝、党参、花生、红枣、枸杞子、红豆、黑豆、猪肝、天麻、柴胡、菊花、车前草等。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焦虑哭泣5年余”案 宗琪
诊断:眩晕病处方:柴胡桂枝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5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肉桂20g赤芍20g生姜20g大枣6个制附片15g仙鹤草60g浮小麦6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开盖煎),水
-
低血压 谢江强
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90/60mmHg。低血压患者没有症状,不需治疗。老年性低血压不仅可引起心脑灌注不足,严重者还可能引起心绞痛、脑中风。脾肾阳虚型低血压。胡献国黄成汉如何辨证足浴治疗老年性低血压中医杂志2006年10期还可以配合足部按摩。
-
浅析《复方鲜竹沥液》 胡松岩
言归正传,今天聊聊一个比较经典的中成药——《复方鲜竹沥液》。我考证了一下,复方鲜竹沥的处方组成没有找到古代名家医案,所以它大概率是近代的医药工作者的创新。
学习
学习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