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学习《脾胃论》体会一二

2022.08.06 935阅读 评论数 5 18

漯河市中医院,刘革命
《脾胃论》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晚年代表作,成书于1249年,全书共3卷,约5万余字,列方63首。李东垣(公元1180一1251年)力戒当时固仲景之时弊,从客观实际出发,创立“补土派”。在学习《脾胃论》的过程中略有心得,简述如下:
1 重视脾胃
1.1脾胃是元气之本
东垣阐发《内经》“土者生万物”的理论,认为,人的生命主要靠元气(即真气,乃先身生之精气)的维持,而元气又主要靠胃气的滋养。认为无论外感或内伤发病,都是由于人体气的不足,而气之所以不足,而气之所以不足,是因为脾胃损伤所致。如书中《脾胃则九窍不通论》日:“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所以,论治注重脾胃,便成了贯穿全书总的论治精神。
1.2脾胃为升降之枢纽
李东垣根据“天人相应”之理.认为人身心肺居于上,肝肾居于下。脾胃居于中而为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可见脾胃健运,升则上输心肺,降则下归肝肾,才能维持“清阳”“浊阴”的正常升降运动。反之,则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九窍,都会发生种种病证。在脾胃关系的认识上,东垣特别强调生长和升发的一面。他认为“夫脾者阴土也,至阴之气,主静而不主动;胃者阳土也,主动而不息,阳气在于地下.乃能生化万物……脾受胃秉乃能熏蒸腐熟五谷者也”。脾只是“为胃行其津液”,“脾全借胃土和平,则有所受而生荣”,因此.东垣在理论上非常重视升发脾阳之气,在治疗时常用升麻、柴胡之类的药。
1.3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在发病机理上,东垣认为脾胃(主要是胃)起着主导作用,所谓“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如果脾胃的升降作用失常,或只有下降而不升浮,或只有脾气升浮而不下降浊气,都会发生疾病。在病理上他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在治疗上强调补脾胃,主张“升阳益气”、“甘温除热”等法,这些论点对中医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指导着后世的临床实践。
2 创阴火理论
2.1 阴火理论的渊源
阴火理论虽由李东垣首先提出,但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初步阐明阴火与元气的对立统一。至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言:“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疫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在对《内经》“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理论发挥基础上提出阴火理论。李东垣的阴火理论认为阴火的特征是:①内伤之火;②下焦之火,元气之贼;③因脾胃虚弱、元气不足由生。
2.2临床实践及思考
 李东垣据阴火病机而述其表现:“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燥热,上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燥热。”“脾胃之证,始得之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笔者对其临证要旨体会如下:李东垣强调“脾胃气虚,诸病乃生”,阴火的病理基础是脾胃气虚,因而应该有脾胃气虚的表现,如纳呆,少气懒言,腹胀,隐痛,便溏等;有气虚下陷证,如脱肛,遗精,子挺等;有气郁下焦,阴火上冲证的表现,如浑身燥热,烦热,头痛,气喘,脉洪大,苔黄或黄腻等。在治法上,李东垣主张:“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针对阴火,李氏创立了“甘温除热法”,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
2.3注意禁忌症
很多慢性疾病也有发热症状,但是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虽然慢性疾病多有“正气衰”的病理基础,但仍应该抓住主要矛盾,以“泻实”为主。故而抓住疾病的本质,切实掌握阴火理论的理论实质、辨证要旨,方可灵活运用“甘温除热法”于疾病治疗之中。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革命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肾病综合征的膏方调理 谢江强

    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状群。依据这些肾病综合征特有的表现,就可以明确诊断。(一)膏方对本病的主要作用肾病综合征大抵属于中医学“水肿”“肿胀”范畴。

  • 经方实验录之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 张宝华

    一老年男性住院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真菌感染。住院医师考虑其肺纤维化,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高年体弱,预后不良,舌光镜,舌中隐黑,中医看来亦是认为正虚邪实,病情在进展中,预后堪忧。

  • 中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 谢江强

    中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中老年一般是指人类生命历程中青年之后的阶段,包括中年和老年。老年人五脏日虚、阴阳渐衰,其根本病理特点是“以虚为本”,或因虚致实,虚实夹杂。

  • 慢性膏咽炎和扁桃体炎的膏方调理 谢江强

    慢性咽炎与慢性扁桃体炎1.慢性咽炎慢性咽炎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慢性咽炎全身症状均不明显,以局部症状为主。一般而言,急性咽炎的全身症状较轻,急性扁桃体炎的全身症状往往较重。急性期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发展成为慢性咽炎或扁桃体炎。

  • 膏方制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谢江强

    膏方制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口尝有“砂粒感”制备中使用的器具,如浓缩设备、容器、搅拌用的棒子、竹片、筛网等这些器具清洗不干净,存在、带入或脱落灰屑。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2日张某,女,66岁,初诊。阴寒凝结于下,阻遏阳气伸展,则手脚冰凉。今复诊告知口苦消失,余症均未减。2023年10月31日服药后回访,上述症仍未见明显变化,已无信心再服中药。嘱其适当运动,饮食均衡,少盐少糖,生活作息规律,避风保暖。

  • 别让病从口入 谢江强

    别让病从口入为急性肠炎“嘘寒问暖”有一次,一个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说孩子因为几天前吃了很多烤羊肉串,又喝了几瓶饮料,回家后便开始上吐下泻,好几天都过去了,到现在孩子每天仍然要腹泻2至3次。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身痛逐瘀汤 张宝华

    四、总结身痛逐瘀汤是一种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

  • 从“黄芪桂枝五物汤”谈“半身麻木”治疗 张训景

    安*,男,52岁,2023.08.18主诉:手足麻木、脸麻5个月。半身麻木(血痹)概述麻木仅见于半侧肢体者为半身麻木。在古代医籍中,半身麻木与四肢麻木均属“痹”、“中风”等病证范畴,金代以后始麻木症名。半身麻木一症较四肢麻木为重。其中肝风内动所致者尤易发生

  • 腰疼腿疼方药也行 王晨阳

    上周治疗一个双腿疼的女性患者,73岁,发病有半个月了。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主怒气伤肝,胸腹中积聚,腰脐间瘀血。治腰膝酸痛,麻木),牛膝活血通络,引药下行。可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肮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瘰疬,跌打损伤。后嘱壮腰健肾丸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