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案】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

2020.06.05 283阅读 评论数 0 13

患者,32岁。

初诊日期:2018年4月18日。


主诉:未避孕3年余未孕。

末次月经:2018年3月27日,平素月经周期2~3个月,行经5d,量偏少,色红,有血块。

平素性急,经前烦躁,性欲减退,畏寒,纳眠可,二便调,舌淡黯苔薄白,脉弦细。


既往:2016—2017年服来曲唑促排3个周期。

孕产史:2014年自然流产史。

辅助检查:阴道超声示双侧卵巢卵泡数>12个。


女性激素六项(2018年3月29日):

雌二醇62pg/mL,

卵泡刺激素5.65mIU/mL,

黄体生成素13.2mIU/mL,

泌乳素10.8ng/mL,

睾酮0.50ng/mL,

孕酮0.73ng/mL。


西医诊断:

①继发性不孕,

②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证型:肾虚肝郁证。

治则:补肾疏肝,理气活血。

方药:

桑寄生、川断、紫石英、骨碎补、香附、鸡血藤、当归、浙贝母、郁金、泽兰、红藤各15g,丹参20g,陈皮10g,法半夏12g。


14剂,每日1剂,分早晚服。


二诊:2018年5月2日,

月经未潮,诉性欲较前改善,去陈皮10g,改香附剂量为12g,加胆南星12g、益母草15g、川芎15g、生甘草9g,再服14剂。


三诊:2018年5月16日。

乳房胀疼,带下增多,月经未潮,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滑。

方药:一诊方去陈皮、法半夏、红藤,加葛根15g、升麻10g、王不留行15g,继服14剂。

随后,患者一直坚持服用,半年以后卵巢功能恢复,成功怀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虽然属于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但在中医看来,这种病人还是经过辨证论治,属于肾虚肝郁,抓住病机,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中医的神奇所在,也是我们中医人对患者最好的承诺👌。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超鹏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不寐病案一则 曹雪盼

    治病应以求本如遇疑难杂症还需以脉凭证患者之前多遇之医多以症对症以补为主故中焦气机阻滞更甚病情更甚故治病之法需小心谨慎。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2日张某,女,66岁,初诊。阴寒凝结于下,阻遏阳气伸展,则手脚冰凉。今复诊告知口苦消失,余症均未减。2023年10月31日服药后回访,上述症仍未见明显变化,已无信心再服中药。嘱其适当运动,饮食均衡,少盐少糖,生活作息规律,避风保暖。

  • 纳呆病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18岁主诉饮食不佳一年余,患者平素饮食不佳无胃口,三餐不知饥挑食无精神大便干燥三四天一次费劲无口干口渴无腹胀呕吐眠差不易睡面黄舌淡白苔白腻脉缓辨证:脾胃虚弱辨病:纳呆给予方剂:生白术30g肉苁蓉15g当归12g桃仁10g炒麦芽30g炒谷芽15g焦三仙

  • 夜间出汗案 朱浩宇

    某女,五十左右,夜间出汗,舌淡苔薄白,自服六味丸不效,予八味丸去三泻改汤,重用,一剂汗止。

  • 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脘腹发胀 夏耀飞

    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脘腹发胀杨某,男,3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8月25日初诊。方证辨证:此为“小承气汤证”,宜小承气汤加减治疗,其方如下:厚朴10枳实10当归15菊花10生麦芽30莱菔子10玉片10大腹皮10结果:2023年8月28日,

  • 美尼尔氏综合症中医方法 陈鹏

    文/陈鹏蝎子蜈蚣天麻醋鳖甲各100克加天名精十克打粉。。每天晚上五克。开水冲服。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张某某,男67岁。既往有肺结节,反应性关节炎,颈椎病,脑梗等病史。观其面暗,舌暗,舌下瘀滞,苔白厚中黑,正是痰饮于内久矣,当下复有风寒叩表,不可不兼顾之,且有血淤之象,依仲景方法,外解风寒,内化水饮,兼及血淤。

  • 桔草相遇可宣肺,止咳利咽已千岁 张宝华

    3.用药期间注意饮食:患者在服用桔梗甘草汤期间需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 重温一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张宝华

    三、适应症1.神经衰弱:对于长期失眠、多梦、易醒的患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精神状态。

  • 月经量少中医教你怎么办? 白成振

    月经量少是指女性在月经周期中,经血量较正常情况明显减少的现象。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月经量少,中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在治疗月经量少时,除了考虑中医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缓解精神压力、避免滥用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