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痛症的真实原因 新站人民医院潘洪波

2021.09.07 986阅读 评论数 2 25
当你有头、颈、肩、胸、腰、腿、的酸、麻、胀、痛时,表明,你的脊椎已经出现问题了,多数情况下,只要你将错位的脊椎正位,症状也将会消失。如果每一节脊椎骨都处于正常的位置,那么整个脊椎呈现出两个向前的弯曲(颈曲和腰曲)、两个向后的弯曲(胸曲和骶曲)。当脊椎的弯曲度是良好的————该弯的地方弯了,该直的地方都直了,人就不容易生病;如果脊椎的生理弯曲改变,身体则往往陷入亚健康或是慢性病的困扰。人体的31对神经分别从脊椎的椎间孔穿出并贯穿全身,调节支配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当骨盆、脊柱错位后,本来间隙就很小的椎间孔,首先变形,周围肌肉、韧带张力发生改变,脊椎的三维运动(前屈、后仰、侧屈)发生障碍,进一步压迫血管、神经,阻塞经络,引起一系列的感觉运动障碍和脏腑生理机能改变,造成内分泌机能紊乱,导致多种疾病发生。早期的头痛、头晕,视力下降、颈部僵硬,多梦、失眠,口渴、心烦、耳鸣、耳聋、胸闷、气短,肩胛酸痛、腰膝酸软、全身乏力,反应迟缓,腹部胀痛、小便困难、便秘、腹泻,肥胖、消瘦,男性阳萎,女性月经紊乱,经络进一步阻塞,病情进一步加重,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加速了人体的衰老进程,甚至发生癌变。同样,当某一器官不健康时,也可以从脊椎骨上找到其异常之处,且直接通过养护脊椎拔除病根。错位,就是骨头位置不正。骨与骨之间只要有轻微的错移、不正,就会引起周围正常软组织紧张、紊乱,相应的肢体就会出现的痛、麻、冷等不适症状。复位就是用手法对骨头的错位微调,以达到筋、腱、骨、肉之间的平衡,从而解除、减缓其紧张和疼痛。


各种痛症的真实原因
脊椎简介:脊椎由7块颈椎骨、12块胸椎骨、5块腰椎骨、1块骶椎、1块尾椎(骶椎和尾椎分别是由出生时的4~5块骨头融合而成一块)组成。   每一节椎骨与相邻的椎骨之间都是通过复杂的关节、韧带以及椎间盘相互连接的。椎间盘就仿佛是脊椎缓冲压力不可缺少的"海绵垫",它的秘密其实埋在中央,那里有一种弹性极强的胶状物。这种胶状物中,水分占了80%,所以它像果冻一样可以随着外界的压力而改变位置和形状。为了不让"果冻"四处滑动,在它的四周,还环绕着厚厚一层纤维,纤维环就像桶箍一样牢牢地把"果冻"锁在最里层--因为一旦这颗"果冻"溜出纤维环,就会压迫到从椎骨中央穿行的脊髓神经,产生各种痛苦的症状,也就是常见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类型。椎骨之间的其他小关节、韧带也同样有可能在我们每天的行动中发生各种损伤。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只是很微小的细节,不足为奇,实际上每一个细节都可能破坏脊椎整体,乃至影响全身的健康。例如,某一节颈椎错位,极有可能压迫到与之相连的脊神经,导致其下方脏器功能的失调,因为穿过颈部的脊神经往往要通往全身各处,所以全身功能都会因此而受牵连,高位截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某一节腰椎间盘突出,则有可能导致位于它上方整个脊椎生理弯曲发生改变,继而压迫椎管里的脊神经,不但引发剧痛,还影响脏器功能。   我们的头、颈、肩膀,如同树枝一样,它们与脊椎这根主干是不能分开的整体。严格来说,头部甚至可以认为是脊椎的延伸,因为头和脊椎从我们还是胚胎那么小的时候就已经连为一体、共同生长了。所以脊椎的姿势会直接影响头部,而头部的活动也直接影响脊椎,影响全身功能。连接头与脊椎的是我们的颈部,如果您姿势不当,例如习惯头部向前倾、下巴过分内缩、肩膀耸起等,都会造成颈部肌肉紧张与僵硬,长此以往不但肩膀会感到疼痛、麻木,整个背部甚至都会感到不适,乃至全身健康水平下降。   那么骨盆呢?骨盆牵制着脊椎基底,影响它的自然曲度,如果骨盆过于往后、过于往前或者两边骨盆一高一低,都会导致长短腿现象的发生,进而使脊椎侧弯、脊髓受到压迫,最终使得与脊神经相连的脏器功能下降。


错位可能导致那些疾病?


各种痛症的真实原因
各种痛症的真实原因
颈椎1  眩晕、偏头痛、失眠、嗜睡、头昏沉、颈性高血压、脑供血不足


颈椎2  眩晕、头痛、失眠、嗜睡、眼干涩、耳鸣、心动过速颈椎3  眩晕、头昏沉、偏头痛、颈肩综合征颈椎4  头昏、恶心、呃逆、双手麻木、肩周炎、落枕颈椎5  胸痛、心跳过缓、恶心、呃逆、颈、肩、手掌胀痛颈椎6  血压波动、肩部疼痛、肩、拇食二指麻颈椎7  气短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肩胛痛胸椎1  气短、气急、肘手痛、凉、早博胸椎2  气短胸痛胸椎3  肺部、支气管症状、易患感冒胸椎4  胸背痛、胸闷、长叹气胸椎5  口苦、低血压、胃痉挛胸椎6  胃痛、消化不良、胃痉挛胸椎7  胃溃疡症状、消化不良胸椎8  免疫功能低下胸椎9  肾功能障碍、小便白浊、尿不畅胸椎10  肾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胸椎11  肾功能障碍、尿道病胸椎12  下腹疼凉、疲劳综合症腰椎1  结肠功能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腰椎2  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腰椎3  膀胱、月经不调、尿少、腰、膝内侧痛无力腰椎4  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侧腰椎5  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无力怕寒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侧骶椎   腰骶关节病变、足根痛麻凉感、膀胱病尾椎   尾骨痛 你可以对照上图或上表,检查自己的那块脊椎骨错位了,或自己有什么症状,检查相应的脊椎骨是否错位,用正骨的方法将错位的骨头正位。怎样简易检查:


各种痛症的真实原因
1.被检查者最好是穿一件薄衣,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一侧;2.检查者两手都取出食指和中指,靠近被检查者头部的一手横向按住脊椎的上段;另一手与脊椎方向竖直平行,食指和中指分别放在中心线的两旁。顺着脊椎用大约两分的力量往下滑动。3.看脊椎是否正直,一方面通过手下直接的触感,另一方面通过观察衣服上留下的滑动轨迹,这也是建议穿件薄衣的原因。也可以这样自我检查:用一筒保鲜纸,中空处用木棍填实,外再卷一张浴巾,仰卧在硬床上,用该棍卷从腰至颈在背上逐节抵压,有痛处即是 。(也可以代替保鲜纸筒)


脊柱定位:摸不到的是颈一;


能摸到的是颈二;


能转动的是颈七;


中间一节是颈四;


不能转动的是胸一;


肩胛内侧最突点水平连线是胸四;


肩胛最下端水平连线是胸七;


第十二肋骨起点是胸十二;


第十二肋骨端水平连线是腰二;


髂骨上端水平连线是腰四;


骶椎上端第一棘突是腰五;


腰椎下方是骶椎;


骶椎下方是尾椎;


正骨的方法需要正骨医生施治。轻微的脊椎骨突起,可用两只大拇指叠加按压凸出的脊椎骨,按压时可在脊椎处,先用生姜去皮后涂抹药酒再按压,压平为止。内凹和侧弯比较难自己正位。


治疗痛证是中医的一个优势,止痛效果非常好。当然痛证要归类,沈绍功老师提出3个治疗思路。


第一,根据病证的性质分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4类。隐痛以虚为主,胀痛以气滞为主,刺痛、绞痛以血瘀为主。治疗隐痛的药,主要是生黄芪;治疗胀痛的药,主要是柴胡;治疗刺痛的药,主要是红花。


第二,根据部位来分,分为8个部位:头痛用天麻;目痛用草决明;齿痛用石膏;咽痛用露蜂房;胁痛用金钱草;脘腹痛用木香;腰背痛用狗脊;上肢痛用桑枝30g,下肢痛用木瓜15g。


第三,根据疼痛的性质分为4类:炎症,神经,外伤,占位性包括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炎症疼痛,主要的药是生薏苡仁;神经痛,主要的药是石菖蒲、郁金;外伤痛,主要的药是三七和苏木,三七磨成粉用3~6g;占位性的疼痛,主要用山慈菇。当然,治疗疼痛还可以针药并用,针灸止痛非常有效。


疼痛性质


隐痛———以虚证多见,分气虚和阴虚两类。气虚治当补益中焦脾气,兼顾血运。主药:生黄芪、炒白术、茯苓、陈皮、赤芍、白芍、当归。阴虚治当补益下焦肾水,兼滋营阴。主药:生地黄、黄精、山药、泽兰、川楝子、玄胡。


胀痛———以实证多见,分肝郁、痰浊、食阻3类。肝郁治宜疏肝开郁,主药:柴胡、香附、牡丹皮、石菖蒲、郁金、川芎、薄荷;痰浊治宜祛痰降浊,主药:竹茹、天竺黄、枳壳、茯苓、陈皮、全瓜蒌、丹参;食阻治宜消导畅中,主药:木香、焦三仙、生鸡内金、连翘、蒲公英、茯苓、陈皮、莱菔子。


刺痛———以瘀血多见,治当活血化瘀。主药: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郁金、苏木、地龙、水蛭。


绞痛———除气滞血瘀外,还可经寒凝诱发,治除疏肝化瘀外,还应重温通散寒。主药:高良姜、炮姜、鹿角霜、桂枝、乌药、细辛、制川乌、制草乌。


疼痛部位


头痛———分风邪、肝阳、痰蒙、气虚4类。风寒治当祛风散寒,主药:防风、荆芥穗、川芎、白芷、桂枝、白芍、细辛;风热治当祛风清热,主药:连翘、白菊花、薄荷、蝉蜕、桑白皮、葛根。肝阳治当平肝潜阳,主药:天麻、白菊花、草决明、珍珠母、生石决明、生栀子、川楝子。痰蒙治当豁痰开窍,主药:胆南星、天竺黄、川芎、莱菔子、石菖蒲、郁金、枳壳、生薏苡仁、车前草。气虚治当升清降浊,主药:党参、黄精、升麻、当归、玄胡、葛根。


目痛———以肝火多见,治当清肝泻火。主药:夏枯草、生栀子、草决明、野菊花、制大黄、车前草。


齿痛———分胃火和肾虚两类。胃火治当清胃降火,主药:生石膏、知母、生薏苡仁、升麻、川牛膝。肾虚治当滋肾降火,主药:生地黄、黄柏、玄参、怀牛膝、牡丹皮、徐长卿。


咽喉痛———分风热和虚火两类。风热治当疏风清热,主药:连翘、金银花、蝉蜕、僵蚕、露蜂房、野菊花、苏梗。虚火治当滋阴降火,主药:生地黄、麦冬、黄连、肉桂、马勃。


胸胁痛———分胸痹和肝郁两类。胸痹治当温通胸阳,主药:生黄芪、桂枝、全瓜蒌、薤白、川芎、乌药;肝郁治当疏泄肝郁,主药:柴胡、香附、枳壳、赤芍、白芍、川楝子、玄胡、金钱草、牡丹皮。


脘腹痛———分寒积、气滞、痰食、中虚4类。寒积治当温通散寒,主药:高良姜、香附、乌药、木香、白豆蔻、小茴香、云南白药。气滞治当疏肝和胃,主药:柴胡、枳壳、炒橘核、青皮、川楝子、玄胡、当归、白芍。痰食治当消导通


腑,主药:莱菔子、枳壳、焦三仙、制大黄、蒲公英、全瓜蒌、草决明。中虚治当补气健脾,主药:生黄芪、桂枝、白芍、炒白术、生杜仲、陈皮。


腰背痛———分肾虚和风湿两类。肾虚治当补肾通络,主药:鹿角霜、桂枝、生地黄、山药、鸡血藤、老鹳草、川断、生杜仲、桑寄生。风湿治当祛湿通络,主药:生薏苡仁、地龙、防风、防己、陈皮、鸡血藤、伸筋草、豨莶草、木瓜。


四肢痛———又称痹痛,参见关节炎诊治。


疼痛病种


炎症性———分8类。阑尾炎责之于湿热壅积,治当清利湿热、通腑导滞,主药:生薏苡仁、牡丹皮、制大黄、红藤、赤芍、蒲公英、川楝子、玄胡。胰腺炎责之于气滞湿热,治当疏泄清利,主药:柴胡、枳壳、香附、木香、丹参、生薏


苡仁、牡丹皮、陈皮、白花蛇舌草。胆囊炎责之于胆气不通,以利胆为主,主药:茵陈、泽泻、金钱草、黄柏、生栀子、姜黄、郁金、车前草。胃炎责之于中焦虚寒,治当健脾温中,主药:生黄芪、桂枝、炒白术、茯苓、高良姜、香附、白芍、蒲公英。胸膜炎责之于肝阴不足,脉络失和,治当柔肝和血,主药:当归、白芍、葶苈子、薄荷、丹参。腹膜炎责之于寒气凝结,气机受阻,治当温通散寒,主药:桂枝、木香、乌药、炒白术、干姜、生黄芪、大腹皮。盆腔炎责之于胞宫虚寒,治当补虚暖宫,主药:炮姜、桂枝、党参、当归、艾叶、蛇床子、淫羊藿、鸡血藤、伸筋草。心肌炎责之于痰浊痹阻,治当豁痰通痹,主药:党参、丹参、苦参、全瓜蒌、薤白、石韦、石菖蒲、郁金。


神经性———分三叉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3类。三叉神经痛责之于风袭阳明,治当祛风通络,主药:白芷、葛根、僵蚕、玄胡、薄荷、红花。肋间神经痛责之于痰阻胁络,治当祛痰通络,主药:苏木、姜黄、莱菔子、全瓜蒌、炒橘


核、丹参、郁金、三七粉。坐骨神经痛责之于寒湿阻络,治当温中通络,主药:制川乌、制草乌、桂枝、生薏苡仁、地龙、鸡血藤、老鹳草、川断、木瓜、汉防己。


外伤性———分扭伤、劳损、脱出3类。扭伤责之于瘀血内停,治当活血化瘀,主药:红花、赤芍、云南白药、川断、川牛膝、陈皮、鸡血藤、路路通、生栀子。劳损责之于肾虚阳衰,治当补肾温阳,主药:蛇床子、女贞子、补骨脂、狗脊、生杜仲、桑寄生、鹿角霜、桂枝、川断。脱出责之于肾虚血瘀,治当补肾活血,主药:补骨脂、鹿角霜、生地黄、菟丝子、丹参、桃仁、老鹳草、川断、地龙、三七粉。


占位性———分结石、增生、肿瘤3类。胆结石责之于胆汁瘀阻,治当利胆化瘀,主药:金钱草、泽泻、车前草、郁金、生鸡内金、川楝子、丹参。泌尿系结石责之于湿热下注,治当清利湿热,主药:炒苍术、生薏苡仁、黄柏、川牛膝、金钱草、王不留行、白花蛇舌草、海金沙、泽兰、桑白皮。骨质增生责之于肾亏,治当调补阴阳,主药:蛇床子、补骨脂、女贞子、白芍、威灵仙、木瓜、川断。肿瘤责之于气滞瘀毒,治当疏导解毒,主药:丹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蒲公英、郁金、柴胡、桃仁、红花、三七粉。


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从医70余年,辨治思路缜密,诊治痛症颇有特色。他认为中医从古到今对疼痛的认识都比较直观,主要指症状而言,常把身体内外产生的一种难以忍受的苦楚称作疼痛,虽然有各种不同证型的疼痛,但通称为痛症。针灸治疗疼痛优势明显,除各种急性疼痛外,临床主要用于急性组织损伤消退后的持续疼痛,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多见于某脏器或某一处软组织慢性劳损性疾病。程莘农认为这些慢性疼痛多数本身就是主症,也是一种疾病,如关节痛、颈肩痛、腰腿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但不能把慢性疼痛简单地看作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疼痛有寒热虚实之分,如《证治准绳·杂病》所说:“暴痛多实,久痛多虚,高者抑之,郁者开之,血热者凉血,气虚者补气,不可专以苦寒泻火为事。”临床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将程莘农痛症诊治要点分述如下。


分清部位


程莘农认为诊治时应首先根据疼痛部位判断属于哪一个经络或脏腑。“经络所通,病候所在,主治所及”,各经脉病候与其经脉循行特点密切相关。只有熟记经络循行,认清病候归经,才能够准确地进行经络辨证,辨别归经。通过分析,判断病在何经、何脏(腑),据此进行处方配穴,或针或灸,或补或泻。进行经络辨证时,除应重视十二经病候规律外,还应注意经脉循行部位或所支配部位的病变,尤其是局部的疼痛、麻木等感觉变化和拘挛、屈伸活动转侧受限等功能障碍症状,如脾经通过腹部,故腹部胀满疼痛属脾,多取三阴交;前头痛多取百会;偏头痛多取风池;头顶痛多取涌泉等,都是依据经脉循行路线进行经络辨证。


各种痛症的真实原因
王焘《外台秘要》曰:“头项背痛,随身痛即灸,不在正穴也。”对于疼痛,程莘农按照“诊病之处即是治病之处”的规律,常常采用压痛选穴法,以压痛点作为针刺的治疗点,分穴位压痛选穴和非穴位压痛选穴,前者常用的有募穴、背俞穴以及四肢的穴位;后者又称阿是穴压痛选穴,广泛用于扭伤、痹症、落枕等病,如牙痛近取颊车、下关,远取合谷、内庭。


患者,女,48岁,2002年12月17日初诊。诉心慌、胸闷,颈项僵硬半年余。患者半年前感心慌、胸闷,曾在医院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经过服药物治疗后,不见好转。现心慌、胸闷,劳累或者夜间加重,并伴有颈项僵硬,头痛头晕,严重时夜间不能平安入睡。心脏功能检查未见异常,做X光检查提示“颈部生理屈度变直”,其他如常。


诊断:(营卫不和型)胸痹。


治则:舒筋通络,调和营卫。


取穴:以心肺之表里经穴为主,并按症取穴:大椎、风池、肩髃、合谷、外关、曲池。


治法:补法与平补平泻法,针刺与拔罐并用。


针刺治疗后,在颈项部进行拔罐(走罐和摇罐),自觉颈项僵硬立即缓解。故依法调治,同时嘱每日做3次颈部锻炼,每次1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后心慌、胸闷症消。


按:此患实为颈椎病引起的迷走交感反应,出现心慌、胸闷。肩髃、曲池、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穴,肩髃行气活血、蠲痹通络,曲池清泄头目,合谷通经止痛,大椎、风池按症所取之穴,大椎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刺之可振奋督脉之阳气,可引清阳上行,并疏通督脉气血,引督脉之气补他经之不足,同时刺激各方面的神经肌肉,并松解粘连,缓解痉挛,改善大脑及颈肩部供血,平衡各方向应力;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八脉交会穴之一,有疏通经络、解痉止痛之功;同时配以拔罐,可清除留于经于此处脉中之瘀血,直接舒缓颈项僵硬,从而祛瘀生新,共奏蠲痹止痛之功,以上诸穴合用,对于颈椎病引起的早期颈项僵硬具有较好的效果。


判断虚实


程莘农认为治疗时仅停留在病位的辨别是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辨别其性质,从而予以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不同治疗。导致疼痛的病理因素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即“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前者为实痛,后者为虚痛。


因此,诊治痛症时应详判虚实,多从以下9个方面辨别虚实: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拒按者多实,喜按者多虚;喜寒者多实,喜热者多虚;饱则甚者多实,饥则甚者多虚;脉实气粗者多实,脉虚气少者多虚;新病年壮者多实,久病年衰者多虚;痛剧而坚,一定不移者多实,痛徐而缓,莫得其处者多虚;痛在脏腑中,有物有滞者多实,痛在腔胁而牵连腰背者,无胀无滞者多虚;补而不效者多实,攻而加剧者多虚。


程莘农认为医者必须在对患者病情虚实掌握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或善补或善泻的穴位,并相应施用补泻手法以加强补泻的效应,才能得到最佳的补泻效果。《千金要方》曰:“凡用针之法,以补泻为先。”判别虚实是补泻效果的最基本因素,选穴与应用补泻手法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发挥的,但这3个因素没有任何1个能单独决定补泻的效果,而且任何1个因素都能影响另外的2个因素。


各种痛症的真实原因
疼痛所在部位的腧穴,是决定针刺浅深的基础,病情虚实是决定针刺浅深的关键,对于顽证、痛证如针刺反应不够强,就需加大刺激,要依患者的年龄、体质决定。对于腹腰、四肢内侧等疼痛,腧穴刺之宜深,头面、胸背、四肢外侧等疼痛,腧穴刺之宜浅。针刺得气后,依据病性及患者体质,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对于气血虚弱,身体羸弱诸虚病证,施用补法,以鼓舞人体正气,使某种低下的机能恢复旺盛的作用;而对于高热疼痛,邪气亢盛诸实病证,则用泻法,以使某种亢进的机能趋于正常。


除常用的捻转补泻法、提插补泻法、平补平泻法外,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气海、关元、肾俞等穴为补;而针刺十宣、中极、委中、曲泽等穴为泻,所以针刺时正确地选用腧穴,也是实现针灸虚实补泻的一个重要方面。


患者,男,29岁,2003年9月12日初诊。诉胃脘部疼痛7年余。患者于7年前感胃脘部疼痛,曾在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过服药物治疗后,明显好转。但时常胃脘部不适,多在饭后1~2h后出现隐隐疼痛,痛处固定,喜按,喜热饮,面色萎黄,四肢倦怠,纳食可,无恶心呕吐,二便调,舌尖红,中有微黄苔,脉来虚弦。


诊断:(胃虚受寒型)胃脘痛。


治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取穴:以背俞、任脉经穴为主,并按症取穴脾俞、中脘、气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公孙。


治法:补法与平补平泻法,针灸并用,中脘、气海加灸。


次日复诊,自诉胃脘疼痛缓解。故依法调治,每日1次,10天后痛解。


按: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升降失常,取胃之募穴中脘,健运中州,理气止痛;脾俞乃脾经背俞穴,温运中焦;足三里为胃之合穴,“合治内腑”,调理脾胃,理气止痛;气海为任脉经穴,可调一身之气;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经穴。程莘农治疗虚证疼痛,常在多气多血之经选取一些腧穴以增强补虚之功。如足阳明胃经常多气多血且气多于血,故其合穴足三里常用作补虚之要穴。公孙穴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八脉交会之穴,虚证配中脘、足三里等穴健脾益胃,实证配内关、太冲等穴疏肝行气,为临证调理脾胃的有效穴。


细审寒热


寒热不和则痛。《素问·举痛论》载“寒气客于经脉之中,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可以看出,寒热不和,气血失调而致痛。


程莘农认为无论何种疼痛,因于寒的十常八九,因于热的十仅二三。其所以然者,寒主收引,主凝滞,无论其为有形的寒邪,或为无形的虚寒之邪,都容易使经脉发生收缩、牵引、细急、稽滞、拘挛等病变,妨碍气血的运行而致痛。尤其是阳气亏损的虚寒病变,或血液虚少不足以营养经脉,或阳气衰微不足以温煦组织而致痛。


各种痛症的真实原因
凡寒邪盛的,往往出现气逆、胀满、强直、身重、拒按、不思食,舌苔白滑、脉来弦紧有力诸症。凡属虚寒的,则每见恶寒、倦怠、气短、喜暖、喜按、时作时止、遇冷加剧,舌淡苔薄,脉来沉细无力诸症。因于热盛的疼痛,则多有恶热喜冷、口渴思饮、烦躁不宁、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苔黄少津、脉来弦数、痛而不可近等,由于热邪燔灼气血而致。热盛致痛,虽不是太多,要区分寒热真假,应着重注意脉象的有力与无力,舌质的淡与红,舌苔的润与燥,口渴与不渴,喜冷饮与热饮,胸腹是否温暖,小便的清与黄,欲或不欲盖衣被等。


患者,男,27岁,2002年9月26日初诊。诉腰痛1周。1周前因贪凉就地铺席而卧,前2日未觉异样,第3日自觉腰部疼痛,不能转侧,不能入睡。因家中为一楼,疑为受凉,遂用棉被包裹腰部以暖腰,疼痛略有减轻,但仍感腰部沉重,活动受限,睡眠轻浅,由家人搀扶至诊所,腰部裹以棉被,舌苔白腻,脉沉。


辨证:(寒湿型)腰痛。


治则:行气止痛,舒筋活络。


取穴:肾俞、腰阳关、委中、大肠俞、关元俞、腰痛点。


治法:平补平泻。痛点、肾俞、大肠俞加火罐,委中刺络拔罐。


按:治疗结束后患者自觉腰部沉重感较前减轻、疼痛感消失大半。嘱其起居避风寒。每日治疗1次,针刺2次后患者可以直腰行走,针刺5次后腰部疼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正常,睡眠亦好转,嘱其日后起居避风寒。寒证腰痛拔罐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的目的,热证腰痛拔罐以达到清热散瘀、通经活络的目的。针刺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关元俞以及腰痛点等穴,并借火罐之热以除寒湿,温经散寒,使经络得通。委中为针灸治疗腰痛最常用的一个远端穴位,在患侧委中穴刺络拔罐以加强治疗效果。《丹溪心法·腰痛》云:“血滞不下,委中刺出血,仍灸肾俞、昆仑。”但以上所言均指邪实宜泻之证,正虚者则不可妄刺,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所曰:“刺委中大脉令人仆,脱色,不可不知也。”局部取肾俞、大肠俞针刺加火罐及腰痛点针刺,共奏温经祛湿,通经通络之功,诸症悉除。


辨别气血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和则百病不生,气血失和而百病由生。《医宗必读》强调:“气血者,人之所以赖以生者也,气血克盈,则有邪外御,病安从来?气血虚损,则诸邪辐辏,百病丛集。”气血循行全身,不断为全身组织器官提供丰富的营养,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程莘农十分重视调理气血,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气和血两个方面,尤其老年人的身体疼痛则多因气血不足。凡属痛在气分的,多见胀而痛,时作时止,痛无常处。凡属痛在血分的,多见痛而硬满,疼痛部位相对固定,并呈持续性的疼痛,多属于有形的血痛。其他如食积、痰滞等,亦属于有形的一类。


各种痛症的真实原因
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血辨证,有助于指导补泻手法的实施,气少之经不宜深刺,以免诛伐太过,耗伤正气;血少之经不宜出血,灸壮也不宜过大、过多,以防伤及阴血;多气多血之经可“出血”“出气”,即可施行刺血疗法或针刺泻法;少气少血之经则“恶气”“恶血”,即不宜采用泻法,应使用补法;多血少气之经可“出血”“恶气”,即可刺血但不宜过分耗伤正气;少血多气之经可“出气”“恶血”,即可用泻法引邪气外出,但不宜刺血。如偏头痛,为少阳经循行所过,少阳经多气少血,多气则气逆而上,出现胀痛,选穴时必选引气下行的远端穴位,如足临泣穴等。


患者,女,25岁,2002年11月28日初诊。诉痛经8年余。8年来,多在经行末期或经净之后小腹疼痛,痛势绵绵,喜暖喜按,月经色淡量少,质清稀,伴有腰酸腿软,手足不温。经中药、西药的治疗都不能断根。神疲乏力,面色蜡黄,食欲不佳,大便溏泻,小便清长,痛甚时四肢冰凉,面色苍白,心悸,头晕,现脉细无力。


辨证:(冲任虚寒型)痛经。


治则: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取穴: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针刺用补法并加灸。求诊时为经行第1日,每日治疗1次,至经净。嘱下次经至时复诊。


连续治疗3次月经周期后,痛经症消。


按:对于痛经的辨证,程莘农强调以虚实为纲,首辨气血。实证疼痛多发生在经前或经期,以气滞血瘀型和寒凝气滞型多见,宜用泻法,在月经来潮前的3~5日开始针刺,至月经来潮为止,寒凝者可以加灸法;若经至仍腹痛者,可继续针刺1~2次。虚证疼痛多发生在经后,宜用补法,多于月经将净前几天开始针刺,平时则以治本为主,也可加用灸法。如经前痛者,针天枢、三阴交、关元;经行脐腹绞痛,针气海、阴交、大敦;经后作痛针三阴交、关元。患者气血虚弱,血海不足,胞脉失养,故小腹绵绵作痛,得按则减;气血两虚,故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气血虚甚,则心失所养则心悸,头面失其所荣则头晕面色苍白,脉细无力为气血俱虚之象。关元是人体阴阳气血的关口,归任脉,可补气血,暖下焦,养冲任;脾俞、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养血益气,补益全身血分之亏虚;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调理气血;足三里为补益气血之穴,诸穴合用,冲任调和,气血生化有源,并在针刺的同时加艾灸,既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之功,又有温煦胞宫,调经止痛之用。


疼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很多病理性疼痛本身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对人体的危害往往比其他疾病更大,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定位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指征,采用非药物的针灸治疗方法,成为人类战胜疼痛的又一个亮点。程莘农的痛症临床治疗原则,在病候归经的基础上,分清部位以远近取穴,判断虚实、细审寒热、辨别气血,指导补泻得气针法,为复杂的针灸治疗痛症开创了一条简易明了的治疗思路。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刘凯 资质认证

    学习了,总结很系统!

    2022-02-08 06:41 评论数 0 0
  • 杨宇 资质认证

    学到了!

    2022-01-17 05:43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现代视角下的大承气汤 张宝华

    大承气汤通过通腑泄热,峻下实热,攻积导滞的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减肥茶饮方 陈鹏

  • 辩证论治脂肪肝 张宝华

    若辨证属瘀血内结者可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常用活血化瘀药有桃仁红花丹皮赤芍五灵脂等。总之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应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为基本原则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选择合适的中药和食疗方案进行调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优势总结 崔国宁

    三、调理整体健康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时,注重调理整体健康,而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 现代视角下的附子理中丸 张宝华

    在使用附子理中丸前,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 管好身体的风门,告别久治不愈的落枕人体 谢江强

    管好身体的风门,告别久治不愈的落枕人体有五大风门,即风池、风府、风门、天宗、禀风等穴。35岁的白先生的病症就是开缝引风邪的典型。经过针膏并用的治疗,白先生因落枕而头枕部连及后脖颈疼的症状没了。

  • 中医靠传承,才能生生不息 朱强伟

    中医的传承,靠的是一辈一辈人的不断接力,才能绵延至今。在中医几千年的传承中,出现过很多的医家,虽然他们的名字不是很响亮,也许你也从未听过他。

  • 爱。。 陈鹏

    爱文/陈鹏有的时候会爱上一个动作有的时候会爱上一个背影有的时候会爱上一段文字有的时候你站在我面前不讲话我也会爱上你有的时候要知道爱屋及乌有的时候要知道自私的爱比不上爱众生有的时候要知道克制比爱更好所以无所谓好坏问心无愧最好无所谓对错至少不和别人添麻烦我羡慕

  • 阳山畈的桃花 陈鹏

    阳山畈的桃花(投稿)文/陈鹏那一年天空蔚蓝孩子们在山涧嬉闹阳山畈的桃花如你的脸庞娇艳欲滴那一年的桃花被阳光和歌声点燃日子也充满了芬芳急匆匆三月桃花九月寒时光拉开距离让我们越来越陌生香枕无眠弹指一挥容颜散尽梦中人已入空门只剩下那寂寞的桃花盛开云睡了月睡了只有

  • 虚劳 陈焕灵

    基本情况:陈某,女,29岁,高中教师。上方去茯苓、炒薏苡仁,加生黄芪10g/1包。自备补中益气丸浓缩丸,用法:1次8粒,日3次。五诊:2023.08.10自诉气短仍偶有,伴轻微腰累,余无特殊不适。15付日1付,1付冲服300ml,分早晚饭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