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

2021.07.10 106阅读 评论数 0 3

孙某,女,60岁。2014年1月4日初诊。

 

患者近日因情志不遂而心烦不宁,坐立不安,整夜不能入寐,白昼则体肤作痛,甚则皮肉瞷动。胸胁苦满,口苦,头眩,周身乏力,小便赤涩,大便干结。舌绛,苔白腻,脉沉弦。辨为肝郁化火,痰热扰心之证。

 

治以疏肝清热,化痰安神之法。

疏方:

柴胡18g,黄芩10g,半夏20g

栀子10g,陈皮10g,竹茹20g

枳实10g,炙甘草10g,党参10g

龙骨30g,牡蛎30g,生姜8g

天竺黄12g,豆豉10g,大枣12枚

 针方

针灸:期门,太冲,四神聪

服药七剂针灸五次,心烦、口苦、头眩症减,每夜能睡四小时,惟觉皮肤热痛,二便少,舌苔白,脉沉,守方再进五剂针灸三次,烦止寐安,诸症霍然。




《灵枢·营卫生会》篇云:“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言人之寤寐与营卫气血阴阳的循环转运有关,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今之治不寐一证,多从心神论治,鲜从气机运转角度考虑。殊不知少阳为营卫气血阴阳运转之枢纽,喜条达恶抑郁,若情志抑郁不遂,使少阳枢机不利,气机不达,则阳不入阴而导致不寐,可伴有口苦、头眩、胸胁痞满、脉弦等肝胆气机不利之证。又气郁日久,必化火伤阴,炼津成痰,痰火上扰心胸,而使不寐加重,烦躁不宁。

 

本案出现肌肤疼痛、瞤动,乃气火交阻,痰热内扰有动风之象,治疗宗“火郁发之”、“木郁达之”的原则,以疏肝开郁为大法,兼以清火化痰,重镇安神为佐,本方由小柴胡汤、栀子豉汤、温胆汤三方加减中药调内脏针灸调理经络内外结合而成。用小柴胡汤,期门以疏利肝胆气机,栀子豉汤,太冲则清热除烦,温胆汤,四神聪而化痰安神。俾枢转气活,热退痰化,则一身之气机通利,营卫气血相贯如环,阳入于阴,神敛于心肝则人自寐也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王振刚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那一碗索面 陈鹏

    那一碗索面文/中医院陈鹏医生面条的鲜美不仅仅是口感那是妈妈的味道犹如人生正直/温暖/利他最朴素的味道为你勾勒出农村质朴的美每一碗面条都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每一碗面条都是一种岁月的印记见证了新合红色的光荣岁月面条的柔韧正如人生需要千锤百炼面条入口福气满溢愿你每一

  • 麻杏苡甘加术汤疗湿疹,效果显著 陈玉佳

    临床上湿疹比较烦人,多反复发作。我随即处方一张:麻黄9克,杏仁12,薏苡仁15,甘草10克,白术12克,苦参10克,丹皮10克,黄柏5克首乌藤15克,生地30克,黄芪15克。故麻杏苡甘汤加术,解表祛湿利水。生地,首乌藤,养血以制风。

  • 慢慢调慢慢养,松桂通脉活肩颈 谢江强

    慢慢调慢慢养,松桂通脉活肩颈白领们从早至晚在办公桌前处理事务,用电脑办公就同睡觉一般平常。常规治疗肩颈酸痛的主要方式是活血祛风,活血以疏通经脉、舒活脉络,祛除风邪以止酸痛。

  • 葛根汤 张宝华

    此外,葛根汤还可以改善肠胃功能,缓解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 中医视角下的肾炎 张宝华

    中医认为,食疗对肾炎的康复也有很大帮助,如冬瓜皮汤、鲤鱼汤等,可以清热利水,减轻肾炎症状。中医强调“心肾相交”,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肾炎的康复。

  • 岳美中谈延年半夏汤 许春杰

    岳美中谈延年半夏汤,《古今录验》方,载于《外台秘要》。除此以外,延年半夏汤所治范围尚广。急出延年半夏汤全方,2剂后霍然而愈。我国中医药数千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我们勤于采掘,不忽略古之成方,所得又何止延年半夏汤一方而已。

  • 四君子汤治疗腹泻 崔乐

    从中医角度多考虑是脾胃气虚证,根据望闻问切四人合参情况,决定给予其四君子汤加减调理治疗。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其病机是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乏源,运化能力失常。

  • 心悸胸痹刺痛案,7剂若失 李高勤

    何某,何某,男,30岁,新疆工作。:患者长年在新疆高海拔地区工作,自觉心悸,胸口针扎样疼痛,持续10-30分钟才缓解,2022年8月13日咨询于我,因有心梗风险,嘱完善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等检查。:1.患者心悸,胸痛,真扎样疼痛,为胸痹心痛。

  • 麻黄附子甘草汤 李华歆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麻黄附子甘草汤”的组成!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一枚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李绍武医案医话】中医再除鼻病顽疾 李绍武

    至此,唐小朋友鼻病顽疾症状已消失,诸证候亦消除,仍在继续调理脏腑巩固疗效中。西医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之类病症,分属中医的鼻鼽、鼻窒、鼻渊、打鼾病范畴,此类病症皆为鼻病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