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气

2022.09.13 390阅读 评论数 0 3

体内有病“屁先知”,屁多的人注意!出现这4种屁要警惕在中医里,屁有一个文雅的名字,叫做“矢气”,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就有许多通过“矢气”的性质,来分辨疾病进展的记录


今天也通过4种屁的类型,来告诉你身体哪里出了问题,如果你经常放这4种屁,就需要注意了,教你辨证分析,并正确参考这4种中成药。


第一种屁,热屁,也叫做实屁,因为实屁多热,热屁多实。放这种屁的时候,会觉得肛门有一股热流冲出体外,而且声音比较大,同时还奇臭无比,有人闻到都会表现出难以掩饰的嫌弃,放这种屁的人,同时还会口臭,脸色红等等,一般都是因为脾胃湿热了,可以参考一下黄连上清丸,清泻脾胃的湿热。


第二种屁,寒屁,也叫做虚屁,因为虚屁多寒,寒屁多虚,这种屁一般不太臭,也不太响,但是放这种屁的人,平常容易怕冷,总是比别人穿的多,有时候还会肚子冷疼,拉肚子,这可能就是脾胃虚寒了,需要我们温中散寒,可以参考一个附子理中丸。


第三种屁,响屁,这种屁声音都很响,感觉放屁的时候像是用了扩音器一样,离很远的人都能听到,而且肚子经常很胀,感觉好像肚子里有很多气,还容易打嗝反酸,打完嗝,放完屁,肚子的胀疼会缓解一点,
但是赤血的时间不长,过一会还会肚子胀疼,这可能是因为脾胃的气机紊乱,气机郁滞了,需要我们理气顺气,可以参考一个木香顺气丸。


第四种屁,闷屁,这种屁往往没有什么声音,但是也很容易被人发觉,因为它特别的臭,还觉得肚子胀疼,口气重,舌苔厚腻,拉出的大便也很臭,这可能就是因为脾胃有饮食积滞了,需要我们消食导滞,可以参考一个保和丸。


不过因为我们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平时吃饭喝水吞进去的空气,我们每天一般都会放5到8个屁,如果同时也没有其他难受的症状,就属于正常现象,大家不要多虑。


但如果你的屁,和上面描述的4种屁比较相似,可能就是脾胃有问题了,可以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参考治疗,自己不要随意用药。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论“咳嗽2周加重伴发热2天”案 宗琪

    患者:吕某某性别:男年龄:21岁初诊日期:2024年3月13日主诉:咳嗽2周加重伴发热2天。

  • 崩漏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崩漏是阴道异常出血的总称,是指妇女非行经期间,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沥不尽,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故对于本病的虚证及虚中夹实之证,皆可使用膏方进行调治,多可取得良好效果。

  • 桑叶性寒,明目清肝,又兼凉血 李家合

    桑叶的第三个作用在于其能够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功,所以能够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等症,常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合用,例如羚角钩藤汤。现代研究表明,桑叶能够对链球菌、金葡菌等细菌具有拮抗作用,同时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血糖的作用。

  • 体质调理用膏方 谢江强

    体质调理用膏方1.气虚体质指元气不足,以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少气懒言等为主要表现。

  •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李家合

    泽泻这味药,能够利水通淋,泻火存阴,《药性论》中所说:“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痛水。”与白术相配,即为泽泻汤,具有利湿健脾化痰的作用,治疗痰饮引起的眩晕、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

  • 泄泻调理调理总结 谢江强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如水样,或伴见不消化食物,或有黏液为特征的常见小儿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尤为常见。此病大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 颈椎病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以上这些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心血管损害,统称为“颈心综合征”。颈心综合征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颈椎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

  • 美白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美白肤色白皙成为东方女性美丽的崇尚标准。而中药美白因其不使用激素、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越来越受爱美女士的青睐。

  • 头晕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陈某,男,53岁。主诉:头晕间歇发作1年。医案109程某,女,31岁。现病史:3个月来头昏间歇发作,昏时恶心,月经先期,20余天1行,量多色红有血块,末次月经于10月17日来潮。

  • 中医面瘫证法方药 李新明

    外感风邪,如遇风雨、阴寒、饥饿、疲劳等诱因,卫外功能减弱,邪气乘虚而入,痹阻脉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失去濡养,筋脉弛缓不收,进而引发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