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金匮一起读第2天|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二条

2022.08.07 852阅读 评论数 8 31
【原文】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2)

【校注】

  人禀五常:禀,受的意思。五常,即五行。

  风气:指自然气候。

  元真:指元气或真气。

  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能够令人致病的异常气候。

  疢(chen,四声)难:泛指疾病。

 导引:导指的是导气,导气令和。引指的是引体,引体令柔。是古代呼吸运动与肢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

  吐纳:吐纳即呼吸,指一种通过调整呼吸来养生却病的方法。

  膏摩:用药膏摩擦体表一定部位的外治方法。

  无犯王法:王法即国家法令。古代王法中有体罚的规定。无犯王法,即遵守国法免受刑伤之意。

  遗:疑为遣之误。不遗,即不令、不让之义。

【简释】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禀受金、木、水、火、土,能够正常生长。正常的自然环境能够滋养万物生长,但异常的气候也会伤害万物。这犹如水能载舟而行,也能够将舟打翻。如果人体的五脏六腑保持元真之气的通畅,抗邪能力强,人就会安和。自然界异常的气候,往往导致人体的损伤,甚至死亡。总结而言,所有的疾病产生的原因,不外乎如下三条:一是经络受邪,传入脏腑,这是邪气趁虚入内;二是皮肤受邪,只在血脉流传,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这是病在于外;三是房劳过度、兵器所伤,以及虫兽咬伤。这三个方面,基本上就概括了所有疾病发生的原因。

  如果人们能够养生防病,就不会让邪气侵犯经络。如果经络受邪,还没有流传到 脏腑,就要趁早医治。比如四肢开始觉得沉重呆滞,活动不灵活,那就早点采取导引、吐纳、针刺艾灸、膏摩等方法调养治疗,别让九窍闭塞不通。更要做到不犯王法不受体罚,远离禽兽,不被咬伤;也不要房劳过度而让真精耗竭,穿着根据季节添减衣服,吃饭也要注意五味调和,不能偏食,过于酸苦辛甘,从而不让身体衰弱,病邪自然不能侵犯人体腠理。腠理是人体皮肤、脏腑的一种组织结构,是三焦元气、真气流通会聚之处,也是气血流注之处。人体正气不足时,病邪易于通过其入侵人体。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代民涛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韦秋凤

    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 伤寒论全解二十九 韦秋凤

    阳明以热为主,微汗出,不恶寒。不知道痛处在哪,突然在腹中,突然在四肢,因为是随血液流动的,说这里痛的时候,当你按的时候此处的痛就消失了,又跑到了别的地方。脉浮数为太阳病出现了似阳明的现象或倾向,应当发汗而愈。

  • 伤寒论全解二十八 韦秋凤

    鼻子出血,邪气随之被发出而解。同理可得到启示,先天性无汗证或少汗证,得了伤寒高热,采取放血法退热治疗尤为科学。太阳与阳明同病,太阳病刚开始,发汗不彻底,经过发汗后,阴液损伤。会出现阳明病,说明阳气足。阴液损伤则卫阴亦伤,邪气传入阳明。

相关方剂文章

相关医书文章

  • 生活调理预防乳腺癌,注意四点即可 何富乐

    乳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女性肿瘤排第一。生活中怎么调理,预防这个疾病呢?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当注意饮食不可过于厚腻肥甘、暴饮暴食。这样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胃气受损,最终伤及脾胃;湿热等病邪积聚停滞于体内,致使经络不通,郁结于乳房,病发即为乳腺癌。

  • 肝郁脾虚症 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证,中医病症名。是指肝失疏 林文强

    又称肝脾不调证。多发生于女性,多因情志不遂,而致肝气郁结,脏腑功能失调。其疼痛乃由肝失条达,气机不利,疏泄失职所致。日久肝气乘脾,除由胁痛外,尚可由食少纳呆,面目虚浮,肢困无力等症状。此由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