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尿频 卢某,女,48岁,2020年7月25日初诊。

2020.11.09 173阅读 评论数 0 6
神经性尿频


卢某,女,48岁,2020年7月25日初诊。


诉尿频、尿急、尿不尽半个月,尤其白天小便次数多,夜寐后尚可,伴有烦躁、焦虑、心悸、胸闷、乍热乍汗等症,舌苔白厚,脉缓。


本患者以尿频、尿急、尿不尽为主症,结合兼症与白厚苔,当属湿热为患,以膀胱湿热为主,烦躁焦虑、心慌胸闷及乍热乍汗亦为湿热所扰。


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主。


拟方如下:


苍术10g,黄柏10g,土贝母10g


土牛膝10g,猪苓10g,泽泻10g


桂枝10g,乌药10g,山药10g


金樱子10g,桑螵蛸10g


当归10g,白术15g,茯苓15g


益智仁15g,土大黄20g


土茯苓30g,黄芪30g


滑石6g,川芎6g


7付,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8月1日二诊


诉尿路症状明显减轻,仍乍汗、焦虑感,近3日未曾心悸、胸闷,舌苔白厚,脉左关弦滑。


守上方加石菖蒲10g、远志10g、栀子10g、丹皮10g,7付。


8月8日三诊


诉诸症减轻,每日小便约3~4次,服药第4天出现恶心,舌苔白厚,脉缓。


守上方加生姜10g,7付。


8月15日四诊


诉近一周来偶尔出现尿频、尿不尽,但较前明显减轻,昨日开始小便基本恢复正常,舌苔白厚,脉缓。


守8月1日方滑石加至10g,7付。


8月22日五诊


诉诸症平稳,唯尿有轻微不尽感,舌苔白略厚,守8月15日方,7付。


8月29日六诊


诉尿不尽减轻,偶短暂性烦躁,末次月经8月27日,经量少,舌苔白略厚,脉左关微弦。


守上方黄芪加至40g,7付。


按:


神经性尿频乃现代医学之称谓,属于中医“淋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湿热蕴于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故治以清热利湿之法,方用二妙四土汤合五苓散加味,


正如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所论:“猪苓,色黑入肾,泽泻,味咸入肾,具水之体;茯苓、白术,味甘入脾,色白入肺,清水之源;桂枝,色赤入心,通经发汗,为水之用,合而为散,散于胸中,则水津四布”,


合五苓散以化气行水。


考虑患者处于绝经前后,尿路无明显涩痛,加益智仁、乌药、山药、金樱子、桑螵蛸、黄芪以固涩精气,加当归以养血活血,加川芎以助血行气,服药7付后尿路症状明显减轻,故守原方加减续服。


服药期间尿路症状偶尔有所反复,考虑月经前后精气血变化,以及湿热致病的缠绵难愈之性,实属正常。


为巩固疗效,共诊疗6次,服药4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林文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韦秋凤

    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 伤寒论全解二十九 韦秋凤

    阳明以热为主,微汗出,不恶寒。不知道痛处在哪,突然在腹中,突然在四肢,因为是随血液流动的,说这里痛的时候,当你按的时候此处的痛就消失了,又跑到了别的地方。脉浮数为太阳病出现了似阳明的现象或倾向,应当发汗而愈。

  • 伤寒论全解二十八 韦秋凤

    鼻子出血,邪气随之被发出而解。同理可得到启示,先天性无汗证或少汗证,得了伤寒高热,采取放血法退热治疗尤为科学。太阳与阳明同病,太阳病刚开始,发汗不彻底,经过发汗后,阴液损伤。会出现阳明病,说明阳气足。阴液损伤则卫阴亦伤,邪气传入阳明。

相关方剂文章

相关医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