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脉促的方证辨证

2022.05.06 933阅读 评论数 0 0
脉促的方证辨证
促是靠近的意思,脉促就是靠近于上,即寸浮,关以下沉,也有虚实之别。脉促若不是结胸,就是表不解,故S140言“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说的就是患了感冒,虽然误用下法,但是寸脉还是浮的,没有结胸的症状,此时疾病没有因为误用下法而变成坏病,病依然在表,还是感冒,只是里比较虚罢了,里部既没有化热也没有化寒,再排除里部的实证—结胸病,还是一个感冒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不大。此条很重要,基本上概括了张仲景关于脉促方证辨证的基本大法,这是一个大方向大原则,也是虚实两端,虚则太阳病,实则结胸病,这里的结胸病包括脏结,都是以心下硬满疼痛为主症,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细辨方证,虚有桂枝去芍药汤证、葛根芩连汤证、四逆汤证和桂枝人参汤证,实有脏结和结胸,具体方证辨证如下:
脉促现“桂枝去芍药汤证”,宜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这个人患了感冒,应该以汗解之,但是没有发汗而误用下法,本来里不虚而误用下法损伤津液造成里虚,疾病并没有因此变成坏病,还是感冒,但是这个感冒与没有误下之前的感冒有所不同,下之前的感冒脉是寸关尺均浮,下之后的感冒脉是寸脉独浮,即脉促;下之前的感冒没有胸满,下之后的感冒出现“胸满”,这是“桂枝去芍药汤证”,此时用桂枝去芍药汤再好不过了。病在太阳表,脉与之对应寸关尺皆浮,若此时误服下药,导致里气虚,表证仍在,仍需解表,在这种有津液损失的情况下,里只是虚尚未化热也没有化寒,只能用桂枝汤来解表,但是病人出现“脉促胸满”,脉促是里虚情形下的浮脉,人体的腹部对应寸口的尺脉,故表证里虚时脉呈现寸脉独浮的现象;胸满是气上冲增强的表现,此时应用桂枝汤,但是不能全用,还要化裁,因为腹气实才用芍药,此时腹气虚应去芍药,桂枝没有芍药的牵绊制约,实际上是加强了治疗气上冲的力量,间接治疗了胸满,若胸满进一步向上发展以至于发生奔豚病,那么桂枝就要加量,这就是“桂枝加桂汤证”,但是张仲景所论的“桂枝加桂汤证”没有用下法,所以不用去芍药,若此时腹气也虚,同样也可以去芍药,那就是“桂枝去芍药加桂汤证”,这个方证虽然仲景没有论及,但是按照伤寒思路可推理而得之。见S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脉促现“葛根芩连汤证”,宜葛根芩连汤主之:这个人患了中风这种感冒,本来服用桂枝汤发汗就可以治愈,但是没有用汗法而误用下法,不仅感冒没有好,而且里虚化热,病人不仅脉促,还伴有下利、喘而汗出,这是“葛根芩连汤证”,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恰如其分。桂枝去芍药汤证是太阳病误用下法,里虚尚未化热而表不解;葛根芩连汤证是太阳病误用下法,里虚已经化热而表不解,里虚表不解是促脉,喘而汗出和下利不止都是里热所致。对于这种里虚化热的表证不能用辛温的桂枝,而要用辛凉的葛根,重用葛根也有解表的作用;这种下利是热利,不能用太阴病温补的方法,而要用芩连这些苦寒收敛的药物;喘而汗出和下利不止都是一些急迫的症候,此为甘草证,取其甘能缓急迫;将这些药物合在一起就是葛根芩连汤,见S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
脉促现“四逆汤证”,宜四逆汤主之:葛根芩连汤证是太阳病误用下法导致表不解里虚化热,若太阳病误用下法导致表不解里虚化寒,不仅脉促,而且出现手足逆冷时,这是表不解而里有虚寒,根据伤寒论定法应舍表救里,救里宜四逆汤,这是胡希恕的观点,也可以用灸法,见S349“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若里虚化寒没有严重到“手足厥逆”,只是“利下不止、心下痞硬”时,应表里双解,宜桂枝人参汤主之,桂枝甘草汤解外,人参汤救里,见S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本条与S34条可以互看,都是疾病现桂枝汤证应该用桂枝汤,反而误用下法导致表里不解,表是一样的,里却有寒热之分,葛根芩连汤证是里部化热属阳明病,桂枝人参汤证是里部化寒属太阴病,通过对比这两个条文可知桂枝人参汤证也是可以出现促脉的。
脉促现“结胸病”:这是脉促的实证阳证,这个实指的是胃家实,以上诸证如葛根芩连汤证、桂枝人参汤证和桂枝去芍药汤证都用过下法,所以胃都是虚的,但是这个结胸病胃却是实的,主要表现就是心下这个部位硬满疼痛。正常生理状况下阳气要向下与阴气相交,因为心下有实质性病邪而堵塞不通时,则阳浮于上而阴居于下,脉与之相应,呈现寸浮而关以下沉;因为胃中有实质性病变,故曰“水浆不下”;若此时伴有大便干结、躁烦、日晡所小有潮热、舌苔黄燥等实热之象,这是热实结胸,见128“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至于治法只能在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和小陷胸汤这些方证中求之,根据上述诸症可知当以大陷胸汤主之。
脉促现“脏结病”:这是脉促的实证阴证。与结胸病一样均以脉促、心下硬满疼痛为主症,病之前后饮食都是不佳的,故曰“饮食如故”;若此时伴有时时下利、其人反静、但寒不热、舌苔白滑等一派阴寒之象,故曰“脏结无阳证”。见S129: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沉小细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见S130“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至于治法,攻补难施,补之则容易使邪更实,攻之则人虚不任攻伐,不攻又不足以去病,将陷入攻补两难的境界,故仲景没有出方,只曰“难治”和“死”。
总而言之,关于脉促的方证辨证,总不离虚实两端,正如仲景所言不是结胸就是表不解,结胸代表的是实证,表不解代表的是虚证,这些实和虚都是针对心下胃脘部而言的;心下有实质性东西者谓之实,这是有形的;心下没有实质性东西者谓之虚,这是无形的,通过心下腹诊的软硬很容易鉴别出来;如虚证,都是太阳病误下以后表不解,若里虚化热用葛根芩连汤,里虚化寒用桂枝人参汤,里虚既不化热也不化寒用桂枝去芍药汤;如实证,里实化热是结胸病,用大陷胸汤,里实化寒是脏结病,难治。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夏耀飞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眩晕两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程某,男,77岁,初诊。主诉:眩晕2年余。今复诊告知眩晕好转,但仍梦多,大便干,夜尿数次。服药后除眩晕如之前缓解,余症改善均不明显。2023年11月02日服药后回访,仍旧眩晕稍改善,但其余症状改善不大。

  • 膏方常用的胶类、糖类 谢江强

    制备膏方常用的胶类中药有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鳖甲胶等。

  • 胃溃疡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性40岁余主诉泛酸烧心两年余患者半年前胃镜检查胃部溃疡糜烂碳13检测阳性平素腹胀恶心剑突下疼痛纳差三餐不知饥不能吃凉的大便正常小便频夜尿多眠差卧位有酸水泛出。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 张宝华

    在现代医学中,血府逐瘀汤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性头痛、慢性胃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 江边散步 陈鹏

    江边散步文/陈医生20231128江南的冬天是寒冷的,比起北方的干冷,南方的冷是附骨之疽,如影相随的冷。我喜欢一个人在江边散步,江水静静流淌,波光粼粼,仿佛小孩子在眨眼睛。我在江边默默地愁思,等待抬头,等待那温暖的阳光照耀,照亮我一路前行的路。陈医生写于一

  • 生理性梦遗只是精力 谢江强

    生理性梦遗只是精力无法用在正处小韦是一名大学生,最近早起偶尔会发现自己梦遗,同寝室的哥们都笑他是不是梦到了不该梦的,可是他确实是无原因的梦遗,因此十分困扰。

  • 甘草泻心汤小记 张宝华

    组成炙甘草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4枚(擘)、黄连3克方中炙甘草起到和中缓急、补虚益气的作用;黄芩清肺热,干姜温中散寒,半夏降逆止呕,大枣则补脾和胃;黄连则清热燥湿。适用人群与禁忌甘草泻心汤适用于脾胃不和、心火旺盛、肠道湿热等症状的人群。

  • 咳嗽一月,喝中药五天愈 李娟

    女,35岁,咽痛,咳嗽一月来诊。予以麻黄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五副,嘱忌生冷油腻辛辣及甜食水果,适当多饮温开水,勿劳累熬夜。2023.11.14复诊,告知,服药第二天即不咳嗽,眼稍红,上方稍作加减,继服五天,可停药。

  • 别让饮食侵袭了你的健康 谢江强

    别让饮食侵袭了你的健康:胃溃疡患者要靠养白小姐经常靠着喝咖啡及浓茶来提神,以加班加点工作。对于人体而言,体温的冷热度适中,脏腑就能维持正常的机体工作,保证人体内环境的健康运作。

  • 中医辨证郁证医案一则及体会 姚维新

    中医郁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埂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郁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体型适中,月经规律、正常,白带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