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暗斑案。5剂有效。

2023.07.26 880阅读 评论数 2 5
靳某,女,28岁。
主诉:脸部暗斑1年。
患者自诉近1年工作熬夜加班,脸部逐渐出现斑。两颧明显。要求中药调理,养颜美容。



右 脉:缓滑,关滑明显,稍细
左脉:沉缓,关稍滑细。

主要症状及分析:
津虚:乏力,口干口渴。
表证:稍怕冷。
阳明上热:口干,口渴,欲喝热水。
气逆:吃饭尚可。无打嗝反酸怕冷。平时容易腹胀。
里结:大便稍便秘。1-2天1次。无夜尿
湿:无头晕头疼。腿部沉重。


病机:表寒+阳明热+津虚
处方:深师复脉汤加减
桂枝15g 茯苓30g 枳壳20g 苍术12g  
炮姜5g  细辛3g  地黄12g 瓜蒌15g
甘草9g   珍珠母15g 白敛12g 白及12g
5剂,饭后服药。忌口辛辣、油腻、烟酒。羊肉。冰冻饮料。

反馈:患者未规律服药,10+天才吃完。有时候一天喝2顿,有时候2天喝一袋。间断服药后,患者自诉同事诉气色好很多,斑也比前面变淡。
好多女性热衷于中药调理气色,养颜美容,中医没有固定的养颜美容方剂。仍需要辨证论治,分析病机。整体调节。有人讲斑是阳明的热毒,也有人讲斑是气血亏虚,气血失和,要补益气血。等等。该患者有表证,有阳明热证,有津虚,有气逆,有少量水饮与里结,需要解表、降气逆,补津,散结。可用深师复脉汤加减。方中桂枝、枳壳解表,降逆,苍术,茯苓、细辛化水饮。地黄、瓜蒌补津润燥,散结。方中白敛清热解毒,散结消雍,生肌。白及和珍珠母也有消肿生肌的功效,作为对症药对使用。
该方只是初步尝试,具体疗效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因为有部分患者服用中药后,确实有一过性美白作用,但疗效难以维持。具体机制可能有多方面原因,比如病机的进一步变化与把握,或者有效停药后,患者生活习惯的依旧,患者身体状态又回到从前。故而在临床中,我也常常嘱咐患者尽量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单纯的服药期间忌口,避免熬夜等等。当,长期坚持,改变病之源头。然而,社会忙碌,生活不易,熬夜加班不可避免。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高勤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产后失血过多,补益肝肾为要 谢江强

    产后失血过多,补益肝肾为要小刘三周前产下了一个胖娃娃,但是由于当时失血过多,整个人昏睡了一天一夜,醒来后才看到了她的小宝贝。我告诉小刘的丈夫,她的症状都是因为生产时候失血过多,出院后也没有补血养血,阴血不足,体内化燥化热所造成的。

  • 肾气丸的应用 张宝华

    通过对肾气丸的认知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施治,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肾气丸。

  • 中药消炎 韦毓安

    其临床以发热、咳嗽,或伴气急、胸痛等为主症,是肺部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 打嗝 胃脘烧灼案 李高勤

    刘某,女,55岁。主诉:胃脘部烧灼2年,打嗝1周。

  • 理中汤小记 张宝华

    理中汤通过温暖脾胃、补气养血、调理脾胃功能,达到治疗上述症状的目的。总结理中汤是一种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各种症状。在使用理中汤时,需要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遵循医生建议进行使用。

  • 中医治疗盗汗的临床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本文将总结中医治疗盗汗的临床用药经验,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治疗效果:经过2个疗程的中医治疗,患者的盗汗症状明显减轻。六、总结与展望中医治疗盗汗的临床用药经验丰富,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等手段,可以有效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缓解盗汗症状。

  • 唾液分泌增多1年,加重伴自觉脐周发热1周 范琼文

    第五天11月7日村里其他人介绍来我这边就诊,主诉唾液分泌增多1年,加重伴自觉脐周灼热一周。今听同村一老年患者告知,遂我处就诊,欲需求中医治疗。脉象仍濡软,补诉偶有心慌症状,随机发作,不分白昼夜晚,只有入睡后不会感觉到发作。

  • 中药煎法 陈鹏

  • 别让饮食侵袭了你的健康 谢江强

    别让饮食侵袭了你的健康:胃溃疡患者要靠养白小姐经常靠着喝咖啡及浓茶来提神,以加班加点工作。对于人体而言,体温的冷热度适中,脏腑就能维持正常的机体工作,保证人体内环境的健康运作。

  • 小小医案 王永利

    黄某,女,25岁,月经结束后一周,崩漏2天,量多,色鲜红,腹部隐痛,出汗,咳嗽,焦虑,素畏寒。小便可,大便稍溏,舌淡暗,苔薄白稍腻,脉弦而细。脾统血,肝藏血,四象之内,各含土气,土郁则传于四脏,而作诸味。肝藏血亦统血,脾生血亦摄血,肺统气亦生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