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藏象·膀胱

2021.12.03 24阅读 评论数 0 0

膀胱

膀胱又称净腑、水府、玉海、脬、尿胞。位于下腹部,在脏腑中,居最下处。主贮存尿液及排泄尿液,与肾相表里,在五行属水,其阴阳属性为阳。

(一)膀胱的解剖形态

1.膀胱的解剖位置: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在脏腑中,居于最下处。

2.膀胱的形态结构:膀胱,为中空囊状器官。其上有输尿管,与肾脏相通,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称为溺窍。

(二)膀胱的生理功能

1.贮存尿液:在人体津液代谢过程中,水液通过肺、脾、肾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濡润机体的作用。其被人体利用之后,即是‘“津液之余”者,下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浊者下输于膀胱,变成尿液。所以说:“津液之余者,入胞脬则为小便”,“小便者,水液之余也”(《诸病源候论·膀胱病候》),说明尿为津液所化。小便与津液常常相互影响,如果津液缺乏,则小便短少;反之,小便过多也会丧失津液。

2.排泄小便:尿液贮存于膀胱,达到一定容量时,通过肾的气化作用,使膀胱开合适度,则尿液可及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

(三)膀胱的生理特性

膀胱具有司开合的生理特性。膀胱为人体水液汇聚之所,故称之为“津液之腑”、“州都之官”。膀胱赖其开合作用,以维持其贮尿和排尿的协调平衡。

肾合膀胱,开窍于二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然肾气足则化,肾气不足则不化。人气不化,则水归大肠而为泄泻。出气不化,则闭塞下焦而为癃肿。小便之利,膀胱主之,实肾气主之也”(《笔花医镜》)。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全赖于肾的固摄和气化功能。所谓膀胱气化,实际上,属于肾的气化作用。若肾气的固摄和气化功能失常,则膀胱的气化失司,开合失权,可出现小便不利或癃闭,以及尿频、尿急、遗尿、小便不禁等,故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素问·宣明五气篇》)。所以,膀胱的病变多与肾有关,临床治疗小便异常,常从肾治之。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蔡绍杰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七 韦秋凤

    有肌肉拘挛紧急,则芍药补津液。汗出伤津液,津液濡养不足,则额上下陷。下焦失津液所养,小便后尿道受到刺激而疼痛。伤寒证用下法,导致里阳气虚成里虚寒而出现下利证,且是下利清谷,清水及未消化的食物。一般身疼痛,是伤寒证,此处宜当结合实际情况用药,非一味地桂枝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六 韦秋凤

    伤寒五六天,出现阳明证,但太阳表邪未尽,医者下过猛。导致邪陷上焦,形成湿热阻滞于胸部而疼痛,还是用栀子豉汤治疗。大下伤中焦胃家则胃家虚寒,用栀子干姜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五 韦秋凤

    伤寒汗出,此汗出为中风汗出或经发汗后汗出。渴者形成五苓散病机及证。用前第三十四方。五苓散也常常用于湿热在下焦泌尿系统而小便不利。

  • 伤寒论全解三十四 韦秋凤

    此条为发汗后,导致表的津液虚和少阴阳气虚。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五苓散的水热阻在胃肠道,导致胃家无法化生津液而渴。用前第三十四方。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三 韦秋凤

    造成此证有三个因素,第一表虚,阳气津液皆虚,第二心脉失养而血管收缩夹窄,第三里之浊饮因表虚需紧急补给而随气血循环上逆于心,导致心悸。津液不足,水饮盛,发汗会导致津液虚而把水饮带向表,阻滞于表,身体的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津液濡养而振振摇。

  • 伤寒论全解三十二 韦秋凤

    东汉末年,连年战乱,饥寒交迫,药物是稀缺滋源,仲景用药能省则省。桂枝汤成分解表,身疼痛以津亏为主,但也有表邪残留。汗出而喘又容易误诊为白虎汤,但白虎汤证为高热证,所以仲景强调身无大热。

  • 伤寒论全解三十一 韦秋凤

    太阳伤寒证,有发不出汗而衄者,有自衄者,有不发汗解表而致衄者,若病不愈,皆可用麻黄汤。

  • 伤寒论全解三十 韦秋凤

    脉浮紧者,为太阳伤寒病,理应会身疼痛,应当用汗法解之。或许有一些病,是脉浮的,又非太阳伤寒证,如表的某些地方有不舒服,关节痛等,见脉浮无汗,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补营卫,加强卫气抗邪的作用,把邪气从汗发出去。

  • 伤寒论全解二十九 韦秋凤

    阳明以热为主,微汗出,不恶寒。不知道痛处在哪,突然在腹中,突然在四肢,因为是随血液流动的,说这里痛的时候,当你按的时候此处的痛就消失了,又跑到了别的地方。脉浮数为太阳病出现了似阳明的现象或倾向,应当发汗而愈。

  • 伤寒论全解二十八 韦秋凤

    鼻子出血,邪气随之被发出而解。同理可得到启示,先天性无汗证或少汗证,得了伤寒高热,采取放血法退热治疗尤为科学。太阳与阳明同病,太阳病刚开始,发汗不彻底,经过发汗后,阴液损伤。会出现阳明病,说明阳气足。阴液损伤则卫阴亦伤,邪气传入阳明。

相关方剂文章

相关医书文章

  • 生活调理预防乳腺癌,注意四点即可 何富乐

    乳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女性肿瘤排第一。生活中怎么调理,预防这个疾病呢?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当注意饮食不可过于厚腻肥甘、暴饮暴食。这样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胃气受损,最终伤及脾胃;湿热等病邪积聚停滞于体内,致使经络不通,郁结于乳房,病发即为乳腺癌。

  • 肝郁脾虚症 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证,中医病症名。是指肝失疏 林文强

    又称肝脾不调证。多发生于女性,多因情志不遂,而致肝气郁结,脏腑功能失调。其疼痛乃由肝失条达,气机不利,疏泄失职所致。日久肝气乘脾,除由胁痛外,尚可由食少纳呆,面目虚浮,肢困无力等症状。此由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所致。